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随着智能网汽车专业飞速发展,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在培养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人才时所面临的困境,并以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订单班“清研班”为例,阐述了依托汽车产业学院产,深入实施教融合,培育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及经验总结。
1 案例背景
近年来,为进一步践行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的策略,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包括无锡在内的四大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为智能网联汽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我国持续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到2025年,部分自动驾驶及有条件自动驾驶级别的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突破5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将在限定区域及特定场景内实现商业化应用。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根据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预估,到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净缺口约为3.7万人,智能网联汽车人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日益凸显,如何加快培养智能网联汽车复合型创新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无锡汽校)抓住先导区发展优势,成为2019年首家申报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学校,并于2020年开始投入资金建设该专业,建立了当时全省乃至全国第一条校内车路协同环形测试道路,并建立智能网联产业学院,组建“清研班”,为汽车专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
路。经过4年的实施,无锡汽校培养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符合行业企业需求,项目实施与推广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对推动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2 专业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存在一定差异,加之智能网联汽车涉及多个专业的知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汽车行业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人才共享。因此需要职业院校加大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的力度,解决人才需求问题。国内开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职业学校相对较少,或者开设了该专业但师资、设备等匮乏,培养出来的人才如何“无缝衔接”到就业岗位上,是长期萦绕在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师心头的一件大事。市场对智能网联汽车维护、装调、检测、维修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相对滞后和质量问题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虽然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加以推进,但“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仍然存在。
苏州汽车网3 主要做法
3.1 成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
2020年开始,学校多次深入各大相关企业开展调研,并于2021年1月举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签约揭牌仪式。正式成立“智能网联汽车虚拟产业学院”,建设汽车智能技术专业。采用“1+1+N ”合作模式,其中“1”指无锡汽校;“1”指专业教育机构——清研车联,清研车联是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重
产教融合培育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的实践探索
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朱宝丽,邢亚林
54
点孵化企业,隶属云教育中心,公司拥有丰富的汽车行业资源及面向企业的汽车新技术培训经验,致力于为汽车行业主机厂、零部件企业及院校提供智能网联等诸多新技术领域的专业化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
方案;“N”指江苏天安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卓品智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及华研优策、华研慧声、瑞地测控等联盟企业。
3.2 组建联合培养订单班
“清研班”是无锡汽校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依托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校企共建的订单班。2021年5月成立第一届“清研班”,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目前已组建三届。为了缩短培养时间,尽快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专业人才,班级学生是从四年级具有汽车专业知识的学生中层层选拔出来,由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联合授课,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首届清研班开展实习与就业签约,培养的智能网联专业学生已在苏州无锡相关车联网企业工作。
3.3 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
2021年4月无锡汽校邀请产业学院合作企业开展专题讲座,开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随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清研车联多次研讨,不断完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方案等内容。目前依托智能网联环境感知技术、线控技术、车载及通信技术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建立了专业课程体系,实现理虚实一体化全面教学。
3.4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开设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以来,无锡汽校也开展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目前校内有智能感知实训室、线控底盘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计算机平台实训室、车轮协同实训区等多个实训室。实训设备均处于领先水平,有智能网联实训车,无人驾驶小车、车路协同校园示范应用平台、汽车控制器开发测试综合平台、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应用实训平台、移动式车路协同一体化实训平台等。另外还与产业学院的联盟企业合作成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包括清研车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实训基地等,充分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
3.5 组织证书考核与认证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无锡汽校组织订单班的学生参与了1+X证书考评,获得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为100%,获评2020年优秀组织单位。
3.6 定期开展师资培训
由于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较新,实训设备的技术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专业师资力量较弱,因此无锡汽校开展了一系列师资培训活动。一方面借助智能网联产业学院的力量,带领专业骨干教师参与企业调研学习,邀请企业专家开展讲座,邀请企业技术人才实地教学,培训专业设备的使用、调试和保养,师生共同学习。另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全国范围内的培训进修,提高专业技能。
3.7 建立订单班长效管理机制
目前订单班的工作已实施了3年,在招生、教学、实习阶段都有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学校和企业全程共同参与,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为了保证招生质量,提前举办招生宣讲,进行3轮招生选拔,开班前再次宣讲。在教学组织上,充分动员清研车联和联盟企业,提供参访平台、实训实习基地以及企业讲师和技术人员,最大限度参与学生培养。实习阶段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监管和指导。学生每个月开展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最后还要参加结业考核,以上均通过才能顺利毕业。
4 取得的成效
4.1 智能网联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自智能网联产业学院成立以来,无锡汽校与清研院密切沟通,对学生培养、实训室建设、专业发展及师资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了研讨,通过讨论和实施,已经建立起适合智能网联专业的人才培养体
55
系,以及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实训室建设体系、教育教学体系等。
4.2 培养的智能网联专业人才符合行业企业要求
跟踪发现,第一届毕业生已经基本稳定,工作单位基本在无锡和苏州相关的车联网企业。由于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符合企业要求,进入企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就业优势非常明显。4.3 其他汽车专业学生逐步实现转型
智能网联汽车的新技术和新知识是汽车专业的大方向,其他汽车专业的学生也必须要涉及,因此智能网联的专业课程也加入到了其他汽车专业学生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紧跟行业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也为传统汽车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工作机会。4.4 师资队伍专业能力提升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教师
队伍不断壮大、成长迅速,既有校内有经验的“双师型”汽车专业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也有企业引进的技术人才。团队教师多人通过智能网联专业认证,参与创新团队建设,同时也在论文发表、教材编写、课题研究、专利发明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4.5 社会服务和辐射示范作用逐渐显现
目前“清研班”已培养了三届学生,培养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辐射长三角地区。学生专业能力逐年提高,就业优势非常明显,绝大部分学生实现了对口就业,就业后的成长速度、薪资待遇也都处在汽车行业的
领先水平。目前已经将“清研班”的培养经验应用在五年制高职的汽车智能技术专业,有助于为周边智能网联企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同时也面向其他职业院校开展经验交流,发挥出一定的辐射示范作用。
(收稿日期:2023-08-02)
能力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学习过程、注重过程评价、关注职业素养的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实现从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从单一性评价到多元化评价的转变,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5 研究成果
(1)创建了一套基于“课证融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2)开发了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形成了一套可供推广应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用于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
(3)组建了一支专业教师队伍,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形式改革并逐见成效,并在学校专业
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多项省级课题获得立项,课题成员针对课证融通下的人才培养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6 结语
通过“课证融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完善与改进,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
(收稿日期:2023-08-17)
项目基金:广东省级课题《1+X证书制度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广东省级课题《基于雨课堂+虚拟仿真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上接第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