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业科技学院
Sichu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汽车⽣产新⼯艺新材料应⽤的相关论⽂
题⽬: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学院:交通学院
专业:车辆⼯程
班级: 16级3班
姓名:余魏敏
学号: 201621080158
奔驰新e级
⽬录
引⾔ (1)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
1.1 国家的政策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 (2)
1.2 我国近⼏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3)
1.3 新能源汽车产量以及渗透率预测 (4)
1.4 环境的影响 (4)
⼆、新能源汽车发展与钢材之间的关系 (4)
2.1 新能源汽车对钢材的新要求 (5)
2.1.1 新能源汽车构造对钢材的需求 (5)
2.1.2 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对钢材的需求 (5)
2.1.3 由钢材带来的发展优势与不⾜ (6)
三、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 (6)
3.1 对2016 年新能源乘⽤车销量排名分析 (6)
3.2 消费者是如何选购新能源汽车的 (7)
3.2.1新能源汽车的品牌 (7)
3.2.2 价格合适 (7)
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7)
4.1 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进⼝分析 (8)
4.1.1 上半年汽车进⼝结构分析 (8)
4.1.2 上半年的进⼝车型特征 (8)
4.2 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分析 (8)
4.2.1 新能源车的出⼝结构 (8)
4.2.2 新能源汽车出⼝增速特征 (9)
五、结束语 (9)
参考⽂献 (10)
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与前景分析
摘要: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下,寻替代⽯油的新能源车成了必然的选择。针对混合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进⾏总结,阐述各类新能源汽车最新技术进展及其性能,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应⽤现状,指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推⼴应⽤需解决的问题,对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进⾏了展望。⾯临资源、能源与环境等诸多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益受到重视。⽏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向。[1]
关键词:技术,现状,应⽤前景,钢材,出⼝
引⾔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在持续的增加,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导致我国⽯油消耗量⽇益升⾼,⽯油对外依存度也不断升⾼。在另⼀⽅⾯,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不仅给能源带来危机,同时传统汽车发动机排放的尾⽓给环境带来了巨⼤的危害。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迫在眉睫。
同时,在政府财政补贴等⼀系列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和在⼀线城市限购限⾏政策推⾼传统牌照汽车持有成本的双重利好下,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快速增长,渗透率在不断的提⾼。201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达到了 34 万辆和 33万辆,同⽐增长3.3
和 3.4 倍。2016 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了 50.7 万辆,同⽐增长 53%,预计 2017和 2020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以达到 75 万辆和 200 万辆,渗透率在 2020 年有望达到 6%,新能源汽车正在全国⼤范围的推⼴,⾏业景⽓度不断提升。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中国产业调研⽹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7年版)认为,在政策红利的驱动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业突飞猛进,⾼速增长。但是,不得不看到这中间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技术标准的不完善、提供虚假技术参数骗取产品补助资格、提供虚假推⼴信息骗取财政补助资⾦、销售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型号、电池容量、技术参数等与《公告》产品不⼀致的等,使我们
看到在⼀⽚⾼歌猛进中存在不和谐的声⾳。
1.1 国家的政策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
在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给予⽀持和⿎励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为⿎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国家出台了多项关于新能源车发展的利好政策。如2015年11⽉初,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年发展路线图已经制定。11⽉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2014年7⽉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购置新能源汽车实现免征车辆购置税,⽬前,⼯信部相继推出了5批免征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录。
