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国家的车对我们汽车产业影响巨⼤?⽇本铃⽊carry
⽇本国⼟⾯积狭⼩,这就需要他们在居住、交通等⽅⾯⾼效利⽤每⼀⼨空间;同时为了⽣活、
⼯作的发展,汽车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有了⽇本随处可见的K car,K truck等也就是我们常说
的A0级车。
⽇本街景
⽽对于80-90年代的微型⾯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的”相信⼤家也并不陌⽣,这其实就是由于
受到当时中⽇邦交正常化的影响,⽇本微型车由于其低廉的售价,同时⼜看中了中国庞⼤的潜
在市场,便迅速以各种⽅式进⼊了中国。⽽这其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深刻的车型就是铃⽊
Carry。也正是这辆车,在深刻影响我们⽣活的同时,也在很⼤程度上帮助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
展,使很多我国汽车及相关企业,从此发展起来。是当之⽆愧的对我国汽车产业影响最⼤的⽼
牌神车。
1993年长安街上的“⾯的”,照⽚中前⾯三辆均是Carry系列
说到铃⽊Carry,⾃1961年诞⽣⾄今,⼀直与铃⽊微⾯共同发展,⾄今已有59年的历史。
第⼀代(1961-1965)汽车lsd
第⼀代⽤的是⼀台359cc排量的双缸两冲程风冷发动机,是⼀个摩托发动机改装⽽来,最⼤功率
为16kW。⽽这台发动机与初代吉姆尼的三缸发动机师出同门。经过改进,⼀直⽤到1987年。
第⼀代carry
1964年铃⽊将货⽃封闭,应该是做出了最早的微型⾯包车
第⼀代
第⼆代(1965-1969)
1965年铃⽊推出了第⼆代,最⼤的改变是将前钢板减震改为舒适兼顾耐⽤的扭杆独⽴悬挂,这
种减震系统常见于特种车辆,例如:坦克等。现如今,北汽的BJ40,BJ80等依然在使⽤类似的结
构。
第⼆代微⾯版本
同时期的本⽥T360
由于上⼀代的铺垫,产品更加成熟、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所以开始⼤卖。
第⼆代卡车版
同期,本⽥不知是否受到了⼀代铃⽊热卖的影响,也造出了第⼀辆四轮车T360(1963-
1967)。这是本⽥第⼀辆四轮车!
同期本⽥发布的T360
同时期的本⽥T360
第三代(1966-1969)
第三代,变化明显,车⿐⼦没了,货⽃更⼤了,⽽且货⽃可以三⾯打开。空间利⽤率更⾼了,
更加实⽤。动⼒依然是那台魔改的摩托双缸⼆冲程发动机。
第三代车型
1966年,三菱发布LT30,⽤于短途物流与⽇常通勤需要。该车搭载21马⼒的360CC ME24 两
冲程发动机。这辆车,正是⽇后minicab L100(第四代)的前⾝,⽽L100在1982年被濒临倒闭
的柳州拖拉机⼚模仿造出的LZ110,85年正式量产下线,正是现如今的国民神车五菱之光的前⾝。
同期发布的第⼀代三菱LT30
第四代(1969-1972)
第四代车型,变得棱⾓分明。该车是由著名的意⼤利设计⼤师乔治亚罗设计的。
第四代
在卡车版推出之后,⼜推出了微⾯版本,同时还⼤胆的加⼊了前后对称设计。也就是不分前后的“⼤胆”设计。这种设计在这种微型车上最⼤的弊端其实就是影响装载空间。当然在路上也有其他驾驶员分不清这车驾驶⽅向的问题(例如奇瑞QQ-me)。
