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8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
DOMGMAIM CHUANBO臟点—媒介融合前沿麵论冰
—本栏目与中離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合办
从熵理论解读“新冠”疫情防控期间
媒体传播乱象
张伟博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m本文网R版
摘要:2020年新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肆虐中华大地,对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严 重威胁,给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各行业带来重大影响。与此同时,有关疫情的消息在各类媒体
中迅速传播,尤其是自媒体散播的信息,传播数量巨大、速度惊人,起初对老百姓及时掌握疫
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疫情的扩散,自媒体中的“信息疫情”也在迅速发醉,各种传播
“乱象”开始显现。此刻,信息熵开始出现并逐渐聚集,自媒体信息呈现出“混乱”、“弥漫”、
“无序”等特征。熵的出现给传播生态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令受众出现焦躁、反感、恐
慌等负面情绪。
关键词:熵理论 新冠疫情 自媒体
_、自媒体与信息熵概述
“We Media”最早见于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在 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出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m。这一概 念进入国内后,在2005年逐步形成了“自媒体"的中文翻译 共识|21。自媒体的概念内涵在中文里曾表征过多种不同的含 义,后来被学者广泛认可是定义是:由单个或者数个自然人 运营的独立媒体账号。本文对"自媒体”的界定主要落点在 此次疫情期间传播相关信息的、微博、头条账号 等。这类媒体大量的生产、复制、传播疫情相关信息,从正 面来看,拓宽了老百姓的信息接收渠道,为大众提供了第一手 “新闻资讯”;但同时这类信息表现出的冗余、失真、混乱、猎奇等特点,反而给大众准确认知疫情带来了阻碍,同时对 大众检索和辨识信息的能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最终致使媒 体本身和社会舆情中形成了巨大的"熵”值。
熵(Entropy)理论即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名称是由德 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FU.E.CIausius)在1868年 创造出来的|31。熵理论表明,能量只能不可逆转地沿着一个 方向转化,即从"可利用"到‘'不可利
用_’,从有效的到无效 的状态转化,"熵”就是这种不能再被转化的能量总和。当系统内所有的有效物质被耗尽,越来越多的无效能量汇集到一起则走向"热寂'’。那么,熵的核心概念便是"混乱和无 序”,是不能再被转化的、无效能量的总和。此次疫情正值春 节长假期间,大众的媒介接触时间本身就有所增加,同时,各类自媒体抱着不同的目的传播巨量的信息,这其中包含了 大置的"无效”信息,这些无效信息不停地在传播系统内聚 集,对这段时间国内传播生态和传播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 响,使得媒介环境变得“混乱和无序”,最终为‘‘信息熵”的聚集奠定了条件。
"信息熵"由美国学者申农(C.E .Shannon)于1948年 首次提出。申农认为熵是信息系统中无序状态的量度,它意 味着信息的混乱程度。一个系统有序程度越高,熵值就越 小,所含的信息量就越大;反之,无序程度越高,熵值则越 大,信息置就越小。从这个角度来看,春节长假至今由于自媒 体传播信息的随意性和无序化,导致传播系统内无效能置迅 速聚集,而无效能置的聚集必然导致有关疫情传播的熵值不 断地升高。信息熵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此时,熵开始 “耗费”自媒体中的有效能量,使得自媒体信息逐渐失去"养 分”。"无序和混乱’'的持续增加,进而使受众对自媒体信息 逐渐失去黏度、失去信任,对信息表现出麻木的状态,受众 自身开始变得反感、焦躁、痛苦和煎熬,最终走向“热疾”。
