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通建筑的发展趋势
王加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510641,广州)
随着全球经济与合作的发展,国际的来往日趋频繁。据预测,到本世纪末,每天穿行于世界各地的空中旅客将达400万人,仅横渡太平洋的空中“飞人”每天就有35万。交通与通讯的发展,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各种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减少,交流增加。概念改变;城市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变得方便。联系被大大加强了。由交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除了生活的便利外,更多的是给人们思想概念、行为方式及生活节奏带来的巨大变化与震荡。现代交通发展将给城市与建筑带来巨大的变化与冲击。
1 交通建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建筑类型
11 交通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现实生活中,中国人口流动的密度与频繁均在加大。有地域间的定向流动,尤其是经济发展不
平衡带来的人口流动,如民工潮(上海市1993年每天的流动人口有250万人,其中暂住的从事劳务的民工就有150万人)等;有地域间的来回流动,如公务、商贸、旅游、上学等。作为一种消费行为,1994年城镇居民用于交通方面的支出较1993年增长了64%
旅游,正在成为一种大众消费选择。据一份调查显示,上海许多人在“最喜爱的文娱活动”一栏中选择了“旅游“。年轻人认为旅游是长见识的现代生活方式,父母把旅游当做培养儿女的智力投资,家庭则选择旅游作为丰富情感的娱乐方式。如今参加过旅游活动的城市居民达96% ,农村居民达12% ,想参加旅游活动的农村居民达65% 。喧嚣的闹市,污染的城市环境使都市人更向住恬静、原始的田园生活,而城乡差别则成为农村居民旅游的动力。据国家旅游局统计,1994年到名山大川旅游的人数比1993年同期上升30% 以上。交通促进了旅游与交往,旅游与交往又极大地增加了交通量与商业的发展。
12 交通建筑正在人们生活与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交通建筑是人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必到之处,属城市大门,随着经济发展而日显其重要性。交通的繁忙在过去是有季节性的,如春节前后,旅游旺季,寒暑假期间,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不同的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交通量的增加有了质的变化。
这种交通量的增加是在所有的交通建筑上,如火车站、飞机场、码头港口、停车场等。1995718日北京火车站运送人口达99000人,北京地铁的客运量每年以2O%的速度增长,1994年客运量超过5亿人次。19957月份广州白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11152万人次,比1994年同期增长了258 %。这种交通量的增加反应在全部的流量:人流和货流的增加。这种量的增加,使交通建筑日趋复杂、大型及综合化。人们对于流通已形成正确的概念:时间就是效益,流通就是金钱。促进了的经济发展的流通,主要给城市发展带来两种效益:显性效益与隐性效益。显性效益是不言而喻的,隐性效益则是带来交通建筑所在地段的土地增值,带来交通发达的城市的经济腾飞。香港太古中心的建立是最明显的例子:一个综合性的交通中心的建立,带旺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开发,交通建筑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起飞。上海南浦与杨浦大桥的建成为开发浦东新区提供了有利条件,构成了浦东浦西内环线的重要交通枢纽,兴建珠海机场的效应也证明了这一点。
13 交通建筑与设施正成为城市与国家重要的标志性的建筑类型
北京西客站是京九铁路的始发站,总投资62亿元,堪称国内之最,亚洲第一。西客站的主站
房是一座两栋相距45m17层高的塔楼上再架一个三重檐四角的钢亭和钢桁架的门楼。这门楼重达1 800 t,比北京天坛的祈年殿还高4m,这不仅在中国和亚洲建筑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属罕见。这种巨型建筑当之无愧地将成为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形成人们对北京的第一印象。
航空港、综合码头、地铁、桥梁及其配套设施正在完善其服务城市的功能,创造出新的城市形象,在此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城市景观。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发展阶段,交通建筑正在成为城市的重要景观。上海市新建的南浦大桥与杨浦大桥(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桥)的建成,不仅为世界建桥史谱写了新的一页,而且已成为上海市的标志之一,象征着上海市正以浦东为龙头,走向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腾飞。杨浦大桥的造型与灯光艺术,把浦东浦西连成一长串其大无比的珍珠项链,在天幕下气势非凡,在夜幕下璀璨夺目,形成上海市的主夜景之一。上海市最近评选的9O年代的十大城市新景观中,有四个项目属于交通建筑:浦江双桥(第一名)、内环线高架公路(第二名)、新外滩(第四名)、地铁一号线12个车站(第六名)
2 交通与交通建筑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
21 高速公路、现代化港口、地铁已成为城市或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标志
