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在
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上的应用
项目介绍
一、项目简要介绍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由于其快速、轻捷、节能、经济、实用等诸多优点,逐步成为大众广泛使用的出行工具。然而,由于电动自行车品牌、质量参差不齐,因电动自行车电瓶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也越来越多,消防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最近几年,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的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大增。如何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的问题,成为困扰各级消防部门的难题之一。
电动自行车的维修、改装、停放、使用等,以及锂电池的充电、报废和回收等环节管理不规范,存在非法改装、入户充电、过度使用和电池老化等问题,滋生大量安全隐患。特别是由于户外充电桩不足、充电价格不均等原因,入户充电问题较为普遍,“人车同屋”导致火灾亡人率居高不下,安全事故频发,市民安全得不到相应保障。
电动车价格表该项目主要使用场景为社区电动自行车管理,采用RFID芯片技术应用在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上,合理杜绝电动自行车进入室内公共空间、居民家宅内停放、充电的现象;且在持续监测电池温度,提前预警电池寿命,提醒车主更换电池,以免发生意外。
二、我国电动自行车市场现状及安全事故
2.1、2021-2022电动自行车市场现状
202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累计销量达成4100万辆,锂离子电池两轮电动车销量占比23.4%。从电动自行车行业市场现状来看,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2021年我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约为3.6亿辆。
2022年大量城市《新国标》过渡期结束,电动自行车换购又将迎来一轮小高峰;此外,在节能减排、碳达峰、绿出行等政策指引及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助推下,电动自行车市场依旧拥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2015-2021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
(2016-2022中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及趋势预测)
2.2、2021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
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近几年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年共接报电动自行车及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1.8万起,导致57人死亡。2022年一季度,全国电动自行车火灾3777起,同比上升35.9%。
电气故障和自燃则是造成电动自行车火灾的主要原因,分别占电动自行车火灾总数的62.1%和23.5%;而过充电、电池单体故障、电气线路短路是导致电动自行车电气火灾的根本原因。
(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原因)
“2021年广州发生的电动自行车火灾中,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约占电动自行车火灾总数的八成。”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火调技术处专业二级指挥长童三伏介绍,锂电池比较容易发生线路短路等故障,从而引发火灾。
而在事故发生的场所中,在室内空间(如居民家宅私人空间及楼道、电梯等公共空间)燃爆后产生的危害最大。电动自行车一旦在室内空间起火,极易引发死伤事故。
案例一:室内违规充电
2021年9月20日凌晨,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区租户张庆宝将电动自行车电池带入室内充电引发火灾,导致楼上5人死亡。2022年6月15日经法院判定,造成五人死亡,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判处被告人张庆宝有期徒刑六年。
案例二:楼道违规停放
内蒙古刘某将电动自行车存放在楼道内,电动自行车起火引发火灾并烧至楼上,最终致一人
死亡,一人受伤。经鉴定起火原因系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右后侧连接的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一审以刘某犯失火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案件三:电动车进入电梯(密闭空间自燃)
2021年5月10日,成都市一小区电梯内发生电瓶车燃烧火情。现场监控视频显示,当日一男子将电瓶车推入小区电梯后,电瓶车突然冒出白浓烟,随后瞬间燃起大火,此时电梯门已紧闭。电动车电梯内爆燃,导致5人严重受伤,致一名女婴终生残疾。当地警方已以失火罪将案件移交检方。
当然,除去室内空间,室外也会发生电动自行车起火的事故,但相对而言,事故造成的损害较小,多为财物损失,无人员伤亡。
案件四:充电棚充电起火(疑为电池老化引发)
2022年7月4日,广州白云区发生室外电动自行车充电站火灾,燃烧面积约40平方米,主要燃烧物为电动自行车和车棚,无人员伤亡。附近商户猜测:有些居民的电池老化引发火灾,具体火灾原因正在调查中。
案件五:高温室外自燃
2022年7月6日广州市珠江新城一大厦前电动自行车停放点火灾。现场是室外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着火(电动自行车未在充电),燃烧面积约5平方米,无人员伤亡,火灾原因正在调查中。
三、项目内容
3.1立项依据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下称《实施办法》),该《实施办法》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第四十九条明确携带电动车及电池进入室内充电和进入电梯轿厢的,被责令改正后拒不改正的单位将被处10
00元至5000元,个人将被处500元至1000元。
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从今年5月1日起,上海立法禁止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充电等行为。条例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电动自行车在人员密集场所室内区域违规停放、充电的,由消防救援机构对人员密集场所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北京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管控的实施方案》,2022年底前,力争全市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基本覆盖;2023年底前,基本杜绝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上楼入户充电安全隐患。将进一步加大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违规充电行为的查处力度,开展联合执法,依法查处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部位,以及其他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及充电行为。除了劝阻、制止和报告之外,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还将逐步纳入征信体系。
3.2项目意义
此项目主要采用RFID技术对电动车电池的监控,首要避免电动自行车、电池禁进入室内空间
停放、充电,解决室内爆燃的火灾隐患,保障业主的财产、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对电池进行检测,通过对电池状态的监测、异常预警、异常报警,合理使用电池,杜绝电池老化、故障的现象。
第二,RFID技术也可应用在电动车社区管理系统中,一方面可以对电动自行车身份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实现"一车一池一码"。方便物业对辖区内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同时具备防盗功能,提高社区管理能力。
第三,该项目有效促使业主统一停放、充电,有利于充电棚的建设、运营。
3.3项目的内容及目标
通过在住宅楼大堂出入口的位置,充电桩等重要地点安装智能识别设备,同时登记使用电动自行车用户的电话号码等信息,对电动自行车的电池进行RFID标签接入安装。只要带有RFID标签的电动自行车进入智能识别设备识读范围区域内,智能识别设备将会主动报警,而与此同时,启动智能识别设备的抓拍摄像头抓拍相关图片。相关证据会通过无线或者有线传输方式将情况传送至后台监测中心,后台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则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现场业主、房东、物业,告知是具体哪一户业主携带电动单车进入。
    防盗功能:电动车在用户设定的安防时间离开小区,系统将发出告警信息,并且推送给用户,同时门禁系统停止放行,等待安保人员确认,有效解决电动车被盗的问题。
电动车RFID设计原则:
先进性
本产品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方面反映了系统所具有的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又确保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因此其技术和设备必须是相对成熟的。
经济性
考虑到小区电动车智能管理系统的整体造价及其本身的投资回报期长的特点,应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最控制整个系统的成本。
可靠性
必须考虑采用成熟的技术与产品,以“稳定压倒一切”为原则,在设备选型和系统的搭配中保证整体的稳定性。
可维护性
可维护性是保证系统正常使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可维护性包含故障易于排除;日常管理操作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