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绿中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支持绿发展的政策,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时之间,节能降碳、绿高质量发展成为两会期间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
作为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林业碳汇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宏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森工集团依托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雄厚的森林资源,积极开展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全力以赴扩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国有林碳汇储备基地和碳汇项目储备区,发挥国有企业国之基石的作用。
闫宏光代表热情地发出邀请,他说,“醉卧月半床雪,静听松涛一枕风”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博大空灵的真实写照。再过一个多月,大兴安岭冰河初开,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将映红千山万岭,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走进内蒙古大兴安岭,拥抱大自然、投身大森林、畅快“森”呼吸!
点“碳”成金 “碳”索发展
——访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宏光
文/绿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
Turn “Carbon” into Gold and Explore Carbon Development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体现了新发展理念所指,新发展格局所需,新发展阶段所向,让我们很受振奋。”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后,闫宏光代表走出人民大会堂会场第一时间接受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采访。随后,在媒体采访时闫宏光表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厚植“北疆绿”、增“中国蓝”,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森工力量。
在谈起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建设等话题时,闫宏光代表表示,森工集团将把发展与保护放在高质量发展大局去考量,围绕“增绿”“护绿”“固绿”,擦亮高质量发展的底,力争到2030年实现森林蓄积较2005年增加6亿立方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贡献森工力量。
作为来自林区的全国人大代表,闫宏光与内蒙古代表团其他代表一道,认真履职尽责、建言献策。闫宏光表示,森工集团将坚决扛起生态保护建设的主责主业,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双向通道,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林区力量。
以市场之手推进内蒙古大兴安岭
林区“固碳增汇”
两会期间,闫宏光代表建议,以市场化、标准化、金融化、科技化全面推进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
区“固碳增汇”能力建设。
巩固提升生态系统增汇是应对气候变化,发挥森林吸收温室气体功能,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发挥自身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碳汇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在做强生态主业巩固提升“碳库”规模、积极开展试点探索项目驱动、注重技术创新推动增汇能力提升、规范碳汇项目和资源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基础性研究。
大众前董事长去世闫宏光代表表示,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生态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37万平方公里,森林蓄积9.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年净增量约2000万立方米,保守估算林木年固定二氧化碳达3600
万吨以上,完备的生态系统、丰富的森林资源为
闫宏光在
两会会场
23绿中国
24
绿中国
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
据介绍,近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积极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探索碳汇产品生态价值转化,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长远性林业碳汇工作。坚持做强生态主业。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0多年,累计减少木材采伐3817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00万吨以上。筑牢生态“防火墙”,高效扑救森林火灾,坚持“当日火、当日灭”,有效减少人为和自然因素导致的碳排放。近五年累计完成森林抚育3000万亩,补植补造180万亩,各类造林60万亩,碳汇潜力显著提升。积极稳妥推进试点。2014至2020年共试点开发储备了涉及两种方法学、三种模式的林业碳汇项目9个,测算减排4855.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年均减排113.7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注重技术创新与应用。开发《天然次生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填补天然林方法学空白,努力拓展市场化空间。开展《林区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兴安落叶松增汇经营技术研究推广》等科研推广项目,争创国家森林增汇长期科研基地。
规范碳汇项目管理。在国内率先提出以碳汇数据库为基础规范管理碳汇资源,统一指导林区碳汇项目开发和管理工作。注册成立专业化市场化碳汇科技公司,明确了碳汇“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规范碳汇产品平台交易,累计实现碳汇产品销售3516万元。