从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是新能源汽车产品可选车型⼤幅增加;第⼆是坚持纯电动为主的发展战略,前5批纯电动车型合计为968款,占⽐87.84%;三是持续⿎励公⽤事业领域先⾏的发展原则,如客车与专⽤车合计车型为975款,占⽐88.48%;第四是新能源汽车最关注的续航⾥程总体持续提升。
⼤⼒发展新能源汽车具备重要战略意义,2015年10⽉2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指出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点的紧迫任务,也是推动绿⾊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1.2 我国近⼏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井喷式发展,据中国汽车⼯业协会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2013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34万辆,销售33.1万辆,⽐2014年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数据将不断被刷新,在新能源销量构成中,纯电动车占据超过 60%的份额,是新能源汽车的主⼒。
hennessey venom gt1.3 新能源汽车产量以及渗透率预测
在纯电动乘⽤车市场中,A00 级电动车凭借⼩巧靓丽的外形和出众的性价⽐已经成为市场上电动汽车销量的绝对主⼒。同时,A00 级电动车在使⽤成本上占据巨⼤优势也成为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主⼒车型,成为城市⽩领、⼤学⽣的⾸选,或是家庭的第⼆辆车。⽬前,A00 级纯电动乘⽤车正在替代⼤量低速电动车、电动三轮车、电动⾃⾏车市场,市场空间⼴阔。[2]
1.4 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传统能源汽车在环保形势⽇益严峻的今天越来越受到诟病,被指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之⼀,治理汽车尾⽓刻不容
缓。新能源汽车出现之后,因其环保、节能等⽅⾯的优势在近年得到快速发展。
⽇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及能源紧缺问题,使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前所未有地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与重视,美国和⽇本等国已经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到国家战略⾼度,我国亦采取多种扶持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同时与全球主要经济国家相⽐,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推⼴⽅⾯位居中上游位置,如2015年1-9⽉,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为0.92%,⽽美国和德国均为0.63%,法国为1.28%,且2015年我国占⽐提升最为显著。[3]
⼆、新能源汽车发展与钢材之间的关系
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动⼒汽车,汽车⾃⾝重量都与能耗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实现轻量化对于新能源汽车⾮常重要,⽽材料性能的提升对实现汽车轻量化尤为重要。⾼强钢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措施,汽车⾃重每减少10%,可降低油耗6%-8%,降低⼆氧化碳排放13%。因⽽在成本控制与性能改进条件下,通过结构设计与⾼强钢的应⽤实现汽车减重就显得尤为迫切。
2.1 新能源汽车对钢材的新要求
2.1.1 新能源汽车构造对钢材的需求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端汽车⽤钢提出更⾼、更多的需求。钢材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料,钢材在汽车的原料中达到了72%-88%左右,主要有钢板(带)、型钢、优质钢材、钢管等。
根据汽车制造各个部分的⽤钢经验数据,测算⼀辆乘⽤车平均⽤钢⼤概在1吨左右,因此保守估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对钢材的需求有26万吨左右,在这26万吨钢材中⾼强度钢占⽐超过50%。未来五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守产量约为450万辆,将在未来形成对汽车⽤钢材340万吨的需求。
2.1.2 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对钢材的需求
蔚来宣布全系车型降价3万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电动汽车充电站包括直接充电设备、配电设备、管理辅助设备三个部分,充电站的建设将带动⼀部分建筑钢材需求;⽽充电相关设备⼜会带动仪器仪表⽤钢需求。根据国家相关⽂件,2016-2020年建设充电站达到10000座,全⾯开展充电桩配套建设,同步建成完整的电动汽车充电⽹络,未来我国充电设施建设还需要⼤⼒推进。
根据《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案》针对公众关⼼的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配备作的明确规定,充电接⼝与新能源汽车数量⽐例不低于1:1,保守估计⼀个充电桩⽤钢量为50Kg,50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充电桩⽤钢量约为25万吨,主要⽤钢材品种为普通热轧板、冷轧板及镀锌板。
充电站的建设⽤钢量需求更⼤,⽤钢品种更加丰富,包括⼤型H型钢、彩涂板、结构⽤管材、建材等产品。按照每个充电站容纳30辆⼩型汽车同时充电,标准占⽤⾯积约为400㎡,实际占地⾯积约为500-800㎡,地上部分建设顶棚按照400㎡,每平⽶⽤钢量50Kg计算,每座充电站顶棚⽤钢量约为2吨,加上四周⽴柱⽤钢量约为6吨,再加上地⾯建筑物⽤钢量,每座充电站⽤钢约为10吨,未来10000座充电站建设⽤钢量约为10万吨左右。
纯电动汽车将彻底取消发动机、变速箱及车轿系统,是汽车结构的⼀次⾰命,也将明显减少这些系统的钢材消费,但是会增加电机使⽤的硅钢⽚的消耗。混合动⼒汽
