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夜读│李树华人生唯创业投资与跑步不可辜负
李树华
上市公司()董事长、扬州富海光洋并购基金主管合伙人;曾任远致富海监事会主席,()证券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曾在中国证监会从事会计监管、并购监管以及机构监管工作12年;获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全国十大CFO;在国家会计学院、深圳资本市场学院、清华、北大、上高金、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均有任教授课。2023年创立金融街马帮;曾任上高金戈九A队队长、上高金戈友会荣誉会长;戈友公益基金会监事、公益大使队长;已经完成近200场全程马拉松、获得八百流沙测线赛及五届八百流沙正赛完赛大将军。
我绝对不是学霸,更不是跑神,只是足够幸运,赶上了国家快速发展的40年。90年代初,我在厦大会计硕士生和上财会计博士生阶段,就有幸投身于蓬勃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历练;1999年初又有幸到证监会从事会计监管工作12年;2023年底,加盟中国银河证券出任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和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
工作20年后,我在踏入中年危机的边缘开始了奔跑。以跑友眼中不宜跑步的“举重运动员”身材,一跑数年,乐在其中,还提炼出坚持长期主义的投资观,实在是意外之喜。
不惑之年,收获跑步初心
我的跑步生涯,开始的比别人晚一些。不惑之年,我才站上金融投资之外的现实跑道。
42岁那年,我比现在还胖得多,也有一些心事和难事,特别想做件有纪念意义的事,就选择了跑步。那时候没有能力跑全马42公里,所以就选择在操场400米跑道上跑了42圈。
这42圈,我以感恩的心态回忆过往,每一圈都在努力回想当年的自己。第三圈回想到外公外婆模模糊糊的样子,第四圈回想着我幼儿园的班主任……每跑一圈我都很感恩,很知足。
原计划就是跑42圈,但跑着跑着我有了新想法,又接着跑了42圈。我假定自己能活到84岁,我想象自己应该抱着乐观的心态展望未来,我计划自己明年43岁做什么、50岁做什么、60岁做什么……这84圈,其实是我人生的新起点,也是我真正开始跑步的起点。跑完84圈之后,我觉得身体极其疲惫,但身心却豁然开朗。
至今,我已经坚持跑步10年。我喜欢跑步,尤其酷爱越野跑,坚信长期坚持的力量。十年前,我们创立了非常有人气的“金融街马帮”训练营,我也是《跑者世界》特邀编委会专家组成员。我本人也已经完成168个全程马拉松,还是连续五届著名的八百流沙极限挑战赛完赛大将军。
这些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也正好与东方富海的创投文化相契合。可以说,选择加入东方富海出任并购基金主管合伙人,就像从田径场切换到越野赛道,需要迎接极大的不确定性。八百流沙等越野赛的经历让我有了接纳新事物和意外的勇气,来面对每个差异较大、不确定性很大的并购项目。我喜欢越野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与从事投资行业有相似性,在顺境时不浮躁、困境时不放弃,对自然充满爱与敬畏之心,勇于向前并懂得适时停留。
人们常说,“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关键更在下半场。”除此之外,我也体悟到跑步与投资的一些共同点:
第一,是跑步所寓意的坚持和坚定的信念,忍受枯燥的过程,控制自己的其他欲望,这也是投资最重要的价值真谛。汽车越野赛
第二,是巴菲特说过的一句话,“要想夺得马拉松赛的第一名,首先你要做到的是坚持跑完全程。”长跑比赛是在尽可能跑得远的基础上比谁跑得快,投资也是。在时间的基础上,比谁的平均投资收益高,我们必须尽快学会如何合理分配有限资源,而不是逞一时之能。
第三,跑步与投资,归根到底都是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金融投资这个行业,历来是公认压力、工作强度极大的行业。要想获得持续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成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是必要条件。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伟大的投资者普遍都长寿,像邓普顿、费雪、格雷厄姆的平均寿命高达95岁。芒格98岁,仍然精力充沛、思维睿智。巴菲特现在已经93岁,他曾说他要活到100岁。
我相信,酷爱跑步,会让投资家、企业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酷跑者和投资者以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一样,都具备专注、热爱、活在当下、独立思考、自律、坚持等基因。
知命之年,新跑道发力
我是2023年加入东方富海的,背后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初心。我很早就给自己做了职业生涯规划:十年大学,十年机关,十年国企,十年民营(或者创业),最后再带着满满的实战经验回归校园。我骨子里是个喜欢做研究、做学问的人,喜欢迎接挑战、喜欢成就别人,对社会公共议题有悲天悯人之情,对有缘分的人和事有惺惺相惜之感。
第二是时代机遇和前辈的信任。25岁我在中型证券公司担任上海总部的中层,28岁左右到证监会从事会计监管工作,39岁左右出任大型证券公司高管,48岁出任并购基金主管合伙人和上市公司董事长。这些重要的职业生涯机会都是基于前辈充分的认可和信任,更是时代赋予的机遇。
第三是机缘。回顾我的会计职业生涯,是一个脱虚向实、越来越接地气的过程。我先后在厦门大学、上海财大和北京大学做学问和教书,期间有幸成在国际顶级会计学刊JAE上发表专业论文。1998年开始,我到中国证监会从事发行审核、并购监管以及机构的会计监管工作,期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并于2023年被列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23年底,我离开证监会,来到中国银河证券,历任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首席