“目前,全国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尚未重启,强制市场碳汇需求缺乏,自愿抵消机制尚未建立,林草湿等生态碳汇项目开发标准、监测评价机制等技术工具匮乏,严重制约了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当前林草碳汇能力的巩固提升主要依靠国家相关生态保护修复等资金投入,缺乏市场化机制的引导,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社会参与不够,创新活力不足,限制了固碳增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闫宏光代表说。
因此,闫宏光代表建议:
强化市场体系作用,以碳汇交易提升碳汇资产价值。内蒙古长期存在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东部碳汇资
源富集缺乏价值转化途径,西部企业单位对排放空间
闫宏光在基层防火一线调研
25
绿中国
和碳中和缺少碳汇来源,为了实现东西部碳平衡,内蒙古自治区正在积极推进区域碳中和市场建设,一方面提供碳汇等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平台,另一方面满足企业单位和个人对碳中和的需要。建议在重启国家CCER 审定备案程序,释放强制市场碳汇需求的同时,支持内蒙古区域碳中和市场建设,建立面向碳中和的自愿碳汇交易平台,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碳中和,为碳汇等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帮助内蒙古自治区激活生态优势,推进“双碳”目标完成。
健全技术标准,拓宽碳汇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当前,林草湿等碳汇核算标准主要依托CCER 方法学体系,有着非常复杂的登记备案和签发程序,而且CCER 体系过于强调包括投资来源、技术改进和人工投入等“额外性”,国家许多重点推进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不能纳入,如减少毁林加强保护、森林灾害控制、森林管护巡护等尚不存在类似方法学;非人工林的经营保护工作也不能纳入,如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主体天然次生林经营碳汇方法学尚未备案。
为此,建议由国家林草部门牵头,快速完善碳汇产品价值核算的技术标准。一方面,协调生态环境部门完善CCER 林业、草原、湿地等碳汇项目方法学体系,充分体现当前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导向性,在技术上符合基层实际便于操作。尤其是REDD+项目方法学。另一方面,协同相关部门着手建立以“碳中
和”为目标的碳汇产品核算标准体系。当前CCER 碳汇产品之外,还存在企业、单位、组织和个人对活动、会议、产品、项目等“碳中和”认证需求,目前缺乏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完善“碳中和”目标下的碳汇核算标准体系,能够引导大众积极参与“碳中和”,推进社会绿低碳转型,这一标准用于“碳中和”机构、“碳中和”会议、“碳中和”商品等认证之外,可作为生态环境破坏的惩戒标准、金融评估标准等,探索生态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加强绿金融,建立金融支持碳汇价值创造机制。在“双碳”政策下金融支持政策丰富,但针对林草碳汇
巩固提升的绿金融项目较少,原因主要是碳汇产品价
闫宏光在服贸会发表碳汇主题演说
26
绿中国
值不足以承担造林和抚育的经营成本,很难单独成为抵押物;另一方面,森林经营周期长,金融支持周期难以覆盖。此外,公众可以参与的碳汇金融产品也较少。建议金融部门加大力度,引导资本、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增加对生态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的金融支持。一是延长生态项目金融支持年限,开展“抵押物+碳汇”方式,绿增信开展长期低息贷款,获取当前的造林营林资金,开展储备林建设、生态修复等基础工程,延长贷款还款期限和延展期,综合考虑该工程的生态、经济和“双碳”价值。二是探索发行碳汇金融产品。探索由碳汇产品持有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合作发行绿金融产品,通过国有平台发售和回购,企业和个人持有等机制,发行既可持有保值增值也可用于碳中和抵销的碳
汇金融产品,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三是推动碳汇资源证券化。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发力,企业自主创新,将森林碳汇功能价值化,赋予碳汇资产以抵押功能,用于市场交易和质押融资。通过碳汇资产流转和货币化,盘活森林碳汇资源,调动经营主体巩固提升碳汇能力的积极性。
强化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目前,森工集团确立了“力争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亿立方米,完成同期国家森林蓄积增
长任务10%”的工作目标,通过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进一步提升大兴安岭固碳增汇能力。但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来说,林区在适应性经营、应对极端灾害天气、林草碳汇监测与预估等方面研究投入不足,还存在许多短板。建议科技部门加大力度支持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建立针对气候变化开展林业经营的相关技术研究和创新,重点支持林区主要树种适应气候变化和增汇经营技术研究推广,北方森林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科研监测基地建设,极端气温、
雷电、降水、降雪等环境下森林修复作业技术,以及林业碳汇参与“碳中和”新机制新途径等,进一步提
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水平,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国有林碳汇储备基地。
对话闫宏光代表
记者:“碳汇”是近年来的流行语,也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有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碳汇,您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碳汇、碳汇和林业的关系吗?
闫宏光代表:在人们持续关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关于碳汇、碳交易的各种科普的内容也很多,但的确感觉有些专业性太强,不太好理解。其实要想明白“碳汇”这个词,还要弄明白碳汇交易、
森林碳汇、林业碳汇等这些概念和区别。简单地说,
光满山林 刘兆明 摄
雪岭 常威 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