氯化铜的溶解度
    在科学上,有一些晶体的物理性质非常奇妙,比如熔点高达2700 ℃的石英,可以重新成形的透明玻璃,甚至是能够“冻结”汽车的氟利昂……但这些都只是奇特而已,并不具备普遍性。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某种物质的性质,就会设计出特定的实验来验证它。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奇妙的配合物》一书中,讲述了自己对氯化铜溶解度实验的发现过程。
    氯化铜的溶解度很小,钱学森在做实验时遇到了困难。他反复试验,最后终于到了问题所在:氯化铜极难溶于水,但却能完全溶于浓盐酸。这个实验让他感到很疑惑:氯化铜怎么会难溶于水,而又能完全溶于浓盐酸呢?钱学森决定再做一次实验。经过多次试验,他发现:原来这不是氯化铜难溶于水,而是它与水之间的亲和力比其他溶剂与水之间的亲和力要大得多,只要用水稍淡一下,氯化铜便可以溶解了。汽车氟利昂
    《配合物》的教材中写道:“如果溶液是一种强酸或强碱,那么通常无法进行第二步加热,因为一旦第一步加热就会破坏化学键,产生的气体也会使溶液溅出。但是氯化铜不同,它既可以用水冲淡,也可以用酒精灯加热,而且不产生气体,因此可以继续加热。”在做完第二次实验后,钱学森仍然不明白氯化铜能溶解于浓盐酸的原因。后来,他去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铜
的电子层结构比氯的电子层结构多出1个电子,铜与氯的这种化学性质,使得铜可以夺取金属银的电子,将金属银置换出来,所以铜能够溶解于稀盐酸。钱学森明白了氯化铜溶解于浓盐酸的原因:由于铜离子带正电荷,当浓盐酸分子吸收了铜离子周围的氢氧根离子(带负电)时,电子云向着铜离子转移,从而导致整个溶液呈酸性;另外,铜离子还能跟浓盐酸分子里的水分子互相交换电子,这样就促使了更多的水分子被释放出来,于是浓盐酸变稀了,这也就意味着氯化铜可以溶解了。
    氯化铜易溶于水、硫酸和盐酸,但不溶于硝酸和王水。在化学史上,曾经有人认为氯化铜没有任何价值,直接扔掉即可。但是钱学森坚信:虽然氯化铜的溶解度较低,但绝不应该忽视它的存在!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像氯化铜这类似乎毫无作用的东西太多了,例如鸡蛋壳、头发等等,它们真的都是废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