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海峡科技与产业
科技创新工程,就是通过集中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以科技创新方式提升产业核心技术水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推动产业质量和效益提升的一系列行动过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核心技术薄弱等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快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使新能源汽车产业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稳步推进。
1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增长快速。2019年新能源汽车全球销售量达221万辆,比2018年增长10%。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都在制定各种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集中物力、人力研发新能源汽车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布局国际市场,抢占国际产品销售市场和产业新技术研发主动权。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迈向高技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产业内部面临着提升核心技术水平的沉重压力;在产业外部面临着赶超美、日等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严峻挑战。能否依靠科技创新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技术瓶颈,赶超美、日等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直接决定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要牢牢抓住我国新能
源汽车产业发展难得的机遇,正视面临的严峻挑战,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把创新驱动战略具体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技术研发、抓成果转化、抓人才汇集、抓环境优化,使创新真正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第一推动力,力求在新一轮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高质量发展。
1.2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把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为党委政府重要工作,创新诸多如“柳州模式”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实践证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面对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各级党委政府更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工程意识,与时俱进地制订科技创新工程方案,明确科技创新工程新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加大科技创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韦帅民
广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0
摘要:新能源汽车产业决定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核心技术仍待进一步提升等诸多问题。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是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要针对产业核心技术欠缺、创新成果转化短板、人力资源支撑不足、发展环境尚待优化等发展中的问题,深入实施优秀人才集聚、营造优质环境、攻关核心技术、转化研发成果等科技创新工程,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水平。
关键词:科技创新;新能源汽车;质量和效益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韦帅民(1987-),男,壮族,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2020年第11期
025
学术论坛
ACADEMIC FORUM
新资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突破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科技瓶颈,扎扎实实地把科技创新工程任务落到实处并取得显著成效。
2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动新能源汽车
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核心技术仍是发展瓶颈还需要进一步攻关突破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总体上与主要发达国家先进水平比较差距不大,基本处于同步发展阶段。但是,在新能源整车开发、关键零部件技术掌控能力上仍有较大差距。比如,在纯电动汽车的整体设计、动力系统平台的安全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能效优化控制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攻关。当前,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创办多个新能源汽车电池重点实验室,从能源、材料、标准等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进行开发研究,其研发技术远在我国之上。加快整车开发、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已经是突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关键。此外,在部分汽车制造材料、制造设备、加工工艺上尚未完成自主开发,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2.2 成果转化仍然有发展短板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落实
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情况,从我国专利申请上看,就可以了解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本情况。1995年至2015年,我国向国际知识产权局提交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33397件,约占世界新能源汽
车专利总数185537件的18%,紧随日本之后位列世界第二。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仍然存在较大的短板问题。这主要是我国专利申请大部分集中在动力电池系统等方面,在汽车生产材料、加工设备、加工工艺等方面申请较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申请。进一步强化补足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短板,是加强新能源汽车成果转化的重要内容[1]。
2.3 人力资源仍然支撑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引进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产生时间不长的新产业,专业人才短缺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从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看,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不多,真正受过新能源汽车相关高等专业教育的人才较少。从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结构看,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人员绝大部分是从事燃油汽车专业技术人员转型而来,这里可以清楚看出,我国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人员是比较紧缺的。同样,熟练的高级专业技术工人也比较缺乏。培养和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是当前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2.4 产业发展环境仍待优化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我国“放管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放管服”改革仍待深化。审批过后的行政监管等仍有些滞后。政策兑现有待加强。部分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政策执行衔接还不够充分,有些科技创新补贴资金还不能及
时到位。创新要素供给不足。部分地方企业科技创新为获取土地、资金等要素时,由于少数地方政府服务缺失现象还未消除,使得企业因此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取得要素供给,增加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尚有部分众缺乏新能源汽车常识,影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加强新能源汽车常识普及教育,也是当前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的重要任务。
3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动新能源汽车
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针对当前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整车技术开发、关键零部件开发等核心技术,要按照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进行攻关,进一步引导企业、社会加大其技术研发投入。集中国家和地方、社会与企业的技术、资金、人力优势资源,循序渐进、与时俱进地充实和完善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开发、关键零部件开发等核心技术问题。同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生产材料、加工设备、加工工艺等技术攻关,加强配套部件及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全面突破阻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瓶颈。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领导,从国家层面协调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进行攻关,保障新能源汽车发展核心技术开发有效有序进行。3.2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工程
平台是支撑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要充分运用好当前国家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各级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以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为突破重点,力争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取得新突破。鼓励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跨地域、跨行业组建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联合研发产业核心技术,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平台合作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邀请国外业内著名专家学者来我国重点实验室、研发机
构进行合作研究,送我国科研人员到国外著名研发机构进行学习提高,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2]。
3.3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园区升级工程