2020年第3期(总第187期)系矣传樁0
二、“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自媒体传播之熵
2019年12月有关疫情的消息开始浮现于社会,_开始 的传播就是在自媒体中。直至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新 型冠状病毒(2019-nCoV)正式"爆发"于公众视野,此刻正 值中国农历大年二十九。武汉封城的消息、病毒疫情的新闻 刹那间如雪花般出现在各类媒体中。事件的突发性与节假日 的"手机”黏性,再加上自媒体"传播泛化”的原生基因,使 得全国人民对疫情的关注、对武汉及湖北人民的牵挂之情 迅速被点燃,几种合力瞬间迸发,导致"新冠疫情”的相关信 息成为传播渠道内的绝对"主导者_’。全国各地无处不在谈 论疫情、无时不在传递疫情的消息,即使在春晚时分老百姓 也没舍得放下手中的“媒体”。诚然,自媒体为老百姓及时了 解疫情提供了信息,但随之也表现出了更多的负面影响,有 关疫情的信息传播开始变得混乱,自媒体成为信息熵的生产 来源,疫情期间自媒体的熵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信息的冗余、大量重复、混乱和无序
疫情初始,在大众还未意识到事件严重性的时候,‘‘蝙 蝠”首先进入大众的视野,铺天盖地的蝙蝠、野生动物、"野 味"传播病毒的信息开始在自媒体中扩散开来,仅仅是各种 食用蝙蝠的图像资料,就在自媒体中连续‘'播放”了几天几 夜。相同的照片、视频在不同的自媒体中随处可见,有的甚至 带有调侃和戏谑的味道。紧接着"□罩”消息接踵而来,先是一波口罩紧俏的消息,然后便是各种□罩买卖的消息,一夜之间各大超市、药店出现排队抢购□罩情况,最终■罩难求n。再后来就是一波又一波的消息、一次又一次的刷屏,‘'禁足"、“企业寒冬”等都担当过刷屏关键词。大置冗余 的信息不断地冲击着受众,使得大家每天都在“恐慌_’、_‘焦 躁"、"感动"、"失望中度过,最终转向麻木。受众的精神 受到巨大的考验,接收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开始出现疲态。
大众回应维修乱象
纵观这类信息,呈现的信息熵首先是不断地复制、随意 的转发制造了大量的重复、冗余信息,冗余信息形成巨大的 "噪音",对受众造成侵扰,反而阻碍和破坏了受众接收有 效信息的通路。其次,由于传播的泛化,信息的真实性、科学 性都明显缺失,很多受众对信息本身并没有深入的认知和探 究,随手就转发了出去,反而淹没了有效信息的传播,造成传 播系统和社会舆情的无序和混乱。
(二) 信息的猎奇,标题口味越来越重
自媒体为了赚取受众的瞩目率、增加媒体流置、提高自 身商业价值,总是希望能更快、更多的吸引受众的目光,然而 疫情的相关消息是有限的。于是_些不良“机构”便开始将 脑筋动在信息内容的猎奇和标题的‘'出位”上,这类信息完 全缺失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例 如:某财经自媒体生产的“新闻"将标题写成"今天,武汉的 王炸来了…",故意制造受众的紧张情绪,可打开阅读后,仅 仅是正常的湖北干部人事任命。同样的例子还有:"蝙蝠背后 另有隐情",题目有意将"隐情"二字特写来吸引读者,阅读 后发现仅仅是一些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关于"穿山甲"的猜 想。还有一些充满“煽情”味道的文字,例如:"逆行无悔_’、
'‘老师想你们了……"仔细品读这类文字,字里行间并未有真 情流露,反而有一种"做作’'、通过标题赚流置的嫌疑。
自媒体加速了“泛传播”时代的变革,使得传播环境变 得弥漫、离合|41。信息内容和标题的"不确定性导
致传播系统内的熵值不断地增加,利益驱使让_些自媒体机构变得更 加肆无忌惮,_次次的刷新传播内容的‘'□味",导致受众的 承受阈限越来越高,并进入恶性循环的泥溷之中,最终将受 众建构成‘‘重□味的信息检索者,对一般的、正常的、"味 淡"的信息都不愿顾及。此刻信息熵已经凸显,无效能置不 断聚集,自媒体传播生态与受众的媒介素养面临双重打击。
(三)信息的失真、谣言四起、误导受众
从双黄连到各种号称能抑制病毒的"土法洋方”,在此 次疫情期间一直伴随大众始终,甚至很多媒体专门开通“辟 谣通道"和"辟谣专栏”,令原本就迷乱的受众更加无所是 从。有关疫情的各类小道消息层出不穷,很多网友不经证实 就随意转发,同时散播各种猜想,严重干扰了有效信息的传 播。假新闻、假消息不但耗费了媒介资源,而且牵扯了受众的 大量精力,久而久之开始污染媒介环境,随着无效能量——
熵的不断聚集,"信息疫情”开始污染整个传播生态,自媒体 变得混乱和荒废。
