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推动汽车发展辩词
道路推动汽车
一辩:
俗话说车行千里路为先,道路的发展是汽车发展的制约因素,但不是唯一条件。我方将从以下三点论证:
第一,逻辑上:汽车可以满足人的不同需要,具有多重属性,但今天我们研究的是道路与汽车发展的关系问题,这就要把汽车当成交通工具而非财富象征生活装饰。汽车的发展应是满足人的出行需要程度的提高,可分为质与量,质是指汽车能更快捷更方便的为人使用;量是指汽车能被更多的人使用,到达更广阔的空间。可见汽车的发展不同与汽车生产水平的提高。而汽车产量的增长性能的改进都属于生产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仅为其发展提供了可能。汽车的发展必须是更能满足人出行的需要,显然,车只有在路上跑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
第二,理论证明,汽车的发展受制于道路的发展,汽车能否发展有赖于道路提供两个条件,第一是让更多的车到达更多的空间;第二是让汽车更安全快捷。但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在中国
道路面积只能占城市面积的15%左右,而发达国家最多占30%。美国交通专家早已提出交通拥挤定律,说明道路的供给只能落后于交通需求。这就告诉我们由于空间是有限的,一方面道路不可能无休止的满足这种需求,另一方面道路始终构成汽车发展的决定因素。可见只能是道路有限的供给决定汽车无限的需求。
第三,汽车的发展必须适应道路的发展。我们以北京为例,北京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一环环发展开去,这种“摊大饼”的发展方式,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道路被动地追着汽车的发展而发展,结果市区拥堵依旧,以至于要采取汽车限行措施。而在堵车时看着汽车像蜗牛一样爬行,我们能说这是汽车的发展吗?当我们把眼界投往更广阔的空间,日本,欧美等汽车工业国为打进中国市场,其降低汽车性能也要适应中国道路状况。各国的天空都是一样的,但各国的道路却是不同的,法国的雪铁龙不能在中国的道路上畅通无阻。汽车只能择路而行,就是因为汽车的发展取决于道路的发展。谢谢。
二辩:
当我们联系国情,汽车的发展只是对道路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而要求能否被满足取决于众多因素。第一,经济上的可行性,发展道路耗资巨大,有限的资金不能无限的满足汽车的要求。
第二,土地负债能力,即便从理论上讲,道路面积也不得超过住宅面积的30%,何况人多地少本就是我国基本国情。第三,技术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看到对道路发展提出要求的也不只是汽车,青藏、康藏公路的修筑也与汽车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它们的存在就是我们对其主权的证明。可见,道路的发展并不取决于汽车的发展。
提问:
1.汽车的需求决定了道路的供给吗?只要要,我就一定给吗?
2.Dance定律说道路供给永远落后汽车的需求,供给尽量满足需求,这是为什
么?
3.是不是汽车有多少需求道路就要满足多少呢?那将来我们要住在哪?住在路
上吗?
4.北京已经修了五环六环,为什么堵车还是这样严重?
5.在曼谷,司机的必修课是接生,为什么?
6.我们是因为有方向盘所以汽车弯弯曲曲,还是因为道路弯曲才有的方向盘?
7.如果要无限制满足汽车的需求,我们有那么多汽车管理条例对汽车进行限制
难道是一纸空文吗?
8.你如何理解道路是汽车的先行产业?
9.上海的高架桥只有四车道,这是因为汽车不够多么?
林肯之道价格10.为什么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必须按照路况决定行车方式呢?
11.对方辩友一直说汽车想发展所以道路发展了,可是他是只要想就可以被满足
了吗?
12.如果一小时汽车走的还没有行人快,这真的是汽车的发展吗?
13.为什么说想致富先修路?
14.如果不是为了适应道路,那为什么会出现越野车、跑车等等种类的发展?
理与例:
首先应承认汽车是在不断发展的,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特别是数量。发展道路,就是在预计到汽车的发展的前提下,在对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上,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留出空间。即道路的发展先于汽车的发展。这是主动的发展,也是先进的正确的发展方法。如果因为汽车增多了道路不够用了而再去发展道路,则是被动的发展,那样不但影响到道路的正常使用,也会使得道路缺乏合理的规划,越发展越乱,起不到好的效果,还浪费资源,是落后的错误的发展方法。道路一旦建成,就不会轻易改动,而汽车多种多样的,发展方向是灵活的,还可以选择道路,可以适应道路。从这一点上讲,也应该先发展道路。车辆适应道路容易,道路适应车辆难。
现在很多城市的交通拥堵都很严重,很大程度上就是先发展汽车后发展道路的结果。
比如北京,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一环环发展开去,这种“摊大饼”的发展方式,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道路被动地追着汽车的发展而发展,结果市区拥堵依旧,以至于要采取汽车限行措施。而在一些新兴的城市,甚至北京的郊区县城,由于道路提前发展,做了科学的规划,尽管汽车发展也很快,交通状况却要比北京市区好得多。(因此道路先行才
是正确的,以汽车推动道路,无异于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中国古代道路原始的道路是由人践踏而形成的小径。东汉训诂书《释名》解释道路为“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中国有记载役使牛马为人类运输而形成驮运道,并出现了原始的临时性的简单桥梁。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因看见蓬草随风吹转,而发明了车轮,于是以“横木为轩,直木为辕”制造出车辆,对交通运输作出了伟大贡献,故尊称黄帝为“轩辕氏”。随着车辆的出现产生了车行道,人类陆上交通出现了新局面。
在北京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大的背后,是急剧增加的机动车保有数量。上路的车以每天一千多辆的速度上升,本来就十分有限的道路资源也就变得更加紧张。同样作为国际大都市,美国纽约比北京更早步入汽车时代,它又是如何面对随之而来的车流考验呢?林肯隧道是进出纽约曼哈顿的咽喉要道,每天都会出现车辆拥堵。纽约交通部门是如何缓解这一难题的呢?林肯隧道是进出曼哈顿的咽喉要
道,由三条隧道组成,共有六条车道,可以根据车流情况灵活调整放行方案。每天早高峰,进入曼哈顿的车流量远远大于出岛车流量,这时就把中间一条隧道的双车道全都改为进城方
向,共有4条车道通往纽约。在下班的晚高峰时间段内,这两条车道则调整为出城方向。联结纽约曼哈顿及周边地区的其它桥梁和隧道都采用相似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路面拥堵。(此时只有道路的改变才能实现汽车的正常行驶)
在美国,每增加5辆汽车,就得有一块足球场大小的土地被铺上沥青。如果中国有朝一日达到日本每人一辆汽车的拥有率,汽车总量将增加到6.4亿辆。假定中国每辆机动车的用地面积与欧洲、日本相同,那么,6.4亿辆汽车需要铺平的土地面积会接近1300万公顷,而目前这些稻田年产1.22亿吨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粮食。
按照规划,北京市区内的道路设施即使达到最完善的状态,也只能容纳670万辆机动车。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届时北京道路平均车速为每小时15公里,只相当于普通人慢跑的速度。
【现在交通指数进一步攀升至9.4,平均速度只有15.9公里/小时,全路网严重拥堵中】目前除了石景山区是中度拥堵外,本市城区其他各区域均全线飘红,路面处于严重拥堵状态。北京交通委呼吁公众错峰出行,乘坐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