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04期
摘 要:遵循具备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选择原则,确定了沈阳市经济发展中,包括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及其零部件、现代农业等产业为主导性产业。并从产业整体发展规模、发展效益、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对五大主导性产业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主导性;产业;竞争力
随着新一轮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沈阳经济区的进一步融合,沈阳作为东北中心城市,沈阳面临着历史地位的复兴。在此重要历史变革时期,沈阳主导产业的壮大发展,对沈阳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经济支撑作用。
一、沈阳市主导产业选择
沈阳市支持国民经济与发展的主导型产业选择,必然遵循原则,包括在产业整体发展规模、发展效益、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产业链连续性完整性等方面,是拥有国际核心竞争力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方向和产业领域。
从地域性层次看,沈阳自身产业发展,区域集性明显,空间是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的关键要素。沈阳已形成“西重、东汽、南高、北农”产业地域格局,而医药产业并没有形成某一区域集中发展,各区皆有各自出亮点及龙头企业。沈阳市浑南区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集地;西部,以沈西工业走廊为载体,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正在加速崛起;南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大浑南,正在经历从“高新制造”到“高新创造”的跨越;北部,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构建了农业硅谷;东部,汽车产业的聚集发展刷新了东部汽车城的规模。沈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形成浑南新区高技术制药产业集、铁西新区化学药物产业集、沈北新区中药加工产业集、新民健康产业集和棋盘山泗水科技城产业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等五大集。浑南、沈北新区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铁西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的产出均超过百亿元。
2013年,沈阳主导产业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比重由上年的47.1%提高到50.9
%。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和配套区建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3750亿元,增长14%。东软、先锋、天久、易迅、晨讯等5家企业跻身中国软件业百强,全市软件服务业收入实现1300亿元。浑南软件及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获得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产业基地称号,这是暨铁西装备制造集聚区后沈阳市第二个获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称号的产业集。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明显,2013年,全市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00万辆,手机产量突破3000万部。2013年,大东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产值1090亿元,成为沈阳市首家千亿产业集,荣获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沈阳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82.1亿斤,创历史新高。高效特农业稳定在300万亩以上。沈北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完成产值635亿元。新民药业产业集完成销售收入104亿元。
结合沈阳自身产业发展特点,综合比较产业发展规模、发展效益、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产业链连续性完整性、等几方面因素,沈阳在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化工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优势,是支撑沈阳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
二、沈阳市主导产业竞争力分析
1.装备制造业
2013年末,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95户,其中大型企业34户,中型企业232户。资产总额46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2013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4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实现销售产值6874.9亿元,增长12.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利润总额390.6亿元,增长10.7%;利税总额655.4亿元,增长11.4%。
位于铁西区的以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机床集团、沈阳三一重装有限公司为代表,位于浑南新区以沈阳仪器仪表研究院、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2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类。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东软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作为国内同行业的佼佼者。引领沈阳市在装备制造、信息、自动化、节能与环保等行业占据国内重要位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东北大学等研究机构在纳米、腐蚀控制、机器人、数字化等高新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企业在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市场前景、成长性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已经成为全市加
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研究机构的技术领先优势也为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种子和技术支撑。IC装备取得重大突破,4类整机装备21种关键单元部件实现批量销售,综合实力位列全国三甲。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首台国产“12英寸PECVD”通过国家科技部项目组验收,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垄断,对提升我国IC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匀胶显影”等3类整机系列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产品性能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在匀胶显影技术领域居国内第一。
2.电子信息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沈阳市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沈阳市现有规模以上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126家,已经初步形成了通信、视听、数字医疗、数字识别和传感、IC装备、光电子、应用电子等七大类产业,造就了一批重点企业和产业集。分别是位于浑南新区的以东软集团、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2013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61亿元,同比增长13.5%,拥有行业从业人员近6万人,产业总体规模位居全省第2位,仅次于大连。
浑南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浑南高新区集聚了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生态研究所、仪器仪表研究院等多家全国杰出的科研机构,拥有52家国家及省部级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5个院士工作站、19个博士后工作站,科技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2.5万人,科技研发人员2.1万人。在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方面,浑南新区重点建设东北区域超算中心。由大学科技城与东北大学共建,准备投资2.7亿元,占地100亩,计算能力达到300万亿次/秒。目前,浑南新区拥有两大科技孵化园区。由昂立集团投资开发沈阳国际软件园,占地0.6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重点引进IT、软件、服务外包、电子商务、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相关企业。由锦联科技投资开发大学科技城新经济产业园,占地1.7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重点引进工业设计、物联网、云计算等研发企业和研发总部。
3.生物医药产业
沈阳市不断加大对制药龙头企业的科技扶持力度,科技引领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极大地提高了制药行业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主要由化学药品原料要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兽用药品制造、生物药品制造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
等组成。2013年,医药制造业全行业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户。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9.4亿元,实现销售产值239.3亿元。医药制造业资产总额222.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7.2亿元。实现盈利20.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实现应交增值税9.0亿元。全行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2.25万人。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工业企业达到122家,其中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企业15家。通过不断创新,全市已形成以东北制药集团第一制药厂生产的整肠生为代表的化学药物品种1000余种;以沈阳红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沈阳红药”为代表的中药品种700余种;以辽宁诺康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巴曲停和胸腺肽为代表的生化药品种10余种;以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为代表的生物制品品种20余种;沈阳惠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系列产品为代表的体外诊断试剂品种10余种,使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品种达到2000余种。
4.汽车产业
2013年,沈阳市共有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企业173户。拥有资产1386.3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7.4万人,比上年增长8.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0.2亿
元,比上年增长19.3%。实现利税307.8亿元,同比增长18.0%。实现利润148.5亿元,同比增长23.4%。2013年,沈阳市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总额分别占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4.4%、14%、25.4%和19.2%。全行业有17户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10亿元,其中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和上海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总量占到全行业的59.2%。
沈阳市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以轿车、轻型车为发展重点,以大中型客车、专用车、汽车发动机等整车及零部件为骨干产品,具有一定的整车制造和零部件配套能力的生产体系。以华晨金杯、华晨宝马、上通北盛、五洲龙四大核心整车企业为汽车产业基本格局,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开发与生产为重点,围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电驱动、以及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
5.都市现代农业
2013年,沈阳市8个涉农区、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185亿元,增长9%,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9.6%。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已达到997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80家,年销售额达926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22家,实现总产
沈阳汽车值2794亿元。拥有市级以上各类名牌产品(名牌农产品)63个、著名商标(驰名商标)8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2013年,沈阳市新认定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监测合格省级龙头企业35家、市级龙头企业6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发展到280家。
辽宁辉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伟嘉牧业、沈阳蒲兴禽业有限公司、华美畜禽、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农业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沈阳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2011年,禾丰牧业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位列第219位,是沈阳市民企第二位,是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第一位。沈阳华美畜禽有限公司通过对肉鸡饲养配套技术及鸡肉精深加工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发,形成了供应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产业链,通过了国家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并被国家八部委确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沈阳市农业科学院承担的“辣椒雄性不育系创制及系列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近几年已选育出东单60、东单70等几十个新品种,年销售玉米种子1.6亿斤,被农业部、中国种子协会认定为“中国种业五十强企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