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威娜; 谢华春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9(000)005
【总页数】3页(P121-123)
【关键词】房车露营基地; 规划设计; 传统文化; 旅游发展
【作 者】陈威娜; 谢华春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1 项目背景
1.1 区位分析
东门岛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的东面,是“靠海为生,以渔为业”的传统型海岛。东门岛上共有三个村,东门村位于岛的南面,是三个村中面积最大的村庄。东门村山海兼备,风光旖旎,东临辽阔的东海,可望檀头山;南面隔海与对面山岛相望,构成水深港宽的东门港和门头水道;西面为石浦港,与石浦镇隔港对峙;北滨铜瓦门水道,以铜瓦门大桥与陆地相连,相较于其他岛屿村庄,可全天候通勤,且水上交通发达。东门村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偶有出现,总体上不影响游客出游。村内海防历史悠久,岛上古迹、古貌、人文景观众多,海洋文化历史遗存丰富,渔家风情浓厚,是一个“活炭”的渔文化博物馆(图1)。
1.2 项目概况
近年来,东门渔村搭乘全域旅游的东风,凭借滨海地理自然环境、传统古村落、民俗风情、特海产品等优质资源,逐渐发挥“渔元素”,特乡村旅游风生水起,民宿、渔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加上东门村在宁波市规划中确定为浙江渔业第一村,宁波市海岛型历史文化名村,经济发展、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的中心村。同时东门村在获评“全国最美渔村”的基础上,正致力于建设3A级景区村,主动融入环石浦港5A级景区打造的蓝图,旅游发展未来可期。
图1 东门渔村区位分析
我们假设将东门渔村房车露营基地的位置设于东门村的南面,门头山脚下,靠山临水,现状为利用率较差的足球场和一些破旧荒废的房子,总体形状上成直角梯形,总面积约为1.53公顷(图2)。
2 设计分析
2.1 设计理念分析
根据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第六产业”概念,强调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延伸,即“1+2+3”,后期又提出“1×2×3”,更加强调三个产业之间的融合与协同发展,也就是产业的融合。设计理念中的“共融”便是此意,通过对东门渔村现有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并引入新型产业,实现价值的等效流通,共同分享经济成果。例如成都市郫都区红光镇多利农庄,通过将高端农业综合体、农业双创载体平台、国际化乡村度假新体验三个产业进行融合,以生态有机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业“双创”园区,通过双创孵化服务等支持政策,相继引入咖啡吧、有机蔬菜沙拉吧、Farm私房菜、园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3
0多家市场主体入驻,带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由此可以得出发展融合农村的产业不应局限于农村内部的资源,而是需要培育新型业态,引入外部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等发展要素,这样子才能提高乡村的经济效益。在中国,房车露营基地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但作为汽车工业和高速公路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汽车露营营地既满足了休闲度假型旅游的要求,也可以成为人们短途旅行的重要选择,发展前景广阔。在2019年的1月16日,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发出的《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中强调,要打造各类体育综合体:鼓励和引导利用废旧厂房等现有设施,支持旅游景区引入增设体育消费项目,细化落实运动休闲特小镇规划建设,积极推动航空飞行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山地户外营地等建设,大力实施《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工程实施方案》,把美丽乡村串联成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体育综合体。由于宁波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发展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的前列,也开发了如象山、东钱湖等一批设施设备完善、规模较大的露营地,在我国汽车露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受到了我国政府和国内外学者们的众多关注。以古渔村、古庙、古宅、海防文化、开渔节等为特,发展旅游产业,综合利用海岛气候条件、山水环境,结合时下热门的民宿,在岛上开展特渔家乐、民宿等。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在岛上开展房车露营基地,培育新型产业,吸引不同的游客。由此我们认为
