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学分:汽车钥匙原理
4.5 参考学时:80,理实一体化授课课程
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属性:必修课
课程类型:B 类(理论+实践)
产教融合课程、校企合作课程:是  否
1 课程定位
《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前置课程包括《汽车电工电子》、《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充电系统检修》等,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新能源汽车诊断设备对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进行分析与检修的技能;培养学生按企业标准执行规范化、标准化操作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2 课程目标
依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2.1.1 掌握新能源汽车智能钥匙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熟悉 EV450 无钥匙进入系统的控制策略;
2.1.2 掌握新能源汽车低压电源系统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熟悉 EV450 低压电源的常见故障;
2.1.3 掌握新能源汽车高压互锁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熟悉典型电动汽车高压互锁回路;
2.1.4 掌握新能源汽车交流慢充系统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熟悉EV450 交流慢充系统控制策略;
2.1.5 掌握新能源汽车上电控制策略,熟悉EV450 无法上电的故障原因;
2.1.6 掌握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拓扑结构,熟悉旋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检测方法;
2.1.7 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系统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熟悉EV450 电动空调系统的常见故障;
2.1.8 掌握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熟悉EV450 热管理控制策略;
2.2 能力目标
2.2.1 能对新能源汽车无法进入的故障进行分析、诊断与排除;
2.2.2 能对新能源汽车无低压供电的故障进行分析、诊断与排除;
2.2.3 能对新能源汽车高压互锁故障进行分析、诊断与排除;
2.2.4 能对新能源汽车无法充电的故障进行分析、诊断与排除;
2.2.5 能对新能源汽车无法上电的故障进行分析、诊断与排除;
2.2.6 能对新能源汽车无法行驶的故障进行分析、诊断与排除;
2.2.7 能对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不制冷的故障进行分析、诊断与排除;
2.2.8 能对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异常的故障进行分析、诊断与排除;
2.3 素质目标(含职业素质、道德素质等)
2.3.1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严谨、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
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
2.3.2 培养学生自我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
2.3.3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开放意识、训练意识、互动意识、交流意识,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2.3.4 培养学生善于与人沟通交流能力,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2.3.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和沟通能力;
2.3.6 培养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查阅资料、处理信息、独立思考的能力。
3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3.1 课程设计理念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规律,以掌握原理、强化应用、训练技能为原则,将新能源汽车“三电”及其相关的系统分为8 个模块,每个模块设置3 个典型工作任务。通过产教整合,按企业标准实施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训练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高职生的认知规律,改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构建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的评价体系,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3.2 课程设计思路
(1)产教整合、课证融通,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对企业相关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调研,分析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和由低到高的多层次职业能力。参照1+X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针对不同的能力层次进行能力分解,设计具有层次差别的工作任务,规划课程。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基础,为整个课程设计了若干个实际的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包含一个或几个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核心知识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采用学徒制的模式开展。学生
从接受任务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工作,直到完成任务,逐项掌握工作任务中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知识点。
(3)在实践教学中大力采用“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教学”、“现场教学”、“项目教学”、“团队协作”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能的特点,为培养学生掌握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和职业素质服务。
4 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与学时分配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