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汽车让城市的明天更美好
城市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劳动分工加深和生产关系变革的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如马克思所说,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发展动因和形成机制。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为“绝对集中”时期: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随着工业化进入成熟的时期为“相对集中”时期:在人口继续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开始向郊区扩展,但城市人口的增长仍然高于郊区. 后工业初期为“相对分散”时期: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郊区人口的增长开始超过城市人口的增长。
所以在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中主要有两大理论。它们分别是城市集中主义和城市分散主义。
一、城市集中主义
1922年,柯布西耶发表的“明天城市”的规划方案,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阐述他对现代城市的基本构思。
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并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柯布西耶尤其强调了城市交通的重要性,首次提出了立体交通的概念,及中心去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市区
和郊区由地铁和铁路线来联系。1931年,柯布西耶又发表了“光辉的城市”的规划方案,在方案中,他明确提出,集中的城市才有活而不是霍华德的“城市中的花园”式的田园城市。柯氏的“现代城市”理论自然有其局限性的一面,但是,这却丝毫不影响《明日之城市》一书应有的价值。如果能够将这些不同的规划名著加以比较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思考,必定能够加深对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需要承认,柯布西耶理性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活动。例如,在城市中心采用立体式的交通体系,在市中心区修建高层建筑,扩大城市绿地,创造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等原则,已被许多城市的规划全部或部分地采用,最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有昌迪加尔规划、巴西利亚规划和巴黎德方斯区规划等。当然,比较遗憾的是,对于柯氏所主张的增加城市植被绿化,特别是市中心建设95%的绿化面积的设想,国内外的城市中很少能够做到。我们今天所生活的城市,摩天大楼、立体式交通体系等已屡见不鲜,但建筑布局往往过于局促,交通拥堵有增无减,公共开敞空间严重不足,已与柯氏所主张的“现代城市”相背离,其人居环境质量着实令人堪忧,这也许正是现代人们的悲哀。
城市分散主义最早源自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他们都反对现代大城市,主张取消大城市。1932年美国建筑师赖特的著作《正在消灭中的城市》( The Disappearing City)以及1935年发表于《建筑实录》(Architectural Record)上的
论文《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Broadacre City:A New Community Plan)中被称为的“广亩城市”( Broadacre City),是他的城市分散主义思想的总结,充分地反映了他倡寻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的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突出地反映了本世纪初建筑师们对于现代城镇环境的不满以及对工业化时代以前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的状态的怀念。他的广亩城,实质上是对城市的否定。他呼吁城市回到过去的时代。而他的社会思想的物质载体就是广亩城市了。他相信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以减少接触来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用他的话说,是个没有城市的城市。他认为大城市应当让其自行消灭。他认为现有城市不能应付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建议取消城市而建立一种新的、半农田式社团——广亩城市。
赖特的理想,是建立一种“社会”,‘这种社会保持着他自己所熟悉的、19 世纪90年代左右威斯康星州那种拥有自己宅地的居民们过着的独立的农村生活方式。20 世纪30年代北美的农户们已开始广泛使用汽车,使城市有可能向广阔的农村地带扩展。赖特论证,随着汽车和兼价的电力遍布各处,那种把一切活动集中于城市的需要已经终结,分散住所和分散就业岗位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他建议发展一种完全分散
的、低密度的城市来促进这种趋势。这就是他规划设想的“广亩城市”。每户周围都有一英亩土地(4047平方米),足够生产粮食蔬菜。居住区之间以超级公路相连,提供便捷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
路,他建议规划路旁的公共设施、加油站,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赖特所期望的那种社会是不存在的。他的规划设想也是不现实的。但广亩城市的描述已成为今日美国城市近郊的稀疏的住宅以及居民点分布的离奇的图景的写照。赖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代表和象征人类的愿望,也不能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是一种反民主机制,需要将其取消(尤其是取消大城市)。在《消失中的城市》中他指出,未来城市应该是无所不在而又以无所在的,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城市,以致我们根本不会把它当作城市来看待。在随后出版的《宽阔的田地》中他正式提出广亩城设想。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散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网格之上的方案。可以发现,赖特的广亩城设想是在美国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出现的,美国1960年代的“市郊商业中心”“组合城市”和可以认为是这种思想的实际体现。
我的观点及对主要思想理论的理解
这些理论的产生,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不同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脱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时期及背景,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总是由于特定的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不同的规划思想也反映了提出者对待不断快速发展的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态度,消极的和积极的,对工业的回避或利用,对社会发展方向的不同判定。最终归结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基本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
规划应该去做什么的基本核心理论问题的提出,也让规划师转换思考方向和方式,探寻规划的深层目标与任务和服务对象。如果规划师可以对城市的发展方向作出预见性的分析,进而规划实践,就可以减少一系列的
城市问题的产生。人们之间的交往也将转向更宜人和频繁的局面,社会交往方式也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