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政策与法规论文
会展业近年来已成为各大城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由于目前我国会展业尚处于粗放型经营阶段,有关会展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会展政策与法规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展政策与法规论文范文一:发展现代会展业的政策措施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
会展业相关政策措施和作用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为我国一些大城市提供了发展会展经济的基础条件。许多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纷纷兴建现代化的大型展馆,着力培育会展经济。
汇总分析国内主要会展城市政策措施,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
主要会展城市在地方财政的每年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自行主办及招揽申办的专业展览会给予资助和奖励,扶持自主品牌展会发展,促进专业性展会做大做强,同时提高招揽外来专业展会的积极性。
二、出台会展业管理办法,制定行业服务规范
很多城市已出台会展业管理办法,包括对展会进行登记备案,简化统一审批程序,公安、消防、卫生、市政等部门协调服务;规范招展、招商行为;对展会名称进行审核,严格规范以政府名义举办的展会等内容。
三、成立会展协调办公室,组建会展行业协会
目前主要会展城市都成立了会展协调办公室,组建了会展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自我约束机制,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实行行业管理、行业协调,依法维护行业和行业内单位的合法权益。同时开展会展业统计调查、组织评估、信息发布、价格协调、资格资质审核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四、对展会进行等级划分评定,评定优秀品牌展会
广州汽车展部分城市已建立一套完善的会展评估体系,根据展览会的展览面积、参展商(国际性展会客商参展比例)、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的人数、展览的连续性、成交金额、参展商和媒体以及观众的满意度等相关要素为指标,对在当地举办的专业性展览会进行等级划分,同时评出优秀品牌展会。
五、出台品牌展会排期保护措施
部分城市如长沙、深圳等地出台政策,对品牌展会举办的前后一段时间内,各大展馆不得安排与其在名称、内容等方面相同或类似的展会。对品牌展会的排期进行保护,禁止重复办展、多头办展现象发生。
推动会展业发展应制定或调整的政策措施
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会展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会展业市场化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逐步退出对会展活动的直接参与,改为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完善配套设施和配套服务。通过中长期规划、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则等手段,引导、规范行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会展业法律法规体系,创造良好的会展业发展环境。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应建立完善的会展业市场管理体制,明确会展市场的准入机制和办展主体的资质条件,规范行业主体的市场行为,对办展主体的资格认定从审批制转向登记或备案制。进一步理顺会展企业与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强化会展行业协会的协调和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协会在信息收集、行业自律管理、沟通政府、标准制定、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会展活动资金扶持力度的政策支持,用于支持规模大、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展会。同时加大对会展企业的政策支持,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展览公司,推动会展业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
四、加强宣传推介。
政府应重视城市和会展业的宣传推介,以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城市形象,让国内外会议展览主承办单位了解其会展环境、旅游资源和主要会展项目,从而促进当地会展业的发展。
五、加强会展业的招商引资,积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合作。
加强与全球展览业协会、国际展览管理协会、国际展览局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改善会展业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展览公司,组建中外合资展览公司,推进展览企业的并购重组。引进国外的品牌展会,发展中外合作办展,推进品牌展会的并购。