科技园区是汇聚科技力量的有效空间载体。要不断提高园区服务质量,吸纳和集聚创新人才,努力将园区打造成留住人才的新高地。一是升级园区物业服务质量。物业服务是园区运营的基础,要结合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借助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学技术,加快智慧物业园区运营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物业服务质量。二是升级园区生活服务质量。完善园区餐饮、购物、娱乐、社交、健身、教育、住宿等需求,打造科技人员满意的园区现代生活空间。三是升级园区企业服务平台。加快建立一站式的企业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整合政策、人才、金融、资讯、财税、法务等专业服务资源,助力园区
企业健康发展。四是产业服务生态化。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园区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的教育服务基础,有条件的园区要开展高等专业教育,构建园区产业生态系统,推动科技创新提质增效。
3.4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程
任何科技研究成果只停留在实验室里或论文上,不应用、不推广、不产业化、不创造价值,这种科研成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成果。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成果是能够推广应用、创造价值的。实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程,一是鼓励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人员将其科技成果以转让、许可、入股等方式与企业进行合作,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生产,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汽车零部件,或者运用科技创新成果解决新能源汽车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鼓励企业之间协同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同出资成立新型成果转化联合体,对某种产业创新成果进行产业化生产并使之形成产业。三是实施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专项。政府组织国内外业内专家,对经过国家专门机构成果鉴定的、对产业发展起关键鼓动作用的项目,进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开发。四是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园区建设,创办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试点示范基地,依托成果转化园区或试点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龙头企业。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于侵犯专利、商标、版权的个人、单位,严肃依法进行惩罚,维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权威,保护专利、商标、版权所有者、发明者的合法权益。3.5 深入实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工程
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发展,要依靠众多企业去决策、研发、投入、生产。只有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创新工程才能可持续发展。要鼓励和引导企业瞄准世界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前沿,结合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实际,聚集社会、企业的技术、人才和资本等科技创新要素,积极开展产学研,并使之成果产业化,生产出中国消费者喜爱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激励企业在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真正发挥创新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加强企业家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增强企业家爱国情怀,把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主动参与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为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忧,带领企业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工程,加大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积极调动广大技术人员、工人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强大主体。3.6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要以国际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工作重点,依托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科研项目,邀请业内国际著名专家学者长期或短期来华指导或合作研发。向海外高层次留学专业人员宣传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创新成就,激发他们回国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热情。在高等院校设置新能源汽车制造本科、研究生专业,系统培养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高等专业人才;在中等专业教育学校、高职高专院校设置高级技师专业,系统培养新能源汽车制造等各种高级技术工人队伍,通过企业与学校、地方与学校合作,采取长期和短期培训方式,提升在岗工程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技术水平。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注重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和福利待遇,稳定企业科技人员队伍。各级领导干部、企业
主要负责人要深入科技人员中间,与科技人员交心做朋友,了解和掌握科技人员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实际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让广大科技人员安心科技创新工作[3]。
3.7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环境优化工程
加大科技创新“放管服”改革力度,着力改革科研组织管理和项目形成机制,简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保障科技创新要素供给,打造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人才引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加大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首先要督查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
(下转第32页)
2020年第11期
2 技术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当前吉林省技术市场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当前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全国还有一定差距,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提升创新能力,提升技术市场质量,包括技术层面、服务层面等,创建持续发展的市场氛围。
交易主体不平衡,企业仍是主力军,应最大程度发挥机关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等其他组织的力量。
地区发展不平衡,吉林省各市州技术合同成交额普遍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全省各个市州技术市场的发展尚未形成互补性、协同性、层次性的发展格局,长春市作为全省的技术中心,对其他市州的辐射带动作用仍需加强。
3 进一步推动吉林省技术市场发展的优化策略3.1 开展智慧型技术交易市场
将传统化与智慧化相结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化吉林省技术交易市场的发展,提升技术市场质量和综合实力。大力推进建设面向国内外、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提升技术市场综合实力和运营水平、致力于服务我省发展需求的技术交易市场。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广泛渗透与应用,提升技术市场的活跃度,加速技术转化,推动技术创新,实现市场价值。
3.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打破地域界限,引进管理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带动吉林省各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政策上应完善多层次的技术转移人才发展机制,使科研人员得到更多的实惠,并获得更多的支持。同时,充分发挥吉林省科教资源优势,弥补科教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技术转移相关学科或专业,与企业、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等建立联合培养机制。
3.3 畅通技术转移通道
一方面,多维度畅通要素主体间的通道,激发技术转移主体活力。不单一局限任何主体的发展,除发挥企业法人主体的作用外,最大程度发挥机关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等其他组织的力量。另一方面,畅通地理位置间的通道,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长春市作为全省的技术中心,需要加强其对其他市州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强化各市州突出优势产业,探索具有当地特的技术市场发展模式和路径,充分发挥地方技术交易主体作用,加快形成全省各个市州技术市场互补性、协同性、层次性的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 朱雪忠.中国技术市场的政策过程、政策工具与设计理念
[J].中国软科学,2020,41(1):1.
[2] 周密.江苏省技术市场发展问题与对策[J].管理学家,
2019(1):7-8.
[3] 李霞.2018年郑州市技术交易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
贸,2020(3):43-47.
况,对尚未落实到位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事项限期落实到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使国家扶持产业创新政策能够“精准”地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真正惠及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广大众。在干部众中进行新能源汽车常识普及教育,提高干部众使用新能源汽车对城市生态环境意义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就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向往美好生活的良好氛围。加快构建形成新型“清新”政商关系,在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中创建良好营商环境,为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撑腰鼓劲。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EB/
OL].新华网,2016-12-19. http://www.xinhuanet/ politics/2016-12/19/c_1120146175.htm.
[2] 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9)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中国汽车技术论坛
[3]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
2035)(征求意见稿)[EB/OL].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网,2019-12-03.http://v/n1146285/n1146352/ n3054355/n3057585/n3057589/c7552776/content.html.
(上接第26页)
202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