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长春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的文章
    长春地处吉林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北岸、长图们江上游,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市区总面积13430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区域范围包括长春市、四平市部分地区以及长吉图经济区。长春地处中国东北中心地带,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境内山川秀丽,文化源远流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长春的自然地理特点吧!
    一、地理位置
    东邻辽宁、吉林两省交界,西连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海拉尔盆地,北靠吉林省通化市。东临朝鲜东海岸和日本海;西接黑龙江省松花江;北邻吉林省辽源市、吉林省蛟河市、松原市和四平市。长白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与俄罗斯相连。东与四平市毗邻;南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接壤;西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隔江相望。总面积11570平方公里。长春位于吉林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北岸、长图们江上游是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的主要城市之一;西与吉林省的四平市毗邻;北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相连;南与吉林省通化市接壤。市中心海拔约为1365米,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1、气候条件
    长春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南部为东北季风,西北部为东北冷冬季风,东部沿海及西部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空气质量优良。四季分明,气候类型多样,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6.7℃;平均日照时数为1680小时;最大日照面积9467小时。年平均气温5.4℃—6.3℃;年均气温-3.5℃。年平均降雨量1815毫米(不含洪涝和旱涝);四季日照时数936.7小时;全年无霜期270天左右。全年无霜日约40天[10-21];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长春年平均降雨量1173毫米(含洪峰流量),为全国年降水量的52%,年最少571年(1960年)有349年的极端最高气温-35℃的极端天气发生时间是在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之间;极端最低气温是-23.1℃,出现在2007年3月23日,历史最低气温出现在2009年3月29日下午3点40分左右(零下12度),长春历史上最冷天气持续到4月23日(冬季大雪封山期间有可能会有霜冻的出现)是在8月1日—7日左右的早上7点至中午12点之间的10几分钟之内的时间里最低气温达到-22℃。极端最低气温-20℃。冬季极寒而风大且降雪量少但积雪深厚、气温低、风沙灾害严重、异常恶劣气象条件少!长春全市平均气温-2.5℃—-5℃,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1℃附近,最低气温-17℃左右。年平均降水量700毫升左右,降水量100毫米左右(部分地区100多毫米);无霜期250天左右;年均日照时数1669小时左右;极端最低气温-11℃(-10℃)。#2#(1℃#);长春市中心城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温差较大、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空气质量优良;土壤为黄壤土、沙土或砂壤土;城市建成区面积83.7
    2、河流
    长白县河流总长度960公里。境内河流均为长白山系支流。其中河长102.5公里,流域面积为14346平方公里(2000年)。河流主要有:榆树河;洮儿河及白河、穆棱河;鸭绿江、图们江和洮儿河六大水系。其中:上游流域面积9445平方公里,中游流域面积2932平方公里,下游流域面积1374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256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为74.2亿立方米。
    3、地形地貌
    全市海拔约为1365米。市区内平均海拔1200米。市区地势总体向东北倾斜,呈东北—西南走向,形成三条支脉:北向长白山脉、南向白山山脉和东西走向的延长山岭山脉;宽甸隆起地和大岭地组成的平原;东南高西北低的山脉如莲花山脉和长白山余脉耸立在城区北部;南边、西边为辽河平原和嫩江平原。
    二、气候特点
    长春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多样但基本相同,具有显著的气候特征:一是年平均气温为6.8℃~8.5℃;二是年平均降水量400~600毫米;三是多年平均日照时数5409小时;四是无霜期为240天;五是年平均降水量为250~350毫米;六是无霜期达240天-300天。年均气温在5.6~7.1℃之间,平均气温10℃左右;平均相对湿度65%左右。冬季寒冷干旱无风,夏季炎热干燥;春秋季分明;夏季炎热干燥;春秋短;秋季长冬夏短;秋季明显早秋早冬寒冷干燥;日照时数偏少;年均降水量800~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7.6℃;年平均无霜期为300天以上。无霜期短。春秋多晴少雨的季节交替较明显。春季降雨量多集中在4~7天;夏季日平均气温≥25℃日数10~30天;夏季雨量充沛,但7~9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为-7℃,最高温在35° C以上;最大降水量出现在7月13日17时51分,长春市平均气温22.8℃,最高日降水量73.6毫米。
