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随着当前电动汽车应用普及,充电桩的兼容性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想进一步促进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提升电动汽车服务质量,制定相关的电动汽车以及充电桩实地测试项目,开展电动汽车的充电兼容性测试。考虑到直流充电中的电流比较大,因此充电的危险系数很高,容易造成对于电瓶的损害,对此,需要针对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桩兼容性性能进行测试,保证充电桩兼容性,确保充电安全。
1当前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现状目前,电动汽车的市场发展和推广应用中,相关的充电桩是充电站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负载特点是非线性,因此在投入和使用中会产生相应的谐波问题,对于电能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这对于电网也势必会带来影响,所以,需要针对电动汽车充电桩兼容性进行分析。在充电桩的拓扑结构中,相应的整流环节以及DC/DC 功率变换环节至关重要,在相关研究中,更多的是倾向于对整流中产生的谐波分析研究,针对功率变换环节的谐波影响研究不足,一些研究中提出分别建立单台充电桩和充电站仿真模型,将单台和多台充电桩工作中产生的谐波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不过在实施谐波分析中将功率变换环节看作是非线性电阻。也有学者研究建立三种不同整流方式充电桩仿真模型,并借助快速傅里叶变换法来实施谐波影响分析,不过相应分析中没有对于不同充电功率产生的谐波进行区别分析。也有研究中提出通过在单台三相不可控整流充电桩模型前提下,对于多充电桩谐波特点进行分析,但是没有针对不同拓扑结构充电桩的谐波特征实施有效区分。对此,借助直流快速充电模式分析,提出多拓扑结构充电桩谐波模式构建下,做好直流充电桩兼容性性能测试工作,对于切实保证充电桩安全性具有突出作
用。
2测试方案设计
针对直流充电桩开展兼容性测试工作中,需要重点做好通信、时序及相关功能方面的测试。对此,开展相应的测试方案设计,准备相应测试设备,满足对于数据采集和障
碍模拟的需要,将相应充电桩的充电插在设备中,借助双头将和设备连接到具体的电动汽车上,在设备内部通过将充电桩和汽车接口进行继电器和导线连接,借助示波器对于电流和电压进行监测,再使用CAN 盒对于CAN 的信号实时监测,这一设备除了自身的功能外,还能够实施对继电器模拟发生故障情况进行连接中断。
3测试结果分析
3.1充电环境总结在测试后,发现相关充电桩充电出现错位的情况,放置比较随意,这样相关充电不能得到很好地保护,容易被过往的车辆碾压,对此,对于充电的磨损会比较大,会导致充电的使用耐久性不断降低,不能满足长期使用的需要。其次是在充电桩测试中,存在燃油车占位的情况,因为当前投入使用的充电桩还比较有限,不能满足大量电动汽车充电的需要,这样就会导致在一些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不足的地区相应的停车位比较紧缺,导致充电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应用。此外,在充电环境问题
中还发现相应的电动汽车充电口位置出现问题,一些电动汽车充电接口设计在车身一侧位置,要是充电桩在路边,充电接口和充电桩位置相反的情况下,此时往往会因为充电线的长度不足导致不能顺利充电。还有就是目前的电动汽车充电APP 类软件对于充电站的真实情况还能够完整的呈现,对于占位、充电车辆数量,剩余可用充电桩数量等信息不能全面呈现,这样会导致司机对于具体的充电桩的可用情况不能有效把握,可能到达充电站后没有可用充电桩,只能等待或者前往另一个充电站,这样会导致车主出现充电恐慌,甚至在路途中出现电量耗尽的情况,带来很多的不便。
3.2充电接口问题在具体的充电桩兼容性测试中,发现充电插头和插座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扰问题,可能存在车辆插头和车辆插座尺寸能够满足要求,但是因为车辆自身的空间尺寸以及设计问题会导致出现一些干扰,也可能导致充电失败。此外,相关的插头插座不能完全插合,但是充电可以正
常进行,要是接口处出现过热的情况,也会导致充电接口出
现烧蚀,对于充电安全和设备安全都是非常不利的。
这种充电接口的烧蚀问题还可能是因为相应的充电桩应用中存在长期发热的情况,
会导致老化,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相关厂家充电接口在匹配中可能会出现干涉,
——————————————————————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合作研究
电动汽车锂电池成组及系统管理关键技术》,项目编
号:152102410005。
作者简介:秦国防(1968-),男,河南沁阳人,副教授,本科,研究
方向为机电一体化及智能控制技术;刘力(1986-),男,河南信阳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电动汽车和直流充电桩兼容性性能测试分析
秦国防;刘力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济源459000)
摘要:随着社会环保理念的进一步深入,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成为当前交通市场的重点发展对象,而解决电动车市场的
进一步扩大,需要解决好相应的充电桩建设工作,在目前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中,直流充电桩在建设中,做好其兼容性性能测试,对于确保充电桩建设质量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电动汽车以及直流充电桩兼容性测试进行分析,探究电动汽车和直流充电桩兼容性测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兼容性;性能测试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
0引言
