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短视频乱象频出,管理成难题
短视频的兴起,极大丰富了大众生活,扩展了人们的视野,也拉动了经济发展,但是近年来,短视频经济让短视频越来越变味。但是,一些短视频平台的账号,以故意编造耸人听闻、遭遇凄惨的故事,拍成虚假短视频,然后打着真实见闻的旗号,在平台大肆发布,利用大众的同情心骗取钱财。、出圈、不要命……短视频创作者越来越疯狂, 短视频兴起带来的“审丑”趋势、唯流量论,到底该如何刹住车?
一是低俗化的短视频会破坏当下社会风气。不少创作者为了吸引眼球,身着暴露的服装,用各种“技能”或者低俗的言行吸引受众,或者像“大胃王”这种,依靠猎奇、暴力的视频内容赚取点击量。此类视频的出现均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败坏社会风气,向青少年传递不健康的价值观,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大众回应维修乱象二是带货类短视频存在网络风险。如一些所谓健身创作者,借健身之名,推销类固醇等违法药物,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部分作者为了达到“卖惨”效果,采用滴眼药水、掐孩子等手段,人为制造女孩流泪场面,目的却是带货。如此一来广大人民众的财产安全便受到极大的威胁,轻则买到假货,重则陷入更深的陷阱。
三是营销类短视频编造不实内容引发社会恐慌。在疫情期间,多地均发生了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虚假疫情信息的案件,导致人民众信以为真,人心惶惶,甚至引发应激反应。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积极层面要鼓励、支持,对于负面影响,应该加大治理力度,采取有力手段整治和打击不良短视频平台,从源头杜绝不良短视频的乱象。
从短视频平台经营者角度看,眼里不能只有利益和流量,要记得流量大影响大,社会责任更大,短视频平台和行业协会应该加强行业自律,通过改善算法、加强人工审核等,避免低俗视频被推荐或者上首页,同时及时处理违规用户情况,切断有害视频的传播链条。每个视频背后影响的都是鲜活的生命和家庭,传播善良、正义、正能量,摒弃丑恶、三俗、违法犯罪,是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
从网络监管等部门来看,应落实责任,加强对短视频平台企业的监管工作,以法律为底线,对涉及违法犯罪行为应该加大惩罚力度,让发布平台和视频制作者都感受到处罚的“痛感”,倒逼平台及时阻止不良短视频和信息的传播扩散。
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各界,包括文化等部门应该积极倡导“审美”意识,不要让劣币驱逐良
币,从根本上改变“流量土壤”的质量,让大家自觉拥护积极向上且有正确价值观的视频,抵制没有营养甚至有害的内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