    1、四季分明
    长春地区冬季寒冷干旱无风,夏季炎热干燥;春秋季分明。长春地区冬季漫长,降水稀少,四季分明。全年的降雨量均在500毫米以下;冬季无风,春夏秋季长冬夏短,春冬短(2~
4月);夏季气温在35℃左右;7月至9月中旬为长夏汛期;冬季大部分地区在1~5月之间出现降雪或冰冻天气,有时是冰冻现象,严重时有积雪和冰雹;夏季气温一般都在20℃左右,比其他地区温度高10~15℃。长春地区的夏季与其他季节一样,从1月至4月,平均温度为10℃左右;5~7月为中温季节(7~8月);9~10月最高气温达到36-39度,最低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至零上2摄氏度之间;最大日最高气温38度,但最大日最高气温可能出现在1月14日凌晨。8月至10月受季风影响,降水明显偏少明显,少雨甚至无雨或只有零星的阵雨或雷阵雨。多风日明显偏少约1个月左右[1];降水日数平均10天左右;7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现极端最高气温达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长达7天高温时段出现在7月16日17时许长春站内的气象记录中显示在8月20日一天的长春市就有30℃的高温出现了!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4~7天之间;夏季受对流天气影响的降雨很多,有可能形成暴雨或冰雹等大到暴雨天气;降水强度一般都比较强,降雨总量和强度巨大。如7月12日14时30分至15时18分雨量达到63.6 cm……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10天长春市还将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3~5日)。其中7月14日至16日长春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出现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具体预报如下:长春地区的夏季降水在7月9日至10日为暴雨(50毫米)和雷阵雨两种;7月17日-21日局地强降水可能伴有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发生需加强防范;雷雨大风冰雹天气对于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影响[2].注意做好防暑工作。长春市年平均气温在5.6℃左右,最高日出现
    2、夏季炎热干燥
    长春地区夏季炎热干燥,阳光强烈,空气湿度小,地面辐射强。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人容易患各种疾病,因此空气质量不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国家气象中心(长春)站统计数据:2010年长春市气候指数为20.7,在全国30个城市中排名第27位;相对湿度为75.2%;炎热干燥为42.7%。日最高温为37℃;最高气压为948百帕;最低气温为-18.8℃;大雾日数14天、大雾日数22天。长春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14℃;极端日天气出现在7月14日14时30分,长春市达到35° C以上酷暑条件出现日数有8次之多。夏季平均降水量275毫米;最大径流量612.3立方米,出现在7月13日17时51分。最大日降雨量为73.6毫米。其中5月17日18时49分观测到长春市长春站的日降水量达73.6毫米,最大降水量73.6毫米(02时)出现在13时48分,达到了暴雨级别(百年一遇);最大小时降雨量227.3毫米,其中子岭镇大水沟村为53.2毫米。
    3、春秋季分明
    长春市的春季开始时间为3月中旬,春季开始时间较晚,冬季在3月中旬结束。夏季降雨集中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春季降水是全年最多的时期。由于夏季气温比秋季偏高,空气湿
度大,有利于病虫的发生和蔓延。全市平均全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夏季雨水充沛、热干少雨,日照时数偏少1/3左右。
长春汽车展    三、自然资源
    长春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沼泽、湿地等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到56.6%(截至2015年)。长春市境内已发现80余种新植物资源。在长春市境内的植物种类共有880种(其中新变种110种)。其中药用植物340种(占93.3%)动物药用植物576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138种)植物714种(亚种)中草药133种(含名贵药材70种):植物138科332属2530种。吉林省植物中发现的植物达237科1235属8198种;在中国发现的有152种、国际上公布的有181种之多(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0种)中国已确认有235种植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1种)。
    1、水资源
    长春地区属于松花江流域,主要河流有松花江、伊通河、榆树河、大沙河等10条河流,主要湖泊有:新开河、安国河、双辽河、南四台子河、柳河县、东辽河、马兰河、南辽河、图
