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期具体交通组织措施分析
作者:黄迪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3
        市政工程施工期交通组织措施首先应遵循一般交通组织措施的原则,再根据工程施工交通组织特点,本章分别从工点区域路网进行交通组织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交通方案的制定必须从区域路网着手,充分协调交通与施工的关系。宏观与微观交通组织措施相结合,从工点区域路网三个层面,提出施工期交通组织三级调控体系,并结合市政工程的施工特点,有针对性的分类分析了相关交通组织措施,为施工期间的正常交通制定一个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交通组织方案提供参考。
        1. 施工期交通组织原则特点
        根据交通组织的一般原则,结合大型市政工程施工路段特殊情况,总结出大型市政工程施工期交通组织原则的几个特点: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系统的思想,全局的考虑,保证路网上车辆的运行;2)施工作业路段交通管制要结合市政工程施工作业的特点、时间和周期
、交通量、经济效益等因素,施工路段内交通标志的设置必须合理、前后统一,起到引导车流平稳变化的作用;3)施工交通组织方案确定后,尽量避免经常性的和大幅度的几何性的调整,如车道变窄、弃用车道、主要道路渐变等;4)当工程结束后,应及时拆除所有的交通控制设施,当施工作业出现短期停止作业时,必须及时拆除和更新不合适的交通控制设施;5)施工预告路段必须在下游施工作业路段所有的设施撤离后才能撤除,以确保交通安全;6)施工路段周边路段需要作相应的交通分流措施,疏导因施工引起的交通压力。
        2. 施工区交通组织措施分析
        2.1 施工人员交通组织措施
        由于城市道路与公路干线交通功能的需要,加之施工技术和管理方式不断改进,在开放交通的环境中进行的施工项目和夜间施工项目越来越多,这也大大增加了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隐患。因此为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区的安全,首先需要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施工人员应穿着具有高度识认性的服装。在施工作业前,要着重对施工人员进行在靠近车辆的情况下如何工作的训练,提高其自我安全保护的能力。针对大型的施工作业区的不止须提前进行规划,考虑各种可能的活动需要以及可能发生的干扰,并且还需要进行方案的必选和优化。此
外,还可以采取以下交通组织措施:1)施工作业区的边缘必须利用锥形桶等设施进行明确的标识,并且要明显地勾勒出交通线路,以保证施工车辆与人员的安全进出;2)悬空与地下设施必须进行定位并且加以标识,以防止对车辆与人员构成危险;3)速度控制。施工区严格遵守速度限制是保护施工人员以及社会车辆的重要安全措施。比如,确定施工区所需要的适当的速度限制标准,必要时可调低原来道路的限速值;另外可设置临时的雷达测速装置,同时加强执法,以控制车速;4)隔离措施。根据交通流的流量和速度、施工人员与车流的距离、施工区的线形、施工的类型与持续时间、以及施工区是否有障碍物等因素,决定是否采用将施工作业区与交通流完全分隔的措施。实施完全分隔可利用临时的隔离栅、后部设置标志牌的卡车或其他类似设施;5)其他措施。保护施工人员安全的其他措施包括:扰动带、闯入警告设施、视频监控设施、可变信息板等,应根据施工地点的具体风险程度选择使用。
        2.2 行人交通组织措施
        行人的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城市的施工区,由于行人已经习惯了他们日常行走的街道,因此可能会忽略道路施工中明显增多的安全隐患。据统计,17%的施工区交通事故死亡人员
多为行人。施工车辆没有预告,突然性的出现常常是危及行人安全的因素。其他施工器材的运行,也对行人有潜在威胁。为了确保行人安全,可采用如下交通组织措施:1)在施工区前方设置临时标志,引导行人改变通常的过街路线,甚至绕行。在施工区主动型的安全措施中,对行人而言,第一规则是使行人避开施工区域2)建立系统的标志、信息板、警告标识、标线,以完整的信息发布为行人提供安全指导。同时,要求施工人员承担为行人提供交通咨询,并规劝其不安全行为的义务;3)在施工车辆行进线路的前方,以及作业机械的前方设置警告标志,提醒行人有可能出现的车辆或者障碍;4)尽量保持人行步道的通畅与良好的隔离。如果需要阻断人性步道,必须提前设置醒目的警告标志,并提供绕行信息;5)必要时应画出标线,以指引行人通道的轮廓。
        2.3 施工区车辆交通组织措施