车将增加电机系统,不仅没有减少原有发动机系统的钢材消费,还相应要增加电机的硅钢⽚消耗。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对钢材的需求约为375万吨。
2.1.3 由钢材带来的发展优势与不⾜
优势分析:
综合分析,未来新能源汽车⾏业发展将会对钢材需求提出新的要求,尽管拉动的钢材消费量较少,但多数为⾼档钢材,对汽车钢⽣产企业将带来明显利好。⽬前,国内主要的汽车⽤钢⽣产企业能够按照不同的国内外先进标准进⾏⽣产,产品质量较好,能够满⾜国内⼤多数车型⽤钢需求。
不⾜之处:
但在汽车⽤⾼强度钢⽣产领域,国内钢铁企业⽣产的产品在质量稳定性和性能⼀致性⽅⾯,与浦项、新⽇铁等国外优秀钢铁企业的产品相⽐,仍有较⼤的差距。
三、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
3.1 对2016 年新能源乘⽤车销量排名分析
菲亚特西耶那改装2016年,⽐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466辆,⾼居榜⾸位置。⽽北汽新能源、吉利则分别以41707和39191辆分列2、3位。众泰、上汽、奇瑞、江淮等紧随其后。
○1作为电池起家的公司,电池是⽐亚迪的强项,⽽且⽐亚迪新能源电池保终⾝,也让消费者购买有了底⽓。
○2北汽新能源专注于纯电动车,当然也和北京市也只补贴纯电动车有很⼤关联。北汽新能源⽬前有3个系列,EV系列是⼩型电动车,性能⼀般,单是价格便宜,适合⼊门代步使⽤。EU系列⽐EV系列⾼⼀个级别,新能更好,空间更⼤,配置更⾼,续航⾥程更加出⾊。EX系列是SUV系列,因为⽬前SUV⽕热都知道,所以北汽新能源也开辟了⼩型电动SUV的分⽀。有了上⾯三条不同的产品线,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多了很多。
○3众泰、上汽、奇瑞、江淮它们这⼏家的产品,都主要集中在微型电动车。这些电动车空间都不⼤,并且售价便宜,⽐较适合于限购、限⾏城市⽇常代步使⽤。
3.2 消费者是如何选购新能源汽车的
3.2.1新能源汽车的品牌
2016年新能源汽车品牌消费者关注度⽅⾯,⽐亚迪和北汽新能源应该说毫⽆悬念的领先。⽐亚迪拥有最成熟和扎实的技术,产品⼒领先其他品牌⼀个档次。北汽新能源拥有最为⼴泛的电动车产品线,选择空间⾮常⾼,⼆者获得最⾼关注,实⾄名归。⽽江淮则有12%的关注度,猜想和今年于⼤众签约合作有不少的关系,⼤家都应该⽐交期待江淮和⼤众的新品吧。吉利、众泰、上汽关注度接近,分类4-6位。
3.2.2 价格合适
价格可以说是所有中国消费者买车最为看重的因素之⼀,新能源汽车也如此。⽽充电和续航,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性指标,是很多⼈关注的。⽽折旧费⽤这⼀块,其实是新能源汽车如今的⼀个软肋,⽬前关注度不⾼,可见很多消费还没有“流动消费”这个概念。
养护升本这⼀块,很多⼈以为新能源汽车会很低,但是实际上并不是那样,估计有很多⼈都忽视了。
体验感受,在新能源汽车上,不被重视,也是情理之中,毕竟很多⼈是迫于⽆奈购买的新能源汽车。
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2017 上半年年中国汽车进出⼝增长30%,⾯临的形势⼤幅改善,出现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新特征。其中新能源汽车的进出⼝表现也是较强的,
尤其是特斯拉等进⼝的进⼝表现较强。中国的纯电动出⼝也是表现较强,新能源车出⼝也是很好的机遇,对于我们的常规汽车出⼝情况,多年在低⾕徘徊,今年⼜从⾕底回升,新能源车是出⼝突破的新机遇。[4]
4.1 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进⼝分析
4.1.1 上半年汽车进⼝结构分析
17年1-6⽉的汽车进⼝达到59万台,其中新能源车车进⼝11668台,新能源车占到进⼝总量的2%,且6⽉占到2.5%。新能源车进⼝表现较强。17年普通混动进⼝16350台,⾼于纯电动的进⼝,也就是混动和纯电动等的⼴义新能源达到5%左右的进⼝车⽐例,这也是远⾼于我们预期的18年实施新能源车的3%的⽐例的。
4.1.2 上半年的进⼝车型特征
上半年的进⼝车型主要是新能源的乘⽤车,⽽且插混达到1450台,纯电动达到10215台,都是很好的业绩。从均价看,新能源车的均价是7.5万美元,与特斯拉的进⼝价格相近,说明其为主体,⽽客车的进⼝仅有3台。
4.2 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分析
4.2.1 新能源车的出⼝结构
出⼝新能源车的产品差异性较⼤,新能源车的主⼒是纯电动未列明乘⽤车,占到总量的99%左右,⽽其次是纯电动的货车出⼝,也是出⼝额主⼒车型。⽽新能源客车的出⼝在上半年达到74台,其中纯电动有72台。丰田霸道论坛
汽车日常保养项目总体新能源车的出⼝均价较低。部分纯电动未列明车型的均价在1000美元左右,数量达到⽉销近万台的⽔平。⽽纯电动客车出⼝似乎档次较⾼,达到20万美元的均价,只是数量太少。[5]
4.2.2 新能源汽车出⼝增速特征
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势较强,1-6⽉出⼝新能源车23907台,其中绝⼤部分是纯电动车型,⽽插混车型也有372台。但与进⼝形成反差的是出⼝普通混动仅有45台,还是在6⽉的数量奇⾼的结果。
五、结束语
虽然⽬前我们出⼝的新能源车的平均单价不⾼,但其数量规模已经达到⼀定规模,我们应该感到振奋和机遇。
我们纵观全球市场,中国智能⼿机⼚商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新兴市场的代表印度市场中,中国⼚商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印度本⼟⼚商被全部挤出前五;⾮洲市场,中国是排名第⼀的⼿机⼚商,市场份额超过三星;中国⼿机以相当本⼟化
的打法在东南亚市场受到当地消费者追捧;在东北欧和西欧,中国⼿机领军品牌的市场份额分别突破15%和10%。
现在的电动车虽然⼊门和低价,但随着我们的产品技术提升,⼊门级产品会越来越好,⽽传统燃油车的产品提升缓慢,因此我们看到中国的新能源车出⼝,应该从问题中看到机遇,提升我们的技术和⼩幅提⾼售价,让燃油车转向智能电动车的速度更快⼀些。
参考⽂献
[1]王洋, 赵国强, 李振扬,等. 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分析[J]. ⽆线互联科技,
2014(2):212-212.
[2]施晓强.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应⽤前景[J]. ⼭东⼯业技术, 2017(13):67-67.
[3]罗少⽂.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复旦⼤学, 2008.
[4]赵洪⼭. 上海通⽤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D]. 青岛科技⼤学, 2012.
[5]朱劲松. 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 2012(8):77-8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