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两者相互结合,给智能传感器的研发、汽车电子人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也开拓了此行业的发展前景,落实具体应用工作,解决大多数此行业在发展道路上应用所遇问题。汽车的使用与技术发展过程与我国科技发展在并行成长着,使其在交通运输业中发挥重要价值,以往的传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汽车科技性,而智能化要求却越来越严格。智能技术的推广已经为人们的生活带去了很多便利性,让驾驶员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周围环境观察上,提升驾车安全,体验更好的人机交互技术,优化驾车体验。智能传感技术的开发与使用为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完善提供了有利支持,依靠它独有的运行可靠性、信号强、噪音发生低等特点,在交通运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智能传感器的特点
随着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在交通领域中此种便捷性强的优化技术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利用信号技术与现今智能研发手段打造传感器,并结合到汽车的使用中。这项技术属于各项科技结合出的结晶,综合使用性非常强,最大限度的将普通传感器、信号、数字
处理器的技术优势相结合,保障CPD 的高质量运行。另外,传感器与汽车电子技术联合使用最完善,增加接线路口与接线方式让各个工作环节能够协同合作,可以完成自动校准、自动补偿与提前预警故障进行处理等工作,强化信息接收与处理、记忆能力。各种技术的相互结合还要注意解决冲突性,让智能传感器可以尽快具有自适应性,在庞大的工作量下仍旧能够提供精准的计算,提供服务,也印证了人工交互与智能技术是有依靠的保障的。
2智能传感器概念与应用标准充电汽车
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也是持续推动智能传感器使用的主要背景,各项电子技术的结合让智能传感更具有综合性,也是工作人员的心血与结晶。智能传感器其实只是利用信号处理器、传感器与模拟转化器,让其使用优势实现智能技术在汽车上的运用。在原有传感器上使用其他技术使其形成协同作用,达到交互交通的工作模式[1]。普通的传感器并不能实现自我能量转化,在汽车电子技术上的使用也存在不足之处,之所以需要逐渐优化甚至淘汰掉,是由于在使用时传统传感器的使用会随着环境变化,
基于智能传感器的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分析
何云丰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无锡214081)
摘要:全球科技近些年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在逐渐发展着,各种新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实用性较强,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尤其在交通运行经济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进而会影响整条产业链的规模发展。近些年电子技术与网络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各个行业经济水平有所提升。
关键词:智能传感器;汽车电子;技术应用
无法实现完全有效接触,要是充电出现烧蚀情况,这样充电就会导致车辆充电中出现传染,造成大面积的车辆接口以及充电设备接口的烧蚀问题,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火灾,对于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都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3.3绝缘检测问题在充电桩兼容性测试中,发现充电的绝缘性性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根据相关的充电桩设备标准和要求来看,需要在完成车辆接口的完全连接情况下,将相关的K3和K4接口闭合起来,使用相关低压辅助供电回路,做好疏通工作,闭合K1和K2的情况下,实施绝缘测试,这时输出电压应该是车辆通信中的最高允许充电总电压以供电设备额定电压的较小数值,在测试中采集的相关数据中发现该充电桩存在下列几点问题:第一,插后就出现充电电压,且在没有进行绝缘检测的情况就对汽车进行充电,这样会导致相关用户在插的时候存在触电危险,对于车辆的充电安全也是不利的。第二,在完成充电插后也没有绝缘测试,充电桩就会响应汽车充电需要,要是此时出现绝缘故障,也会导致触电风险增加。第三,使用充电桩可输出对地电压(200V)实施绝缘检测,而没有将BHM和供电设备额定电压中的较小值,这样的处理方式也可能导致绝缘检测电压降低,不能达到相关规范要求。
4总结
之前老旧车型在销售当年并无国家电桩标准,2015年新国标出台后出现老旧车型与新国标充电桩不兼容,相关汽车公司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充电方式以及旧车置换服务,以解决此类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充电桩的兼容性,需要结合目前充电桩兼容性检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针对相应的充电环境进行改善,对于充电接口干涉进行处理,做好绝缘检测工作等,避免充电桩在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促进充电桩安全有效使用,为广大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有效的充电支持,促进电动汽车市场对接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黄令忠.交流充电桩的电磁兼容试验中的问题与对策[J].电工技术,2019(06):86-87,90.
[2]窦汝鹏,王娇娇,李津.国内电动汽车和直流充电桩兼容性测试和分析[J].汽车电器,2018(06):23-25.
[3]王娇娇,窦汝鹏,李川.电动汽车直流充电兼容性分析与测试方案设计[J].汽车电器,2018(05):10-13.
[4]管玉华.新国标下的交流充电桩电源及信号接口解决方案[J].电子产品世界,2016,23(07)):74-75.
[5]谢宏辰.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新国标发布未来充电桩将兼容[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6(01):1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