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商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惠州城市竞争力研究
黄慧清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
摘要: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软、硬件综合实力的全面体现,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城市形象。惠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发展优势,其城市经济水平相比中西部地区更高,但基于历史及自身原因,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首先解析了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的竞争力表现,其次,分析了惠州的发展优势和短板,最后提出了提升惠州城市竞争力的相关策略,期望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惠州的深化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城市竞争力;优势与短板;策略
一、惠州城市竞争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表现根据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的《GN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衡量标准,分析“2018-2020年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竞争力情况”(如表1)所示。
表12018—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竞争力排行表
城市香港深圳广州澳门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惠州江门肇庆
2018年
得分93.1392.8291.5188.6286.2486.4384.6882.3780.0578.9978.62
排名123456789
10112019年
得分94.0293.2191.8789.3286.6487.1384.3282.5481.3079.4278.81
排名123465789
10112020年
得分93.3193.4291.60
89.24186.0486.9283.9781.0881.5678.8678.93排名213465798
1110由表可知,2018年到2020年三年内粤港澳大湾区9市2特区各城市的竞争力除了个别变化外,整体
上相对稳定,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差距有所缩小。其中惠州的城市竞争力得分三年内都保持在80分以上,并且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三年内的其城市竞争力得分与深圳、香港、广州相比平均相差10-12分,说明惠州的城市竞争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发展优势和短板(一)惠州的发展优势1、地理及交通区位优势首先,在地理区位上惠州临近深圳、广州、香港三大中心城市,处于“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东轴线上。其次,惠州还是深圳城市空间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首选城市,其广阔腹地具有极强的容纳承载力,可以与深圳建立合作互补战略关系,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体现在既是深圳东进战略的直接受益者,又是深汕合作区的重要关口,未来惠州必将成长为深圳并行的重点城市。
2、土地及海洋发展空间优势
首先,惠州的行政区域宽广,陆地面积在大湾区城市中排列第2,占大湾区总面积的20%。并且惠州的土地开发强度不足10%,其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其带来了深化发展的无限可能。其次,惠州海域面积宽广,海岸线较长。惠州的海域面积
惠州汽车网达到4520km 2
,海岸线长达281.4km,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为城市向海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和极其丰富的资源保障。
3、石化和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优势惠州凭借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在很早就确立了发展能源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方针,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吸引国际石化企业投资,参与国际开发项目,让惠州积累了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长期合作的丰富经验,成功吸引埃克森、美孚、壳牌,三星、苹果等化工及电子企业来惠投资,区域经济基础较好。
(二)惠州的发展短板1、惠州高校数量较少,高等人才资源不足目前惠州的高职本科院校包括惠州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内总共有5所,其中仅有惠州学院为本科院校,其余皆为专科学校。而与之邻近的东莞现有8所高等院校,其中本科类大学四所,包括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在内的高等学府;而香港有20余所大学与之差距更大。
2、惠州内生驱动力不足,对外依赖性较大惠州凭借丰富的海洋资源、优越的港口区位优势,国内中西部地区不断涌入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扶持,吸引了很多大型企业的投资建厂。但惠州电子信息产业走的是以廉价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税收优惠政策为代价换取大型企业入驻和产能转移之路,没有自身的优势品牌和核心技术,且创新能力不强,发展的对外依赖性较大。
3、产业结构不协调,城市环境待改善惠州以能源、化工、电子产品、服装制造等产业为地区经济支撑,将发展重心长期放在第二产业,而第一、三产业相对滞后。据相关统计惠州2007年的三次产业比例为7:57.2:35.8,2010年为6:59:35,2017年为4.3:52.7:43.0,10年期间惠州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始终保持在52%及以上,超过其它两大产业之和。
三、提升惠州城市竞争力的相关策略(一)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大优质人才培养力度首先,要推动现有高校升级发展,鼓励其打造优势专业,帮助其开办本科专业,提升高等教育层次。要尽快落实“2+10+N ”目标体系集中力量打造两所高水平大学,再建设10所高水平的高职学院和一大批研究院,要把惠州学院打造为一所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其次,结合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建设更多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对口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研究院,与相关名校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将惠州打造成高等院校聚集地,增强生源吸引力,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高新人才。
(二)探索创新发展道路,提升内生驱动力其一,要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企业技术改造、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建立全面合作战略,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其二,打造
(下转第29页)
26
票交所成立后,不断丰富票据应用场景,向前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成功扎根产业链供应链,向后通过标准化票据打通与债券市场的联系。票据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完备的一、二、三级市场,未来智能化票据的发展必将使票据市场成为连接企业与银行,联通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重要渠道。
(二)问题挑战
1、新常态发展背景下传统业务模式亟需转型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票据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化,票据业务面临着支付属性不断降低,融资属性不断增强的局面。单纯发挥票据规模和资金调节作用的传统模式将面临挑战,未来票据业务需要向信贷和资金平衡、表内和表外联动、支付和融资并重的方向转型。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也要向前中后一体化、系统操作智能化、产品谱系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复杂市场环境下业务风险类型发生转变
随着票据电子化时代的来临,票据市场风险与纸票时代大为不同。企业票据融资的信用风险有所上升,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条件下跨市场套利更加复杂,电票操作向账户审查和系统漏洞等领域传导蔓延。可以说票据业务风险较之以往,更加复杂和隐蔽,产生的影响也更加深远。
3、商票发展仍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尚未健全,尤其是商票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虽然人民银行已制定商票强制信披的时间表(2021年8月1日实施),但与信用债相比,商票市场的发展仍有一段长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上海票据交易所.中国票据市场: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2]赵慈拉.应用电票信用工具创新应收账款票据化[J].金
融电子化,2016,(03):39-41.