战略官、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和投行业务线内核总负责人等职,参与并主持了中国银河证券的境内外上市工作和公司的重大海外收购项目,也经历了2023年股市异常波动过程中的重大危机事件处理。期间我荣获《新理财》杂志“2023中国十大CFO年度人物”。2023年起,我担任了中国证券业协会第一届证券公司合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全面深入了解东方富海的价值观、投资理念和团队后,我被东方富海精干的同事、务实的价值观和高效和谐的工作氛围深深打动和吸引。2023年,我正式加盟了东方富海,出任并购基金主管合伙人。一到东方富海,我就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并购谈判,随后成功募资并设立了扬州富海光洋并购基金,收购了上市公司光洋股份,并兼任光洋股份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长,带队运营一家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上市公司。
并购初心及其运营逻辑
做并购,是在传统的创投业务之外,开创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宏观上是为建设科技强国、振兴高端制造贡献更多力量;中观上是为中国的创投业发展开创一条新道路。
我们在做传统创投业务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项目。这些项目需要的不只是财务投资者,还有产业运营者。换言之,除了资金,还需要市场、团队、机制、文化、运营等。
这件事特别适合身处实体行业的上市公司来做。上市公司不只有资金,还有经验丰富的实体行业运营管理团队,有先进、完备、规范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有足够的能力能够把这种项目做起来。
可以看到,并购有三大难点,但这些却恰恰是东方富海的优势:
第一,注册制下,合适的项目相较之前更稀缺。东方富海依托强大的投资团队,有丰富的项目储备,已投资项目累计超过480个。近200个项目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退出。
第二,并购交易往往涉及金额较大,因此对融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但国内还没有完全形成健全的高收益债市场,而东方富海并购团队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和出的交易结构设计能力。
第三,目前职业经理人成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需求,完成被收购企业的重组改造和文化融合难度大。而东方富海一直非常重视投后管理和对企业的帮助,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被投企业服务平台。
例如,富海光洋基金作为一支单项目基金,其成立目的是为了获取上市公司光洋股份的第一
大股东常州光洋控股的控制权,进而提升公司价值获取长期收益。
提升公司价值的根本途径是用业绩说话,我们提出了光洋新的发展战略:一是对接股东优势资源,进一步拓展传统业务;二是全面拥抱新能源汽车,对接头部整车厂和TIER1客户,迅速实现行业卡位;三是注重汽车电子的布局,完善光洋产品体系,更契合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与此同时加强外延式扩张。我们于前年完成了对威海世一的收购,积极对接国内消费电子一线龙头客户和汽车电子产业链,大力拓展市场。
我认为并购其实并不存在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我可能会比较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看动机。微观上我们十分关注出让动机,要看实控人寻求被并购的动机是否合理。
第三,看团队。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上,我们坚持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干,要看团队是否强悍,原有关键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否留下。
第四,看估值。估值要合理,不会形成太大商誉。
扎根长三角,向历代苏商学习
苏商与徽商、晋商、浙商、粤商一道,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苏商有着悠久的历史、辉煌的过去,更有着今日的实力、美好的未来。
近代以来,苏商创办的实业无论数量和规模都引人注目,堪称中国民族工业的翘楚。秉承“坐地商”血脉精神,开放初期,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和常州利用比邻上海的优势,“户户点火、村村冒烟”,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苏南模式”,也使苏商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1992年,我在西南大学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探讨苏南模式下乡镇企业的发展路径。未曾想三十年后,我出任董事长的上市公司光洋股份,就是成立于1995年的一家扎根苏南常州的乡镇企业。
随着开放,苏商不断成长壮大,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强大体。他们大都以实体制造业为立身之本,创造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使江苏GDP稳居全国前列。从张謇到荣毅仁,他们的故事无不昭示一个道理:民营企业家应当将个人与家族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为民富国强创造财富。时代就会造就和成全一代风流人物。
2023年4月23日,在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苏商会”)三届一次会员大会暨换届大会上,本人因在资本市场、创业投资市场、上市公司实际运营、戈壁领导力提升等四栖出复合经历,被聘请为苏商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苏商会是经江苏省民政厅正式批复的省级社团。自2023年正式成立以来,先后吸纳了沙钢集团董事长沈彬、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浩宇等1500多位优秀企业领导人成为苏商会会员,搭建起江苏企业家的价值分享平台。2023年1月,苏商会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这也是江苏省唯一一家综合性社会组织获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