除此以外,还见到一些自媒体总是故弄玄虚、危言耸听,想着法子让自己“红",甚至宁愿让自己走向令公众争议和愤 怒的边缘。个别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将标题注释为:再 不看就"无法查看",此类手段直叫人唏嘘。病毒不停地蔓 延,大众原本渴求准确的认知疫情,然而自媒体却表现出大 量的虚假、谣言之熵,令真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三、反思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自媒体传播乱象,信息熵的聚集,对 自媒体传播生态带来很大破坏,这些问题一部分由自媒体本 身的特点—
—泛传播引起,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其它的一些问 题,诸如公众的媒介素养问题、大数据计算在信息检索中的 运用问题、机构自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等。
(一)大众的媒介素养和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媒介素养泛指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采集、使用、理解和辨 别信息能力,尤其是对信息的“理解和辨别”能力,完全可以 视为生存于信息时代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和能力。美国学者阿 尔恃•西尔弗布拉特(Art Silverblatt)还特别提到媒介素养 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关于媒介对个体乃至社会环境的 深层次影响的认知能力151。从这些最基本的概念来判断,当下我国大众的媒介素养是缺失的。此次疫情期间这一问题暴 露的异常清晰,大众在筛选、接收疫情相关信息时没有自己 的判断和主见,而是被媒介牵着鼻子走,“别人说啥我信啥,别人发啥我转啥”,才会出现一系列虚假信息的广泛传播。其次,大众对传播环境和传播生态的保护意识缺失,还没有 形成"信息环保"的理念,受众在转发信息时并没有意识到 信息的重复和超量问题。同时,有的受众以满足个人的娱乐 为主旨,没有认识到媒介、信息会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深远的 影响,最终导致整个新媒体系统中的信息熵迅速升高。
系本待福• 2〇2〇年第3期(总第!87期)
DOMGNAN CHUANBO传播视点一媒介融合前沿繼
-棚中国传媒大学删传播学部合办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还暴露出大众科学素养的不足,同时 也表明媒介素养与科学素养之间具有一定联系。大众若长期 使用娱乐化、碎片化的媒介,摄入的都是碎片化的、知识含 量较低的信息。长此以往,对事物和信息的认知会习惯性的 依赖浅显的网络经验,而非理性的思考和基于实证探究的判 断。在解读信息时会首先会凭借"感觉"、“爱好”和“情感”等因素,而不是通过科学的检验。这里面最重要的则是个体 “观念和思维”的建构。科学素养的缺失以及运用严谨、科 学的思维逻辑辨别信息的意识的缺失,是导致此次疫情期 间信息摘的又一原因。
(二) 大数据计算导致自媒体出现“极化”现象
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得知个体在选择媒介和信息时,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习惯于用自己的观点来解读 信息。自媒体的出现加剧了这一现象,受众可以随意的关注 自己喜欢的媒体账号,亦可以杜绝(取消关注)与自己观点不 同的信息发布者。与此同时,大数据、智能算法等技术的出 现,可以检索出不同受众的‘‘口味",并根据受众的口味源源 不断地推送信息、甚至好友(你可能/希望认识的人),这就 使得持有相同观点的受众更加容易"站队”,形成集效应。这样一来同质化的受众会越来越多的聚集在一起,在相同的 传播空间内不停的分享—
—接收——分享同质化的信息……数据越多算法就越准确,算法越准确对个体的"信息规训”就越严苛。致使个体一直沉浸在自己构筑的信息囚牢中,并 执拗的认为,周围的人乃至整个社会,都与自己保持了同样 的观点。从而对其它的事物、观点视而不见或者排斥,最终 进入"自我禁锢"困境。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一些人长期关注、检索同质化的自 媒体信息,便会收到同样类型的信息推送。这样以来,兴趣 点相同的信息会被强化,不同的信息会被弱化,甚至消失。久而久之自己的视野日趋褊狭,思想日趋封闭,最终走向"极 化”。这类人每天接收大量的自媒体信息,但对疫情的认 知却反而出现较大的偏差,这不得不引起思考,在大数据横 行的今天,如果过分的依赖各种算法来增加媒介的智能性,反而会给信息的有效传播带来障碍。
