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新建、重新修整的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际公路的增多,大大缓解了公路交通压力,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流通速度,提高了运载能力,高速公路给人们带来了交通便利和能源的节省。然而公路路况的整体提升却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车辆超速”,大量的事实证明,由于惯性因素,车速越快,那么制动距离越大,制动非安全区也越长,如果前方车辆遭遇情况采取制动,往往是紧随其他车辆因制动不及而追尾前车,造成事故。超速行驶是重大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由此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是怵目惊心,“超速”是公路杀手。
1
城市道路监控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安防监控,二是交通监控,车速监测系统可对限速路段车辆速度进行监测以限制超速行驶,同时配合电子录象系统还可实现无人监测,从而达到交通管制的目的,机动车超速检测系统给违章超速的驾驶员最大的震慑作用,用经济处罚加上罚分、吊销驾照等方式,强制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将因此发生的事故降到最低。
2
交通中机动车超速检测系统有哪些?
国内外常用的车速检测技术有雷达、激光、红外、超声波、磁性测速等,其中,以形状感应为检测对象的激光检测技术,以电磁感应为检测对象的环型线圈式和地磁式检测技术,以及由多普勒雷达发展起来的微波检测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但设备价格都较昂贵,近年来,由于视频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其方法也开始广泛应用于车速检测,视频车辆检测技术将是未来实时交通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3
上图是测试雷达的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在车道的侧面进行测速(上图)一种是在车道正前方进行测速(下图)。
汽车超速查询
侧面测试原理是:行驶中车辆、雷达和雷达与车道垂直点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雷达发射雷达波,遇到车身反射回来,雷达即可计算出雷达与车辆之间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了,而雷达到车道之间的距离是预先知道的,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计算出车辆到垂直点的距离,即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了。雷达根据两次发射雷达波,就可以算出车辆两个时间点之间走了多长距离(两次测算出的直角边长度相减即可)。用该距离除以时间间隔,就得到车辆的速度了。
4
    正前方测试原理是:两次发射雷达波,根据回波定位两个时间点车辆位置,把两个位置坐标进行相减运算,即可得到车辆在两次雷达波发射时间内走了多长距离,用该距离除以雷达波发射时间间隔,即可得到车辆速度。
    测速雷达发现有车辆超速,会立刻开启照相程序,对涉嫌超速车辆进行高精度拍摄,记录下该车辆的车牌已经驾驶员特征。交警会立即通报前方守候的稽查警员对嫌疑车辆进行拦截检查,同时往稽查点传送嫌疑车辆超速证据。
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雷达监测技术原理 
雷达测速仪的主要原理是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即当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发射机频率;反之,当目标远离天线而去时,反射信号频率将低于发射机频率。雷达测速仪发射电磁波,碰触到物体的时候会反射回来。当触碰到的物体有朝向或者背向的位移运动时,测速仪发射与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有个频率差,通过这个频率差从而求得物体运动的速度,实现速度测量的目的。
5
2、激光监测技术原理 
激光测速仪采用的是激光测距的原理。激光测距(即电磁波,其速度为30万公里/秒),是通过对被测物体发射激光光束,并接收该激光光束的反射波,记录该时间差,来确定被测物体与测试点的距离。激光测速仪对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有特定时间间隔的激光测距,取得在该一时段内被测物体的移动距离,从而得到该被测物体的移动速度。
3、超声波监测技术原理 
超声波测速测距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其反射特性。超声波发生器发射一定频率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产生反射波,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测量发射波与回波之间的时间间隔∆ t,并根据公式R=(∆ t∙v)∕2计算距离(v为超声波传播速度),再根据距离变化量与两次测量时间间隔之比计算车辆运动速度。
6
4、红外监测技术原理 
红外测速仪是在路面上一定距离上设置两对红外对管,通过检测出物体经过两个区域的时间差,即可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红外对管是红外线发射管与光敏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头配合在一起使用的时候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