第四代
第四代
第五代(1972-1976)
第五代回归正常设计,终于将经典的359cc双缸⼆冲程发动机升级为⽔冷,功率达到27马⼒。同时,从五代开始,该车开始出⼝。
第五代
第五代
第六代(1976-1979)
六代车型因为⽇本的排量要求放宽,所以铃⽊不再⽤那台双缸发动机,⽽是改为539cc的三缸发动机。底盘⽅⾯,直⾄中期⼩改款才有所改变。底盘加⼤,轴距加长。所以也有⼈说,ST20才是真正的换代。也就是从第六代开始,该车开始配备⾦属漆、镀铬装饰、织物座椅等个性化配置。开始慢慢⾛⼊⼀般⽇本家庭,同时铃⽊开始在印尼等地设⼚制造该车,在东南亚等地销量节节攀升,⾄今仍能在东南亚、中东街头看到⼀些六代Carry。
1977年六代卡车版
部分东南亚街头的六代Carry
部分东南亚街头的六代Carry
第七代 (1979-1985)
1979年3⽉,第七代Carry发布,第⼀批车,车⾝尺⼨与发动机都与第六代完全相同,只是外观略有区别。车⾝同样有微⾯与⼩货车两种款式,两种款式的尺⼨都是3195x1395x1645mm,轴距为1840mm。
⽽在这时,铃⽊Carry已经连续8年位居微型商⽤车占有率第⼀名。
发动机依然是那款熟悉的0.539升三缸发动机,直到1980年发动机才换成了0.543升三缸发动机;⽽出⼝版搭载0.797升的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有37匹马⼒,56⽜⽶。后期于1987年(此时⼋代已出),发动机开始搭载⼩型涡轮,功率提⾼⾄57匹马⼒
1982年通过⼩改款,还造出了带LSD限滑差速器的四驱版本。截⾄此代,拥有了四驱及限滑差速器的加持,该车便可上⼭下海,同时随着中⽇邦交正常化,该车随之进⼝并被仿制,开始深⼊我们的⽣活并深刻的影响我国汽车⼯业的发展。
第七代
第七代
第七代内饰
80年代,各国企及军⼯企业纷纷响应党中央号召,军转民,纷纷转型⽣产摩托车,汽车等。但是,我国⼯业基础其实相对薄弱,直接造出在国际上具有主流⽔平的车辆确实不太容易,所以聪明的国⼈便选择了技术合作或模仿。这些⼚商包括:⼀汽吉林,长安,哈飞,昌河,江南,东安等。此外还有著名的柳州拖拉机⼚,即五菱的前⾝。
1981年,铃⽊以第七代中期改款的Carry为基础帮助长安进⾏研发,1984年11⽉第⼀批⼩卡车便⾛下⽣产线,这⽐⾃⼰测量模仿三菱的柳州拖拉机⼚顺利不少,随后⼜陆续开发出单排微⾯,双排微⾯、及⼀些专⽤车辆。
1984年⾸批长安carry下线
1984年⾸批长安carry下线
同期柳州拖拉机⼚技术⼈员正在测量三菱minicab L100
昌河铃⽊也是于1980年引进中期改款七代carry车型,1982年造出第⼀台样车,随后便开始⼩批量⽣产。
昌河微⾯CH1010
昌河铃⽊搭载的是东安发动机⼚⽣产的排量为797cc四缸铃⽊发动机,实际上就是海外版铃⽊carry的那台发动机。搭配四速⼿动变速器使该车时速可达96公⾥/时。CH1010从1982年⼀直⽣产到了2000年,共累计⽣产了15万台。
当年北京 “⾯的”最多的,还是昌河,其次为⼤发、三菱
除了以上两家,哈飞也引进了第七代海外版的super carry,就是松花江。该车同样搭载了使⽤铃⽊技术的东安⽣产的DA462。之后哈飞还推出了魔改的四门双排座卡车、以及加长货⽃的车型。
松花江
⼀汽吉林也在同期做出了引进。
吉林⼀汽版
由此,可以说是在铃⽊carry的带领下,中国汽车在⽂⾰之后⼜继续开始发展,这种发展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活与整个汽车产业。
