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汽车维修基础
(二)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三)学时学分:72学时,3学分
(四)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二、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汽车维修基础》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它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中起着支撑连接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以“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汽车维修案例教学为核心,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参照汽修专业中、高级专业高级工和技师职业资格标准中有关汽车空调维修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根据汽修接车、调度、质检、班组、车间和
仓库管理,以及汽车维修工和汽车维修电工等岗位的实际要求,设计、安排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实行“以任务为驱动,以就业为导向”的子学习领域式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汽车企业岗位人才需求零距离对接。
2、本课程的作用
它的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后修课程包括《发动机机械部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传动系统检修》、《汽车转向系、行驶系、制动系检修》、《汽车电路和电子系统检修》、《汽车综合故障诊断》。通过先修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具备一定读图绘图能力、机械原理分析能力和汽车上常用材料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汽车的总体结构、整体性能有个初步的认识,借助于一定的设备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具备一定的汽车维护知识、维护技能和零件修复技能,为后修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汽车维修基础》课程设计理念是充分体现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工作能力需求为标准、以模拟工作情境为方法、以“教、学、做”为手段,以学
生为主题,将教学过程演绎为工作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
《汽车维修基础》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的工学结合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来设计课程目标;以模拟工作中的情景任务描述来设计学习目标;以完成工作过程所必备的知识来优化教学(教材)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步骤来设计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标准来设计教学考核标准。
本课程对照实际岗位的工作过程,有七个学习单元(教学情境)组成。每个学习单元按照统一的模式来编排教学过程:学习目标→任务描述→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反馈评价。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又统一了实施步骤:任务相关知识描述→信息资料收集与分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结果。在实施计划步骤中,依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制订了任务工单,真正地体现了工作过程的可操作性。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具备相应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较高的汽车检修方面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汽车检修实践技能,适应汽车售后技术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依据工作岗位的工作情景,进一步转化成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本课程共有七个学习单元和
学习目标。以下列表是其中的四个单元的学习目标。
汽车基础
2、专业知识能力目标
(1)正确描述汽车的概念、发展史和汽车的分类;
(2)能够运用汽车的评价指标,准确的评价一部汽车的综合性能;
(3)能够正确选择和添加汽车的常用运行材料;
(4)能够正确选择检测设备针对不同的检测指标进行检测;
(5)正确运用汽车维修使用的通用工具和常用工具,并具备一定钳工技能,能够制作简单的零件;
(6)正确描述汽车维护的相关制度和各类维护的操作流程,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7)针对汽车零件的损坏类型,正确选择修复方法;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2)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工作任务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
(2)能借助网络、文件资料等手段查所需信息的能力。
(3)能够检查评估工作任务,并能从个案中寻共性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建立在工作过程中的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转化基础上,就
着“必须、够用”的原则,既要满足专业核心课程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同时又彰显职业教育的特,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战略目标,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
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该课程依据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性质和作用,设计了七个学习单元(情景)、21个学习(工作)任务,见下表:
五、教学内容
1、针对性与实用性
该课程针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及职业岗位的需要,确定能力目标选择载体,优化教学内容。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汽车制造业、汽车技术服务业(4S店)和汽车维修行业,主要工作岗位是质量检测、售前技术咨询、售后技术服务指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