(三) 作为“机构”自媒体的社会责任
自媒体用户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机构”用户,当很多网 民整天沉浸于自媒体的信息时,另外的一些人早已开始“贩 卖’’网民的注目率来换取经济的回报。这一部分自媒体用户 早已变成了经营性的媒介,甚至个别自媒体已经具备了‘‘大众 传媒”的特征。如若作为媒体,在享受信息传播的自由和经 济回报的同时,理应肩负起媒介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这类 自媒体首先应该为公众提供真实、准确和负责的新闻信息,而不是随意的散播消息,令受众不安。其次,要能够启发民 智,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而不仅仅是娱乐大众,想方设法的 吸引大众、迷惑大众,扰乱大众的思考和认知。再次,还要为 社会、发展,做出
正确的引导,为媒介环境的保护和优 化做出努力,而不能总是企图用制造"爆点"吸引受众眼球来 获得经济利益。纵观这次疫情期间,众多的机构自媒体并没有担负起作为媒介的社会责任,如前文所述,反而大肆的渲 染各种猎奇的、没有事实依据的信息,把自媒体当作广告公
司一样来经营。自媒体功能的转变,自媒体从业者新闻素养 的缺失,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反思的问 题。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媒介环境和传播生态将进一步遭到 破坏,彼时信息熵将导致自媒体走向混乱和荒废。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 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61。笔者认为,我们应 该像保护生态环境那样保护媒介和传播生态环境,媒介生 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将为大众带来准确、优质的信息产品;而 扰乱传播秩序、破坏传播生态将会对受众的精神和智慧带来 破坏,媒介生态和绿传播环境的维护刻不容缓。未来人工 智能、大数据、攫取受众信息的各种算法将会更进一步冲击 媒介生态,如果不能辩证的看待技术对媒介产生的影响,将 会导致信息的传播更加机械化、同质化、无机化。同时信息 传播的全球化日益便捷,不同的国家、地区因各自的利益所 引发的传播分歧会越来越大,东西方传播话语的冲突更加凸 显,如果自媒体依然不履行作为媒介的社会责任,那么其系 统内的‘‘能量”总是会被耗尽的,熵的出现是
一个不可逆转 的过程,“到那时大家才会发觉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加杂乱 无章,渐渐的,似乎一切都已不再起作用” |71。
自媒体代表了一个泛传播的时代,熵是一种世界观。
[ljBowman,S &Willis,C.We media: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Retrieved June 8, 2017[EB/OL].www.hypergene/wemedia/weblog. php?id=P42.
[2] 於红掩.从“We_Media”到“自媒体”对一个概念的知识 考古[J].新闻记者,2017 (12).
[3] [美]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M].吕明,袁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7.
[4] 杜駿飞.弥漫的传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40,206.
[5] 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6.
[6] 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3年4月10
[7] 李彬.科学笔记——从<;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到社会系统 与生态系统[J].新闻爱好者,2014 (4).
作者简介:
张伟博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传 播学博士,研究方向:媒介、文化与传播。
【责任编辑:黄雪敏】2020年第3期(总第187期)系岛俜播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