同期,在国际上,第七代carry也开始⼤放异彩。为了避开国际上对⽇本车相关的出⼝限制。铃⽊与通⽤在英国合资建⼚,算是通⽤欧洲⼯⼚,⽣产的carry⾯向欧洲市场。所挂车标有贝德福德Bedford、沃克斯豪尔Vauxhall、GME等。使⽤其他车标的Carry也改名叫Rascal。
在世界的其他地⽅,当时Carry的其他贴牌车有澳洲霍顿Scurry、雪佛兰CMV、雪佛兰SuperCarry、韩国⼤宇Damas等。
Bedford牌carry
Bedford微⾯
GME微⾯
欧洲铃⽊
随后从第⼋代直⾄第⼗⼀代,简单来讲就是车越做越⼤,在国际上卖的越来越多。甚⾄诸多同⾏的微卡车,微型⾯包车就是换标的carry。但是在国内却越卖越少。
第⼋代(1985-1991)
第⼋代早期版本
微卡版本改款时⼜改回了圆灯
微⾯版本
在⽇本国内为马⾃达贴牌代⼯的Scrum
同时在韩国⼤宇被通⽤收购之后,也以第⼋代Carry开发出了⼤宇Damas,并出⼝到拉美、俄罗斯和中亚等地区,很快深⼊到当地⼈的⽣活中。
⼤宇Damas
俄国版
拉美版
第九代 (1991-1999)
1991年,⽇本对轻型车的规定有所放宽,所以这代车⽐之前的车变得更⼤。
93年改款车型
给马⾃达代⼯的
⾯包车版
⾯包车版
第⼗代 (1999-2013)
1999年1⽉,⼗代Carry上市,最⼤的变化就是前轮前移,⾯包车有了⿐⼦。发动机全系变为电喷发动机。
第⼗代卡车版
同年,长安引进第⼗代carry名为长安之星,并在清华⼤学完成了中国⾸个碰撞试验。
中国⾸个碰撞试验
中期改款卡车版
第⼗代⼀直持续到2012年, 2011年为了庆祝Carry车型上市50周年还推出纪念款。
50周年纪念版
第⼗⼀代 (2013-⾄今)
截⽌此代Carry的⾝材已经长⾄4⽶,仿佛是⼀辆轻型卡车。动⼒升级为658cc的直列三缸发动机,输出功率37kW。
第⼗⼀代卡车版
厢货版
此外这代铃⽊还和三菱、⽇产签订代⼯⽣产协议,加上⼀直就在代⼯的马⾃达Scrum,感觉已经垄断了微型货卡市场。
⽇产尼桑版NT100
马⾃达Scrum
三菱MiniCab
三菱TownBox
第⼗⼆代(2019-⾄今)
19年4⽉铃⽊在其印度分公司发布了全新⼀代车型。⾝材也涨⾄4195×1675×1870毫⽶,轴距为2205毫⽶,⽐起上代车型,载重量增⾄1吨。适⽤范围更⼴。引擎为吉姆尼上的1.5升发动机,最⼤马⼒97匹、最⼤扭⼒135Nm。
最新的⼗⼆代
⽇本街头随处可见的carry系列车型
虽然现如今,因为国⼈的消费习惯及购车理念早已是以⼤为好,⽽铃⽊并没有根据市场消费习惯的改变及时做出调整,所以卖的越来越少,直⾄遗憾地退出中国市场。但其理念今天依然在⼀些微型车⼚商中有所体现。我们看在⽇本由铃⽊carry⽽诞⽣的三菱竞争者,后被柳州模仿开发的五菱,⾄今仍是我国的国民神车。
最重要的,该车让我国⼀批车企,发动机⼚成长起来,⾄今也仍是整个产业链中重要的⼀环,间接使我国拥有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例如最早以发动机技术引进为主的东安,直⾄今⽇依然在利⽤其当年的技术加以改进做出新的热效率为35%的三缸机型。安装在某造车新势⼒车型上。
⾄此发现,⼀辆⽇本车竟然对我们的⽣活、⼯作,汽车产业影响如此之深。
最后,愿祖国的汽车产业早⽇实现弯道超车。也能引领世界汽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