六、推进会展业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根据各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促进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会展业和旅游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举办会展不仅可以使当地的场馆、酒店、餐饮服务业受益,而且对相关的电信、交通、购物、旅游服务以及城市市政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会展业与旅游业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我国会展业正在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区域特,从以上各方面着手考虑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或加大措施的力度,增强会展业的竞争力,为进一步推动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会展政策与法规论文范文二:宏观政策能否成为展会题材创新的源泉
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展会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几乎所有行业都有了自己的展会。这样一来,展会题材尤其是展览题材的创新越来越难,许多新办展会都要面临着固有同类展会的竞争,如何做到“人无我有”,另辟蹊径,创办一个尚未被开发的新题材展会,对于在市场中占据先机是比较有利的。然而如何创新却是一个难题。目前,业内基于国家宏观政策创办的展览会不胜枚举,仿佛一挂上“互联网+”、“一带一路”就算创新了。会展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紧密联系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并没有错,但是宏观政策却并不能为展会题材创新提供动力之源。
以政策之名,新瓶装老酒
许多挂着政策热词的展会实际上只是“新瓶装老酒”,创新的只是展会名称,在内容设置和展
会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创新,并无实际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后,许多冠以“丝绸之路”或“一带一路”的会议论坛和展览会就应运而生,在各地转一圈,这些熟悉的字眼充斥在展会的背景板上。从发达的东部沿海,到偏远的西部边陲,祖国各地的展会都被国家宏观政策热词承包了。然而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展会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或者是旧有题材展会包装了一个新名字,或者干脆就是大杂烩式的商品展销会。
“一带一路”作为近年来国家推出的涵盖范围最广的重大经济规划,各地积极响应并急于想搭上这趟顺风车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产业基础、文化资源、经济体量、区位优势等等,并不是任何地方都能抓住这一机遇的。具体到展会的创办,则还要考虑如何将展会内容与政策主题完美融合,否则就成了挂羊头卖狗肉。西部某地最近几年来创办了一个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交易会,展会名称听起来十分高大上,然而展会内容却十分普通,仍以当地农副产品及其他生活用品交易为主,和普通的消费类展会无异。这样的展会很难说它与“丝绸之路”有何关联,更谈不上是创新。东部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展会,虽冠以“互联网+”、“丝绸之路”等名头,但是展会内容与此前并无二致,也称不上是创新。
政策更适合为会议提供新题材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说过,会议可以打造,展览则必须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基础。对于政策素材的开发利用,会议和展览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一个新的政策或口号提出来后,不同行业、不同地方、不同机构围绕政策召开会议、论坛,研讨政策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政策促进当地或行业经济发展的确有一定的必要性,相对于展览而言,举办这样的会议论坛不需要太复杂的条件支撑,只要选好场地,招来嘉宾,就可开会。我们今天仍能看到各地有很多与“一带一路”及“互联网+”相关的会议论坛,就说明了这类会议有广阔的生存空间。然而展览就不同了,如果当地不具备相关产业基础,如缺乏响应“一带一路”的优势产业,或者互联网融合产业发展难成规模,又或者区位或交通条件对于举办展览不利,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硬要创办“政策展”就会出现我们前面提到的“新瓶装老酒”,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看似响应国家号召,实则毫无新意。
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虽然政策性会议的开放性很大,但是会议按照实质内容又可分为务实会和务虚会。围绕国家政策和经济建设口号召开的会议很容易开成务虚会,各地应该注意,这样的会议开一次两次尚可,如果总是拿政策性话题作为会议主题,一定要考虑会议内容设置和转型的问题,言之有物才能吸引参会者。会议组织者应该意识到,不能只在政策这只羊身上薅羊毛。
行业细分与重组或为展览提供新题材
目前,展览题材创新的难度主要源于展览对象的相对有限性,可以说,展览业越发展,题材创新越难。展览题材创新,一定程度上就是发现别人尚未举办过的展会,是一种规避同类竞争,占领市场先机的发展手段。广州会展行业协会会长李霞辉说过一句通俗易懂的话――“别人办,你也办,肯定要完蛋。”说的正是跟风办展的危害。从近些年的行业实践来看,产业细分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也为展览题材创新提供了一种参考和尝试。
别人办眼镜展,我就办镜框展或镜片展;别人办汽车用品展,我就办汽车贴膜展;别人办文玩艺术品收藏展,我就办集邮展;别人办木材展,我就办沉香展……这些都是将某一领域进行细分甚至拆分后到的新展览题材,不能否认是一种题材创新。不过,这样做虽然避免了同类竞争,但是极度细分化带来的必然是小众化,如何保证展览的客户体(包括展商和观众)是展览策划者面临的一个挑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创新就会走入死胡同,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