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业界调查
从生活优渥的家庭全职主妇,
到负债累累的孤儿寡母,方太说,她在丈夫方某罹患白血病去世的那天,“在精神上已经死过好几次了,不知道现在是坚强还是麻木”。
这位40岁的女性把自家的奥迪Q5轿车视为了摧毁其家庭的“凶器”——医生告诉她,排除遗传、室内装修、接触放射性物质等情况,车内空气污染是最有可能的致病因素。
但想要证明这件事太难了。三年多来,方太一直在穷尽各种途径维权。截至2019年4月27日,她和病友豆豆(化名)一起,统计出126位有相似患病经历的车主,陆续汇总诊断证明及购车记录后,于2019年3月21日、4月22日两次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有关部门递信举报。
据媒体报道,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和中国消费者协会已介入该事件调查,但一汽大众方面始终未做正面回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无法透露相关调查进展,中国消费者协会亦表示已收到投诉,正在了解相关情况。
“豆豆在哭”
方太的噩梦是从2016年8月23日开始的。
丈夫从北京回湖南老家探亲,却突然发烧住院,医生说是白血病,随时有生
命危险。抱着还在哺乳期的小儿子,方太
赶到湖南,将生命垂危的丈夫接回北京,
紧急送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丈夫
最终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方太回忆,当时医生问了她3个问题:
“你爱人是特殊工种吗?比如油漆工或
做皮革行业,你们家最近装修了吗?你家
最近买新车了么?”她当时回复说,丈夫
在一家电信公司做营销总监,家里装修也
是十年前的事了,于是矛头指向2014年12
月购买的奥迪Q5。
此前,方太并不知道车内空气质量
也会影响健康。在网上看到2013年央视
“每周质量报告”报道《豪车里的怪味》
《豪车里的怪味后续:“沥青阻尼片”到
底来自哪?》等节目,她才知道汽车内部
使用的沥青阻尼片可能释放苯、甲醛等
有毒气体。而苯、甲醛被国际癌症研究中
心(IARC)列为一类致癌物,长期吸入会
造成不同程度的化学中毒。
如今的奥迪“致癌门”是否是当年沥
青阻尼片问题的后续,目前仍不得而知。
同样在患病后才了解这一情况的还
有山东烟台的豆豆。2015年5月,豆豆购置
了一辆生产于同年3月的奥迪A4轿车——
这是她送给自己的一件礼物。
“最初买来就有异味,但是新车有
味道也是正常的。”像所有新车车主一
样,她并没有把异味放在心上。因为单位
和家距离很远,她每天有近三个小时在爱
车上度过。
2017年下半年,豆豆突然开始反复出
现皮肤过敏和扁桃腺发炎,直到2018年1
月7日,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被确诊为急性
白血病——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
性疾病,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短者甚
至在诊断数天后即死亡。
为了救豆豆,家人把她送到了北京
307医院,年逾六旬的父亲给她进行
了骨髓移植手术,小姨卖掉了店铺赴京陪
护,手术前后花掉了两百多万元。现在豆
豆身体虚弱,无法工作,平均每天还要吃
掉约1000元的药物。
包括方太、豆豆在内的6个维权家庭
发布了文章《他们都买了奥迪车,他
们都得了白血病》。“不到两天时间,底下
留言的有超过20个白血病病友也刚换奥
迪新车。”怀疑奥迪致病的QQ“奥迪
A4/A6L/Q5异味维权”目前已达3000人
上限。
难以检测的车内空气
在花了三百多万元治病后,2017年9
月22日,40岁的丈夫去世了,留下方太和
刚满6周岁以及23个月的两个儿子。
想起当初买车原因,方太也觉得伤
向奥迪宣战的■文/崔慧莹 贾 威
32CHINA SME
感,“他做销售接触很多领导,想着得买辆好点的车来接送,花了四十多万全款买的。”没想到一年半后,车辆还在质保期内,丈夫就被确诊为白血病。
在豆豆提供的统计中,截至2019年4月27日,她们搜集到了126位维权患者的诊断及购车资料,其中血液病患者71人(白血病48人),肺癌患者25人,鼻咽癌患者8人,肝癌5人,其他呼吸病、皮肤病、癌症等11人。
这些患者家庭均在2011-2018年间,购买过奥迪Q5、A4L、A3等车型的
轿车,有多位网友在QQ里发出来自各
种甲醛测试仪器、除甲醛机构提供的车
内空气检测数据,显示他们车内存在不
同程度的污染物超标。不过,这些数据
难证真伪。
来自消委会的调查
在一些维权车主看来,如果销售方
尽职尽责,他们原本有可能避免灾厄。
直到确诊白血病后,豆豆才查到
2017年3月一汽大众上的一则公
告——《联合开展服务行动、保障车内
舒适体验》。文章写道:“该服务行动旨
在解决部分车辆可能遇到的因隔音材料
引起的内部异味问题……为车主免费提
供更换相关隔音材料的服务。”在“此次
服务行动涉及车型”当中,豆豆的车赫
然在列。
“没有任何人通知我们车辆召回的
事。”多位受访车主称,4S店只给主动提
出要求的车主进行了更换,而豆豆、方太
等几位车主的车均未进行更换。“2017年
5月收到过召回函,理由是天窗有质量问
题,当时我爱人已经住院了,就没理会。”
汽车阻尼片方太说。
更被车主们广泛提及的,是来自深
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公布的一项检测结果。
深圳消委会曾公开披露,2017年上半年共
收到116宗有关奥迪Q5车内空气质量问题
的消费者投诉,其中深圳78宗。
2017年7月1日,深圳消委会委托第
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对23辆符合申请测