可以尝试将房车露营基地作为这个地块的乡村新兴产业,融合入东门渔村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图2 项目地块示意图
图3 设计理念分析图
图4 旱溪示意图
图5 房车露营基地内花镜设计
但是汽车露营基地作为新兴的旅游产业,其规范化及地域特性存在不足,与宁波乡村文化特的结合比较薄弱,景观特不明显,所以我们提出了环境共生,资源共享的理念,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资源共享源自于“共享空间”和“共享经济”,共享空间是指公众共同使用的空间,是由美国建筑师波特曼根据人对环境的心理反应创造出来的建筑空间。基本功能是满足人们对环境的不同要求,并促进人们彼此之间更多的交往。共享经济是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
共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国外的房车露营基地休闲娱乐项目丰富,而东门村的房车露营基地面积较小,无法设置丰富的娱乐项目。但游客可共享村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视线宽阔的沿海漫步系统,古庙古建以及十字老街的游览观赏资源;村内的渔文化历史展览馆、门头山的妈祖像和山上的海防文化等对房车游客也起到了科普教育的作用。同时在房车露营基地内我们设置了咖啡馆、茶室、空中花园等共享空间供给游客休憩交流。
而环境共生是自然生态法则,亦是人类生存法则,此可由地球环境的演化与人类文明进化发展而证明。共生现象在动物间表现出来的是共栖生活,取长补短,可以让我们在一个大环境里各尽其能,互相合作,把事情做到最佳效果。以生态绿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规划手段来提升业态,提升景观,提升渔村风貌以此来复兴传统渔村的旅游产业。利用港口岸线、开发海上旅游项目(捕捞、垂钓等),丰富休闲旅游产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并维持当地的建筑风貌,我们可以通过生态选材的方式,在房车露营基地内选择使用本土材料,如沙子、贝壳、毛石等。以此来实现村民生活、鱼类生息、鸟类栖息、游客观赏的“共生” (图3)。
2.2 总体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启程汽车
2.2.1 总体规划布局特点
2.2.1.1 均匀发展型场地布局形式
由于东门村的房车露营基地面积较小,所以采用均匀发展型场地布局形式。首先将管理中心布置在南入口处,方便对整个营区的管理。管理中心的功能包括:服务咨询中心、服务中心、空中花园、瞭望台。房车露营区以及船屋区是为游客提供休憩的场所,通常较规整的分布在服务区周围。娱乐活动区布置在基地的周围,主要的娱乐活动和露营区相对独立。
2.2.1.2 布局形式的优缺点分析以及解决方法
优点:充分利用土地、易于管理、成本低。容易组织交通,道路通常都相互平行,易于识别方向。
缺点:露营区的景观通常比较单一、乏味,缺少变化和情趣。
解决方案:通过在基地内设置木栈道、廊架等,增加基地内游客的感官体验,使得游客可以在不同角度感受到园内风光。在设计中,基地用旱溪相串联,将植物、建筑、景石、音响等
互相结合增强人们的听觉、触觉、视觉。将渔村的历史文化通过渔网、船模、捕鱼工具等融入景观设计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草地上将地形、园路、旱溪、园林植物等设计要素进行组合,以此来缓解景观单一、缺乏变化的问题。
2.2.2 功能分区
(1)儿童游乐区:在儿童游乐区块将渔网、海洋动物、贝壳等融入其中。结合资源共享理念,在区域内设置由渔网演变而来的攀岩墙;同时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各种不同的鱼灯配有形状各异的介绍牌在起到景观效果的同时也可以对小朋友们进行海洋动物的科普教育。在儿童游乐区外围设置波浪形的围墙,从岛上提取的蓝来作为景墙的基调,搭配以高低不同的变化,营造出海浪的感觉,同时也起到了隔绝以及保护的作用。
(2)入口景观区:入口空间是整个房车露营基地的门户形象区,结合管理中心的船型建筑,利用环境小品、铺地、植物等来营造。
(3)休闲娱乐区:区内设有咖啡屋、鱼拓船模手工坊和餐厅并配有休闲小广场,起到人流集散以及休憩的作用。
(4)船屋区、房车区:提供游客住宿的区块。
图6 “遇见”咖啡屋
(5)阳光草坪区:主要以草坪为主,提供可以举办活动的场所,以及露营的地块。
(6)登山漫步道:基地东边靠山设置漫步道,并在靠山脚的地块上设置木屋,提供游客休憩等。
2.3 特景观
由于地块内引水不便,我们通过打造旱溪景观将整个房车露营基地串联起来,对旱溪不同长度不同宽度的区块进行划分,设置不同的景观设计,达到一步一景的感觉,有些地方通过芒草、东门渔村特船模以及鹅卵石来营造一种扬帆起航的感觉,有的地方则是利用海礁石、大丽菊等来营造出海浪拍打礁石的效果,有的地方则是以鹅卵石、雨花石、萱草以及鱼的模型来制造出鱼在海中游动的情景。在旱溪的周围根据地形设置景观亭、廊架和木栈道等,使得游客在基地内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观效果(图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