们河、伊通河等17条河流;湖泊河流中有50多个。总长度1522公里。长春市区属于松花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大。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大的有:长吉走廊工程的建设;双辽水库及大型灌区的建设与改造工程;引洮工程和引松花江水、西辽河水和南辽河水引入长春市区。长春市区多年平均的水资源总量92.98亿立方米。水资源量在1500亿立方米左右、城市建成区集中供水面积750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水率达到9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为98%以上(2015年数据)、供水普及率96.3%,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无小产权房现象;城乡供水设施覆盖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达100%、集中供水率到达98%以上、日供水量保持在2万吨以上。
    2、矿产资源
    长春市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矿种类型齐全。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金、铜、铅、锌、银、钼、钒、钛、铁、钨、铬、锰、锡、锑、锗、铋、铟、镓、铟锡锑化合物、铂、锑钨、钼钴、钨钨钼钼矿、铅锌硫锑钨、锑锑铋和砷锑铅等金属及硫化镍、砷酸银、铼、钨酸钾等稀有金属及稀土氧化物等多种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在国内均具有重要地位和储量。长春市拥有矿产资源可采储量共246.5亿吨(不包括已探明储量226.9亿吨),其中金属储量86.4亿吨
(不包括钨及稀土储量),占全省的40.3%(截止2016年底);非金属矿产储量24.1亿吨(其中有金属矿8.1亿吨),占全省的95.6%(截至2015年12月底);石油储量419亿吨,天然气储量2560亿立方米;石油开采年产量109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3800万吨的设计能力每年可生产天然气1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煤炭1.3亿吨、铁、锰等金属资源储量1700万吨以上(截止2015年末);金资源储量5220万吨以上(不含黄金储量);银储量4300吨;银储量6300万吨(不含黄金、白兰地);锑锑储量62万吨;钼矿储量300万吨(已探明)、钨储量42万吨;钼金属储量20万吨以内;钨金属储量2200万吨、锡钨金属储量2400万吨-3200万吨(不含锡、锑、镓、铟、硒等微量元素)铜、金、银、钨、锡、铅、锌、锗、铋、铟铟、砷镓、铟锗、铟
    3、森林资源
    长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6.6%,森林蓄积量8.77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次生林1.4亿立方米。全市森林资源总量为176.2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87.3%。其中人工林蓄积为62.5亿立方米,占全省人工林蓄积量的44.8%。据1999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计算,全市森林面积为162.7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17.9%;活立木总蓄积量为7500万立方米。长春森林资源总量居全省首位,活立木蓄积量居全省第二位;长春市区位居全省第一位。长春市的森林覆盖率由
1978年的17.4%提高到2000年的56.6%。2004年长春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2006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6.6%平均风速为0.9米/秒。森林覆盖率56.6%是吉林省最大的城市之一,空气质量名列全国前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绿城市。
    四、人文地理特点
    长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唐代以后,长春市成为中国北方重镇,有“东北锁钥”之称。宋代以后,城市迅速发展,其疆域北抵渤海国界渤海线,南抵中朝边境之鸭绿江北岸,东北界自南向北跨越松花江两岸并向辽河流域延伸;东经112°40′~115°42′、北纬46°12′~46°10′52″。长春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工业城市、旅游度假区、国际会展中心。
    1、历史悠久,文化荟萃
    中国历史上,曾先后有九个朝代建都长春,史称“九洲”。辽、金、元时期,它是我国北方最大军事重镇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朝时称德胜府,明成祖迁都北京,又将都城从北京迁到了这里。长春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而闻名于世。长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
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东北地区第一个独立的自治区城市。其境内有4000多年以上的历史文化遗址200余处,历史遗迹百余处,包括旧石器时代遗址9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60多处。考古发现的有吉林新石器时代的大型磨制石器、商周青铜器及其玉器、原始青瓷、元明清等历代文化遗址和历史文物3000余处,是我国北方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城和中国北方门户之地()了长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而且历史悠久文明古国底蕴深厚,文化艺术灿烂。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8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据文物部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市文物保护单位1539处(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