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满特委所在地——小汪清抗日根据地遗址
解  说  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欢迎来到革命老区汪清参观学习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东北抗战时期的东满特委所在地,是吉林省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现场教学基地。1987年,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这个村叫马家大屯,有几户姓马的汉族人家、上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东林、德源里、大坎子、东一村等地的众陆续迁到到了这里,住户逐渐增加到了150多户,人口达到1500多人。众为什么往这里转移呢?原因有三个:一是这里离县府百草沟比较远,反动势力相对薄弱和地形地貌难攻易守,非常适合建立抗日根据地;二是这里建有党组织和以游击队为核心的武装队伍:三是这里有广泛的抗日众基础。为大家便于参观和了解东满特委所在地,我们设计了2.5公里的红旅游路线。
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东满特委所在地——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共同去了解抗战英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中共东满特别委员会简介
1930年,中共满州省委在东三省设立三个特别委员会。分别是:北满、南满和东满特委,在这三个特委当中,至今留下历史遗迹的就是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当时叫大梨树沟,因漫山遍野都生长着大梨树而得名。
1930年10月,中共东满特委在延吉县朝阳川镇茂山村成立,并划定和龙、延吉、珲春、汪清等十个县的党组织,由东满特委直接指挥和部署工作。1932年11月,东满特委从延吉县王隅沟抗日根据地转移到这里同汪清县委合署办公,先后创办了兵工厂、印刷厂、被服厂、医院、学校,成立了汪清县第二区苏维埃政府。由于敌人的疯狂讨伐,东满特委为保存革命力量,于1934年1月撤离小汪清根据地,转移到大荒崴和腰营沟等地。1935年3月末,转移到罗子沟抗日根据地。1936年6月,撤出罗子沟转移到宁安县南湖头。
马村战斗纪念碑
在抗战时期汪清抗日军民与日寇进行了105次战斗,其中影响较大的战斗是马家大屯战斗。东满抗日游击队的发展壮大和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是个极大的威胁。于是从1932年至1935年间,侵华日军对东满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军事“大讨伐”。马家大屯战斗就是东满抗日部队在东满特委和汪清县委的领导下,反击日军第一次“大讨伐”的一次著名战斗。
1933年3月下旬,东满特委在这里召开军政扩大会议,会上传达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妇女抗日宣传队队员就提出了要每人缴获一支,作为“马家大屯”胜利会师的“贺礼”。 没过几天,宣传队的妇女们就缴了正在修建兴宁线铁路一个伪警备排的34支。
这件事让驻扎在延吉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鳖刚村一大为恼怒,他决定调集延吉、珲春、和龙、汪清四个县的500多日军对马村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得知情报后立即制定了以“救国军、别动队和汪清县游击大队”联合作战的方案,决定由宁安抗日救国游击军司令李延禄任总指挥带领1000多名抗日战士与敌人交战。
童长荣凭借自己东渡日本留学的经历,用中日两种文字设计了许多非常人性化的反战标语。比如:“日本帝国主义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敌人!”、“你们的父母和孩子天天在家盼望你们
活着回去!”,“你们参加的是侵略战争,赶紧回老家!”、“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这些标语由当时根据地的少先队、妇女宣传队、红赤卫队分别贴在日伪军进山的必经之路上。1933年3月30日,当日军向我方向进攻时,被埋伏在四个山口的我抗日部队打了个措手不及,这次激战杀伤敌军300余人,缴获250余支大小支和4门迫击炮,这就是马村战斗。
当天傍晚,战败的鳖刚村一去巡视他的残兵败将时,发现日军每个班都在篝火旁偷偷看着这些传单,他一看士兵的士气很难再振,便下令全线撤回整顿。鳖刚村一经历了这次战败,是赔了子弹又折兵不说,还丢了司令长官的乌纱帽。他连伤带气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东满抗日英烈纪念碑
为弘扬东满地区抗日英烈们的英雄壮举,代代传承抗战精神,汪清县委、县政府于2013年9月在这里建起了这座“东满抗日英烈纪念碑”, 纪念碑高度为14米,让后人铭记14载艰难岁月;碑园建筑面积为90.16平方米,喻示9016平方公里县域面积;甬道宽2.7米,象征全县27万各族人民永远缅怀抗战时期东满地区3125多名抗日英烈的丰功伟绩,踏着他们闪光的足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伊田助男牺牲地遗址
伊田助男是日本共产党员,他在日本被迫参军,来到中国东满地区,在参加马村战斗中,看到我游击队散发的反战宣传单后,知道汪清县游击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于是,他将装有十万多发子弹的汽车开进板石山南侧河边松树林里,砸坏汽车发动机,随即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留下遗书后饮弹自尽。马村战斗结束以后,游击队员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了装满子弹的汽车和伊田助男的遗体以及他的遗书。
他在遗书上写道:亲爱的中国游击队同志们,我看到你们分散在山沟里的宣传品,知道你们是共产党的游击队,你们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我很想和你们会面,同去打倒共同的敌人,但我被法西斯野兽们包围,走投无路,我决心自杀了,我把运来的十万发子弹赠送贵军,他藏在北面的松林里,请你们瞄准日本法西斯射击,我虽身死,但革命精神永存,祝神圣的共产主义事业早日成功。
日本关东军间岛辎重队;日本共产党员伊田助男;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日
汽车小包围1933年4月2日,根据地军民为纪念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召开了追悼之后,他的事迹逐级上报,并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广为传播。1935年,李延禄在莫斯科工作期间撰写的有关伊田助男感人事迹的文章,刊载在《救国时报》上,新中国成立后,《红旗飘飘》等刊物也曾
刊载了他的事迹。日本共产党参观团、日中友好团体和山野利雄等著名日中友好人士以及在延边大学留学的日本留学生等多次到这里瞻仰国际主义战士伊田助男。
伊 田 小 学 遗 址
弘扬伊田助男的国际主义精神,永远缅怀为坚持和平和正义,坚决反对日本侵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国际主义战士伊田助男,在1933年4月2日,东满特委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把当时的马家大屯小学,更名为伊田小学。在我们正前方左侧就是当年伊田小学的旧址。1933年11月,在小汪清惨案中日寇实行抢光、烧光和杀光的“三光”政策,原有1500多名的抗日根据地就剩下400多名,1934年初,马村众为了谋生大多数众迁移到其他地方,马村已经不存在便撤销了马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