评条件的、出厂日期为2013年6月-2016
年10月的国产奥迪Q5进行了车内空气质
量测评。
结果显示:23辆车均检出甲醛和
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其余5类污染
物(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在
部分车内有检出。比对德国《汽车车内环
标准》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
染控制规范》,在车辆静置20分钟的检测
条件下,有21辆车甲醛超标(超过0.08mg/
m3);对比国内适用于新生产汽车的推荐
性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也有2台车在动态检测中甲醛超标,9辆车
在静态检测中超标。
深圳消委会负责该项目实施工作的
黄姓工作人员证实了上述检测的真实性。
他指出,当时深圳消委会约谈了一汽大
众,
“一汽方面应该也是认可当时的检测
CHINA SME33
RESEARCH
业界调查
的”。但该人员无法透露具体的检测机构名称、设备和具体数据。
深圳消委会资料显示,一汽大众回应异味来自隔音垫橡胶层。最终,深圳消委会要求一汽大众主动召回存在车内异味问题的国产奥迪Q5。2017年3月10日,一汽大众承诺对问题车辆免费更换零部件。
该调查同时建议,中国于2012年3月1日实施的上述《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仅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对汽车生产企业的约束力不够且标准水平偏低,呼吁尽快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国家标准。
查询发现,其实给这项评价指南增加“紧箍咒”的工作早已在进行当中。2014年,原环保部科技标准司下达修订项目,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负责,北京理工大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参加。但在2016年1月22日发布征求意见稿后,这项标准却至今未能出台。
征求意见稿将推荐标准修订为强制性标准,并进一步收紧了苯、甲苯等有害物质的限值,如苯由原标准的0.11mg/m3加严为0.06mg/m3。“但是社会争议比较大,所以一直还在部里头研究过程中。”参与标准修订工作的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胡玢在2018年汽车环保座舱论坛上的发言中说。
疑点重重的权威检测
方太是为数不多诉诸司法维权的人,但在向司法鉴定机构支付了82000元进行权威检测之后,她陷入了新的困境。
方太出示的一份庭审资料显示,2017年6月23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奥运村法庭委托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检北京)为涉案车辆做车内空气质量检测。2018年3月29日,在等待了近半年后,该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书显示,涉
案车辆车内空气质量合格。
这一结果及检测过程让方太无法接
受。她查询到中检北京没有检测车内空
气质量的资质,没有检测必备的实验舱
(室),她出具的一份法庭谈话笔录显
示,面对原告方在质证时提出的质疑,
鉴定人员表示“没有实验室,没有实验
舱,我们委托其他机构做的,他们提供
数据”。
中检北京负责该案的检验鉴定人员
称“一切回复以签过名的庭审记录为准”。
检验鉴定人员当庭的回复是:我们的鉴定
是符合鉴定要求的,将检测内容分包出去
也是符合规定的,且实验室是有检测的
CMA(中国计量认证)、CNAS(中国合格
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资质的。
方太及其律师则认为,中检北京没
有向法庭出具相关证据,包括委托检测
的协议原件等,因此该鉴定意见书没有法
律效力,不能证明受害者方某的奥迪Q5
车内空气质量合格。
2018年7月16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驳
回了方太的起诉。对于该维权事件,2019
年4月29日奥迪官方给出的回复是:依据
具备CNAS、CMA等车内空气质量认证资
质的多家第三方权威机构多轮送检,对
照“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结果显
示,一汽大众生产的奥迪车型车内甲醛、
苯等挥发性物质浓度均在国家标准范围
之内,如存在异味问题,仅影响驾驶舒适
度,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这位工作人员建议“车主可以预约前
往4S店进行检测异味来源,如在此前召回
服务范围之内,可以帮助更换隔音棉以消
除异味问题”。
方太随身带着一个塑料文件夹,里
面装着每一轮审评材料。说到激动处,她
举起扇叶般的文件,表明自己有充分的证
据,“一定会推翻这份鉴定意见书”。
然而,这几乎是难以实现的维权行
动。一位国内著名毒理学专家告诉方太:
“没有拿到确切的证据,没有大量的流
行性病学调查,这种官司是很难打赢
的。但说实话,大量的证据,一般的平民
很难收集到。”也有人劝方太,应该
份工作开始新的生活,但她坚持把官司
打到底。“如果有一天儿子问我,爸爸是
怎么没的,我要给他们一个交代。”方
太哽咽道。
34CHINA S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