德国是高速公路的鼻祖。19131915年在柏林的西南郊就建成了98km长、中间划线的四车道公路,这是高速公路的雏形。19281933年又相继建成了科隆~波恩、柏林一汉堡两条高速公路,这是最早的高速公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高速公路又有发展。联邦德国1985年已有8050km的高速公路,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所有的州和重要城镇都有高速公路连接。有九条高速公路通往接壤的国家。美国是1937年仿效德国兴建高速公路的国家,日本到1957年才有高速公路。在那之后,全世界开始了建设高速公路的高潮。中国在进入90年代时,开始了兴建高速公路的高潮。
22 城市交通方便与否是国家城市发展与舒适度的重要评价标准
国际大都市与发达城市都有立体化交通与庞大的交通建筑体系,如纽约、东京、多伦多、巴黎等均有综合性的地铁设施和立体化交通体系。瑞士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线十分齐全,该国计划把全国的地铁连接成网,成为世界特有的全国地铁网。地铁、有轨电车、高架火车、公共汽车、出租汽车、游览马车等交通工具与交通系统构成了奥地利维也纳市的立体交通。蒙特利尔的地铁与地下城相贯通,地铁全长72km,有84个车站;地下城长17km,建筑面积达910 O00m2,面对圣劳伦河,和皇家山的市区办公大楼、旅馆、商店、公寓大楼、医院从
地下沟通起来。它还通往两个火车站、一个长途汽车站和一个规模巨大的停车场。在日本的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道路四通八达。横空出世的高架路、纵横交错的铁路和蜘蛛网一样的地铁伸展到市区的每一个角落。高度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给人们提供了方便、舒适和快捷的服务和选择。美国除高速公路外,各个城市之间和整个城市建成区内,都布满高标准的、功能分级明确的道路交通网。许多城市兴建轻轨交通和联运系统,充分利用了地下和架空方式,效果良好。一些城市中心区建造了方便安全的单层或双层步行道体系,使得城市交通方便又安全。
23 国家与城市的交通方便与否(内外、人行、车行)是人们选择工作与居住地点的重要评价标准
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评价尺度之一。美国、比利时在90年代初城市化已超95% ,美国45%的人口集中在特大城市,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有三十几个,核心,大城市300km半径影响圈可覆盖全部领土30 以上。在城市化的早、中期阶段,人们将交通方便的城市选择作为工作与居住地点,这是一种趋势,也是城市化的动力之一。
3 交通建筑的发展及其影响预测
31 交通建筑大量化建设的趋势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中国的交通建筑正在进入一个量大面广的建设时期。中央与地方铁路都在大量建设,如全长2538km连接北京、江西九江、深圳至香港的京九铁路1996年底通车。不少原有的铁路在扩建,铺设双轨或建设准高速铁路,中小型火车站的设计形成高潮,各种风格的客站建筑将由于背景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对建筑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高速公路的兴建,则使小型汽车加油站遍地开花。
90年代也是我国航空港大建设的时期,首都机场第二次扩建,候机楼增至7OO00m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第三次扩建,候机楼将增至46600m2。,年吞吐量将达1300万人次;珠海国际机场候机楼90O00m2,年吞吐量将达1200万人次。
32 交通建筑综合化与大规模化的趋势
交通设施与商场、办公楼结合形成城市综合体,甚至成为城市中心区,已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多种交通形式的综合处:公交、地铁、火车站、港口等城市交通中心将成为城市的事实中心或副中心,如广卅市就将新广州火车站(一个集火车站台、地铁出口与公交系统相通的大
型综合中心)置于广州市未来的中心区域一天河区。这种综合中心的建立将创造新的商业空间形式与人际交往形式,促进城市中心的偏移。又如加拿大多伦多市的伊顿中心、香港太古中心和日本国铁修建的包括商业在内的铁路客站等,既是各种交通运输的站点,又是一个商业中心,而且是如城市广场一样的可供通行与日常活动、可传播信息的场所。
33 城市交通立体化与城市复合型立体化发展的趋势
立体交叉促进城市向高空发展,向多层城市发展。高速公路促进城市向远郊、卫星城市发展。地铁促进地下建筑(地下商业街道、大型商业中心)的发展。由于城市中大量的人、车流通采用立体的交通形式.将极大地改善城市路面交通的混乱,降低对城市的污染和噪音干扰,使城市更加卫生、安全和秩序化,城市空间更加美好,城市生活高质量化。
34 交通建筑的风格发展趋势
交通建筑的风格发展将走向机器美学,走向功能化建筑(人类活动的容器,物理气候的调节器,土地价值的变值器),走向大跨度结构建筑。交通建筑要用大空间解决大流量的人、车()流问题,必然走向功能化建筑,如机场的功能设计要求通达、流畅、舒适、安全。珠海
机场的外观,包含了内部空间的形象,由混凝土板、花岗岩、金属板、玻璃等硬质、光滑材料构成的表现力在严格的秩序及精密细部和高质量施工的配合下得到了完全的体现。机器美学在交通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5 私人小汽车发展与停车场地问题将极大的改变城市的结构与吸引力
作为一种现代技能,学开车正与学外语、电脑一样成为热门时尚。1994广州汽车展年底的统计表明,我国民用汽车中,私人小汽车占有六分之一,接近百万辆。拥有私人小汽车已成为选择现代化生活的象征,是许多家庭的强烈愿望。中国有近12亿人口,27亿户家庭,无疑是今后若干年内全球最有潜力的巨大的私人小汽车市场。
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在中国是十分自然的问题。汽车工业的发展代表国家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私人小汽车是汽车工业最广阔的市场。私人小汽车发展将极大的改变城市的结构与吸引力。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将促进郊区与山地建筑的发展,促进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在城市化的中、高级阶段,对大多数人来说,城市不再是唯一的居住场所选择。五天工作制、弹性工作制以及通讯设备、交通工具和医疗设施的发达,加上对城市污染、喧嚣的惧怕与厌倦,许多人将选择在宁静清新的郊区或小城镇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