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安全形势
  什么是国家经济安全?目前国内外理论界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很多学者认为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利益不致受到外部的威胁和侵害,或者说,就是指本国资本对影响国计民生的国内重要经济部门的控制不是减弱而是增强。经济安全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自主性不受削弱、经济发展不受国际市场各种因素扰乱的正常状态。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突出强调经济安全已成为各国共识。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3年就提出,美国要把经济安全作为美国冷战后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在经济全球化中西方国家仍然处于中心地位,并在其未来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边缘位置,不得不按照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参加游戏。另外,西方国家试图借经济全球化把自己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乃至文化推向全球,谋求西方世界的霸权地位,使全球化变成西方世界的全球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实现与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将困难重重。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的严峻形势
第一,经济全球化使我国面临削弱国家经济自主权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等诸多生产要素的跨国配置,从而使国家经济自主权发生了变化,主动或被动地让渡部分经济自主权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已成共识。作为经济全球化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就可以绕过他国的关税壁垒,并影响所在国的经济决策。另外,经济全球化增强了国际组织等国际行为体的协调功能,削弱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功能。如,WTO成员要遵循关税递减原则、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等。这些因素都使得我国的经济自主权面临严峻挑战。
第二,我国经济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可能增强
    尽管对全球化最倡导的是发达国家,但他们需要的是资源、市场、廉价劳动力,不是落后国家的迅速强大。他们不会拿出其高科技与穷国分享,更不会将其主要的经济领域放手于世界。而是想尽办法深入他国的经济,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控制其经济命脉。因此,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而言,首先将是市场的冲击,加剧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减少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动性,使我国经济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可能增强。
下面以我们汽车工业为例: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汽车制造技术有许多进步,但长期引进技术,实际上是只引进不消化,使我国汽车工业掉入两个怪圈:一个怪圈是引进落后再引进再
落后,其二是能力越弱越依赖,越依赖能力越弱。这两个怪圈反复循环,我们的汽车工业在这两个怪圈中挣扎。目前我国轿车整车生产厂家共有15家,而14家为合资企业,合资外方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主要跨国轿车生产厂家。据统计除一汽的产品中还保留着属于自己自主品牌的红旗轿车外,其他各厂全部生产外国品牌的车型,品牌多达10余种。而引进的起点不高又是一个失误,这10余种品牌、几十种车型的轿车,大多数是国外70--80年代的产品,90年代的产品只有别克、雅阁等少数几种。这种汽车工业发展模式下,我国汽车整车真正形成自主开发能力的寥寥无几,大多数是引进或者仿制,即使自己设计的产品,也多是参照外国车型或是利用国外技术匹配而成,使我国汽车产业大部分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和分割,形不成自己的自主品牌和自主开发能力,因而也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第三,国际垄断势力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严重威协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和资本的全球扩张。近几年,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使得资本的全球扩张进一步加强,全球企业兼并活动达到有史以来最高峰。企业兼并潮的出现,意味着资本积聚和集中步伐加快,其结果是导致国际垄断资本势力的加强。目前,在航空、电信、计算机、汽车、医药、食品等许多行业,都隐约出现了一些全球性的垄断财团别克是哪个国家的品牌,其垄断程
度都相当惊人,显示出外国投资试图垄断东道国市场的趋势。例如,刚进入中国5年的AT&T通过与上海合资,成为中国通信行业的骨干企业,其产品占市场份额的1/4。摩托罗拉无线通讯器材产品占据中国市场的大部分。瑞士的迅达和德国的奥的新基本上垄断了中国电梯市场。美国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中国家喻户晓,其它如生物医药、光电、航空、新材料等诸多领域也面临着跨国公司企图进行垄断的形势,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带来不利影响,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第四,国内、国际金融形势多变,存在金融危机的诱因和隐患
    中国金融开放并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进程给中国带来了很多经济利益,这已成为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是,由于我国国有专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风险识别与控制机制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等,当面对多变的金融市场,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时,则要显示其脆弱性。由于金融体系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领域一旦发生危机,不但危机经济全局,而且影响政局稳定。
第五, 人才的竞争与流失使我国经济安全面对严峻挑战与威胁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的知识创新能力与人才优势。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
展阶段,又要发展新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人才的短缺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制约因素。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国企业全面抢夺本地人才。有迹象显示,中国正遭遇一场不平等的竞争,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国家实力、财团资本和优越的科研条件,对我国的人才资源,特别是高新技术的优秀人才进行掠夺式吸纳,而且,外国企业挖人的手法有批量化的势头。
第六,经济全球化可能加剧我国国家内部的两极分化。
中国为了适应全球化、市场化的需要,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增加在技术方面的投资和削减大量的工作岗位,其结果必将导致国内失业率的增加和贫富差距的拉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经济安全上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浪潮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不管愿意与否都被卷入这一大潮,不能回避。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双重影响, 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经济安全对策如前所述,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会是一帆风顺,在获得机遇,享受利益之前,要面对许多风险,迎接严峻挑战。我们在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同时,要树立全新观念,寻相应对策,趋其利避其害,谋求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主要有:要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和经济秩序;要鼓励企业竞争、增强企业竞争力;要有支持重要产业发展;要通过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增强软国力;要制订相应的法律和行政规定,禁止外资进入国家安全十分密切的行业;要在主导产业尚缺乏竞争力时,用法律和行政手段来限制竞争性进口;要加强本国的金融管理,规范国内经济主体,降低国际商业和金融活动带来的风险;要建立战略储备制度,实现关键部门和领域的自立政策,减少对外国不必要的依赖;要通过情报分析、建立信息库、确定符合经济安全要求的经济状况标准和参数等建立对经济不安全因素的预警体系,以防一些突发因素而影响国家经济安全;要学会和利用国际条约和重要国际经贸及金融组织的有关规则来仲裁国际经济纠纷;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修改,争取主动权。
第一,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安全观
    当今,我们进入了一个不发展就不安全的时代。一国的国际经济安全程度,其根本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国内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可以大大弱化、稀释、缓冲乃至消除全球化中的诸多风险。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比较突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我们应日益重视技术创新,将科技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质量和效益,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减少对发达国家的过度依附。
第二,树立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的意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枢神经,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如前所述,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管理经验不丰富,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我国金融体系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应注重金融的核心地位,关注金融安全。在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进程中,建立相应的金融监管体系,即逐步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金融机构的自律监管系统和金融业互律系统,以利于维护有序的金融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舆论监督系统、行政法律系统;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多重防线,降低金融风险。同时,还应审慎研讨,周密安排金融改革的顺序和节奏,合理把握金融对外开放的程度,尽快制定一套妥善、迅速、有效、自主的危机处理机制,以防金融危机的发生,保障经济、金融安全稳健运行。
第三,树立人才是根本的安全观
    如前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面临的经济、金融形势严峻,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才。因此,我们要认识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改变观念,着眼未来。尽快建立吸引、培养、留住人才的机制,防止人才流失;同时,我们不应当仅
仅利用直观的物质利益,与外国企业进行硬碰硬的竞争。还要重视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量力提高待遇,用事业和感情留人,对于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乏是有利之举,这已被许多有作为的归国华侨的行动所证实。另外,还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确保国家公职人员和社会团体对国家的忠诚。如美国禁止政府高级官员、国会议员离职后直接为外国公司服务;对于大学和科研机构接受外国资助,从事专题研究并公开发表有倾向性的研究报告也做出了必要的限制。对此,我们可适当借鉴,以保证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的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