[3]孔燕.协同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J].中国金融,2020,(06): 48-50.
[4]上海票据交易所.2020年票据市场发展回顾[R/OL].http: //www.shcpe/content/shcpe/research/marketE.html?article⁃Type=research-marketE&articleld=
WZ202101191351448343119990784&yikikata=74d38ac5-
5bb701305baebd466913cd286ca227dc,2021-01-19. [5]李丰.中国产业链40年:变化与机会.[EB/OL]. opinion.caixin/2020-05-13/101553593.html.
而不能真正使用平台做购买产品以外的事。而实际上教育周边产品和服务都是可以放在平台上运作的。比如读者可以在平台建立自己电子图书馆,将常用的文字、多媒体资料进行收藏,通过付费下载教育资源制作自己的课件进行教学和培训,这种个性化服务不仅能够创收,更是出版商与消费体关系的粘合剂。消费者与出版企业的互动能够让出版企业更好地收集消费者的消费记录,功能模块使用习惯,应用程序使用频率,这些信息都能为进一步的完善平台提供参考。
(四)创新能力
数字化阅读的创新是出版企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盈利的重要源头。作为教育读物,内容创新的可操作性不强,但方式可以多变。充分洞察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做出平台特,多增加以语音、文字、超链接等方式的问答互动,用户界面简洁,操作方便,支付便捷都是创新的突破口。另外,作为教育读物,课件制作也是设计的重要一环,讲授深入浅出,语言生动讨喜,适当应用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进行表述更能抓住学龄段消费体的心,满足大众化的消费需求,最大程度上获得受众,继而转为消费体,带来盈利。
(五)增加原生广告的推送
未来出版企业可以在建立数字平台后学习的圈粉操作,发布原生广告为主的软文。广告软文已经是盈利的主要手段,比如“混子曰”是最近两年非常火的,以文史为主的推送
内容,配以Q版的插图,幽默的文风,深入浅出的讲解文史类知识,在短时间内火爆朋友圈。“混子曰”以汽车广告软文为主,用户对广告软文并不排斥,这就使得的广告客户源源不断,广告费不断攀升。
数字平台中弹出广告、文本链接广告等模式并不适用,原生广告作为与内容高度契合的广告形式更合适。出版企业的原生广告可以将教育市场相关的各要素综合,将各类产品特点融合,将广告与平台本身内容完美嵌入,不至于伤害平台本身的内容传播效力。
综上所述,出版社的教育读物数字化进程不可避免,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在这个超大规模的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须到自身合适的盈利模式。除建立起合理的成本结构外,还要建立数字平台,提供优质的内容,做到完美匹配消费者需求,在有足够多用户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发展原生广告等出版物产品以外的盈利点,这才能建立起出版企业的合理盈利模式。
大湾区高新产业集基地。惠州需加大培育和引进优质企业,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制造业,支持鼓励高科技研发和创新型工业设计,淘汰升级落后产能,促进实体产业与香港、深圳等城市错位发展。
(三)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一流宜居宜商环境
惠州应依托海域、人文、气候等特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业、生态农业、城市人文、户外运动等
第一、三产业,促进三大产业结构协调。还要以建设“公园城市”这一新理念为指导,科学规划、协调推进,高品质打造以西湖为中心的中央公园,构建各类主题公园,塑造“公园城市”特风貌,将惠州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后花园”,从而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结语
在大湾区发展建设中惠州人才资源、内生动能、产业结构及环境方面有着一定短板,需要加强高校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增强内生动能,加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城市人文建设,如此方可全面提升惠州的城市竞争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颗新兴明珠。
参考文献:
[1]汪良伟.城市内城际竞合关系及其对城市竞争力的
影响——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2018. [2]周平,李嘉康.充分利用中心城市优势构建粤港澳大湾
区品牌[J].南方建筑,2019(12):24-27.
[3]韩永辉,张帆,曹诞.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中心的思路与对策探析—基于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竞争力视角[J].城市观察,2020(2):75-92.
(上接第26页)
(上接第27页)
29
CHINA CIVIL ENTREPREN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