        2.3.1 途径车辆交通组织措施 车辆在通过施工区时,即使在没有任何实现障碍的情况下,也会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或者在穿行过程中非常缓慢,大幅度降低运行效率,为安全付出过高的代价。此外,行经施工区的车辆经常在避让与其他车辆的碰撞过程中,又发生了与隔离设施、交通标志、施工车辆与器材,或者与施工人员及其他行人碰撞的事故。
        统计表明,1998年至2002年,美国的施工区共有4400人死亡,其中85%是行经此地的驾驶员或行人;在施工区的交通事故中,社会车辆驾驶员的致死率最高,并且,多数死亡事故发生在限速高于80/h的道路上。
        在施工区交通事故中,追尾碰撞比例最高,这是由于前车突然减速或停车而造成的。为确保施工区行经车辆的安全,可采取以下措施:1)增强施工区的警告标志,这可以保持驾驶员的警觉。通过交通电台等手段宣传通过施工区的安全驾驶行为,保持正常的行驶路径;2)通过辅助的,临时的信息板,通行驾驶员在夜间正确使用夜灯,并注意前车的刹车灯;3)设置提前预警、并且多次提醒的交通标志,及时告知驾驶员并入正确的行车道,并使其对车道封闭的方位有正确的把握;4)提示驾驶员是适当增大车距;5)在施工区严格执行速度限制,国外建议对施工区的超速行为实行双倍;6)增加临时信息板,提醒驾驶员,施工人员可能就在紧邻其车辆的地方;7)驾驶员自身应当遵守施工区的换车道规则,只有在确认交通流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才变化车道;8)可采用的交通标志包括:前方施工标志,双向行驶标志、绕路提示、施工区结束标志、行车道变窄标志等。
        2.3.2 大型货运车辆交通组织措施 在施工区所有的碰撞中,几乎有30%涉及到了大型货
运车辆,并且其中的65%是发生在没有视线障碍的白天。统计显示,施工区货车碰撞的事故中,70%发生在平坡路段,几乎90%都发生在直线路段。为确保施工区货运车辆的安全,可采取以下交通组织措施:1)临时停车道的宽度与渐变段的长度,必须考虑货车的行驶需求;2)在施工区前方的交叉口、进出口、立交桥上设置交通标志,建议货车选择其他的绕行线路;3)设置信息板提示货车驾驶员注意其他处于高危险区域的车辆,同时提醒其他车辆注意并保持与货车的纵向和横向间距。
        2.3.3 施工区夜间安全交通组织措施 夜间交通流量降低,对于车辆的速度与其他安全控制都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夜间施工,不仅对施工人员有直接威胁,对社会车辆、行人、施工车辆等都存在潜在危险。为保证工程施工区夜间交通安全,在施工地带应实施以下交通组织措施:
        2.3.3.1 强化交通设置功能 渐变段使用竖向标志牌、隔离墩等,以取代锥形塑料桶,所有渠化交通的设施上使用反光材料,可在夜间提供易于辨识的路线引导。缩短隔离、路线诱导设施的间距,以提高其引导功能。安放施工警告灯,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道路交通替示灯必须能够反映改建施工作业区的轮廓,设置高度离地面1.5m;警示灯应至少发出自150m以外能清晰可见的连续、闪烁或旋转的红光。
        2.3.3.2 提高施工车辆的可辨识性 在夜间施工的货车后部,应安装频闪信号板,在缓慢行驶于施工区域以及周边地区的车辆上,还应在四面(前后及两侧)都安装警示灯。
        2.3.3.3 提供临时照明设施 夜间施工的一个重要措施是照明,为保证夜晚行车的安全,可以考虑设置夜间照明设施。据不完全统计,许多国家高速公路由于设置了道路照明,从而减少夜间交通事故20%80%
        3. 结语
        市政工程施工期交通组织措施首先应遵循一般交通组织措施的原则,再根据工程施工交通组织特点,本章分别从工点区域路网进行交通组织分析。施工区不安全因素较多,既要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又要保证交通安全,对施工区内路段、人员、车辆分别进行交通组织具体措施分析,并针对夜间施工做了交通组织措施分析。
        限速标志参考文献
        [1] 马晓力. 改建工程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探讨[J]. 公路,20087.
        [2] 庞增勇.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 [J]. 科技信息,20097.
        [3] 成虎. 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南宁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5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