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汽车,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的普遍使用,改变着经济社会结构,形成一整套新的经济、文化、生活体系,改善人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的猛增,我们的道路显得不堪重负,人与车、车与车对道路争占凸显出来,而且矛盾越来越激化。所以交通安全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对于交通安全,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人们对交通安全的认识,遵守交通法规。对于学生来讲,要不断的强化交通安全意识。在平时的课堂中就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就物理学科来讲,我们可以发挥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对这方面的体会总结几点与大家分享。
一、力学中的渗透点
在力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对交通工具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学分析对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定量的计算,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出按照如此的运动规律所带来的后果对学生给予警示,以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以汽车的安全带为例, 在讲到牛顿定律和惯性时,我们可以把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和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两个知识点与安全带的作用融合在一起与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得到安全带在交通安全中的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提醒学生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不要忽略系上安全带。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用数据来震惊学生。例如,一汽车正40km/h的时速前进,假设一质量为60kg的人坐在前排副驾驶,离前面仪表盘有30cm的距离,若汽车遭遇碰撞,我们可以认为是瞬间停止,则人由于惯性将以40km/h的速度继续前进,经 的时间撞上前面的物体,人的反映时间一般在0.1s以上,所以这么短的时间内人将无法采取任何的避让措施。如果系上安全带,在遇紧急情况时安全带可以对人起到束缚和缓冲作用,达到保护的作用。据统计,在所有可能致命的车祸中,正确使用安全带,可以挽救45%的生命。
超载问题也是交通运输中屡禁不止的问题,超载存在着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汽车的质量越大,则汽车的惯性越大,在相同的制动力的情况下,会使汽车的制动距离增加,例如一辆5吨重的货车,以50km/h的速度行驶,其制动距离为15m,如果超载5吨(即车重为10吨),其制动距离为15至22米,这样制动距离的增加,更容易使汽车出现交通安全事故。这类似的问题可以利用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联系实际,来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其次,超载会增加汽车轮胎的负荷,如果超过了轮胎的负荷,会使得汽车轮胎爆胎,会使得汽车行驶过
程中突然失去控制而导致交通事故,这个是属于压强的问题,可以在压强及气体压强的教学中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渗透。
在对酒后驾车危害的教育中,我们可以结合运动学的具体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使学生能更深刻的了解酒后驾车的危害性.例如:一辆正以60km/h(16.67m/s)行驶的汽车,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是0.50秒,若汽车刹车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40倍,则汽车停下来的距离为43m,但是酒后驾车其反应时间增加到1.75秒到2.25秒,以1.75秒计算,则汽车的刹车距离会比正常时增加20.8米,可见,酒后由于酒精对神经的麻醉作用,会使得人的反应时间增加,判断能力的减弱,操控能力的减弱,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元凶。这样的案例对学生来讲计算出结果并不是很困难的事,但是我们如果抓住这个典型案例,让学生联系交通安全展开讨论,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是事半功倍的。
二、热学中的渗透点
汽车漂移培训热学中我们在摩擦生热和气体的压强与体积和温度的关系等的知识点中结合汽车的刹车片,车胎的气压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重型货车在超长的坡道上下坡时,若长时间的连;续刹车会导致刹车蹄片的温度很高,可达300℃,蹄片的温度超过200℃时,会烧毁蹄片的皮面,
导致皮面的硬化,硬化后的皮面摩擦系数降低,致使汽车的制动效能降低,会严重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防止长时间的刹车,以免因刹车过热导致刹车性能的降低。
车胎的气压也是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胎的温度会有所升高,致使胎压升高,若冷胎时充气太足,则行驶过程中有爆胎的危险。所以在行驶车前我们要对车胎进行检查。
像这方面的教学中,我们准备一点小小的“知识窗”,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展上,在加以交通安全方面的渗透,这不是一箭双雕吗?
三、圆周运动也是一个与交通安全相联系的一个教学点
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需要有力来提供向心力,而汽车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大多时候都是由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供。在相同条件下汽车的速度越快,所需的向心力就越大,若这个力超过了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就会使汽车发生侧滑而出现意外,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就是在车辆转弯时要提前减速,以一个合适的速度通过弯道,这样不仅是
避免侧滑,还可以对路口或弯道的复杂路况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判断,从而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我们可以播放一段汽车漂移的视频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果你是一名驾驶员,是去学习这种很酷的漂移动作还是把平安回家作为第一首选呢?” ,想必这个选择,大家都有正确的选择。
四、动量中的渗透点
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500g(g为重力加速度)这一数值,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因为,一般车辆碰撞的时间短,大多为毫秒级.
例如,两辆摩托车时速每小时20km(5.6m/s)(以地面为参考系),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毫秒级,那么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产生的加速度为
a=V/t=5.6/0.001=5600m/(s2)
可见在碰撞中这个加速度是非常大的。
假如人的头部质量为5kg,如发生上述碰撞,则人头部受力,
F=ma=5×5.6=28kN,
如果以5000m/(s2)的加速度计算,则人体头部受力为25kN。据测试人体最脆弱的部分是头部,其能承受的力为22.8kN,接近25kN,故交通部门规定5000m/s2作为死亡加速度值。
为了避免交通伤亡,交通管理部门特规定,汽车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骑摩托车必须带安全帽.安全帽、安全带有缓冲作用,根据动量定理我们知道,增加缓冲时间能极大的减少冲力,例如碰撞时间减为0.02s,则发生上述碰撞时,人体头部受力为F=mv/t=5×5.6/0.02=1.4kN,这对人来说安全多了,通过这样的例题不仅使学生学会对动量定理的运用,更重要的是用具体的数据来警示学生,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总之,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例如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等等,其中我觉得交通安全的教育需要从小就开始抓起,让学生的潜意识中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我们在开展教学的同时把这个方面也加入到课堂中去,既生动的传授了知识,也让学生扩张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平时的教育让学生懂得
为什么要遵守,如何去遵守交通法律法规,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我们大家共同去遵守交通法规,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