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来临直面汽车市场10大乱象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9年第2期
    一年一度的“3.15”又要到了。
    在第36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中国质量万里行将陆续报道汽车产销领域存在的乱象,以“督其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乱象一:组装出的“原装进口车”
    一位消费者,花费83万元购买了某品牌原装进口越野车,交费后提到的车行驶证登记内容与所购车型并不符合,并且只受到开具出的59万元购车发票。汽车使用后发现,问题多多。
    启功噪声过大,连接处缝隙大,车门关不上,安全带不回位,门窗帘合不拢……
    经专业人士观察,组装痕迹明显,根本就是组装车。销售该车的车行理直气壮的给出答案:平行进口车都是改装车。
    在国内有不少车主青睐原装进口车,但是原装进口车整车关税占车价很大一部分。一些商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利用进口零散配件后国内组装销售,蒙蔽消费者,逃避整车进口税。
    乱象二:购买的新车变成“二手车”
    消费者在4S店购买了新车不久,出现问题,首次去4S店维修,却被“不知情”的店员告诉,此车曾经有过多次维修记录。查询后发现,同一车辆在购买前有过另一位车主。
    一位车主购买某品牌汽车不到一年,发现该车前排空调暖风故障到4S店询问,被接待的维修人员查看后告知,仪表盘曾经拆解过,因为螺丝有松动,且标识已经损坏。4S店前台人员查询系统后告知该车并非新车,而是二手车,系统中有该车原车主维修记录,维修时间是在两年前。
    乱象三:低配变高配的“私改车”
    汽车4S店在消费者购车前不知情的情况下,用质量低劣配件,不经国家CCC强制认证,“低配”改”高配”。事故车、二手车经过改装后当作新车销售,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给汽车安全造成极大隐患的现象。
    《中国质量万里行》在2015年3月的调查报道《谨防买到“私改车”》,曾对这一乱象做过深度报道。目前,这一乱象还仍然个别存在。
    乱象四:召回避重就轻
    自2004年中国诞生第一个产品召回制度《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至今,已被广大企业和消费者认可,缺陷产品召回数量和批次逐年增多,有效的保护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
    缺陷是产品被召回的基础。但是有一些企业,看似主动发起多次召回,态度积极。但在主动召回过程中,对一些存在面积广、难以解决或解决费用巨大的缺陷,例如发动机或变速箱等等一些关键部件长期存在的缺陷,尽管大批消费者反映,就是不闻不问,视而不见,避重就轻。
    乱象五:召回成了回避缺陷的“护身符”
    在一些企业实施的主动召回中,对于缺陷的解决措施没有到位。虽然实施了召回,但回后采取的对缺陷问题的解决措施却是轻描淡写,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个别企业在召回后,不仅没有解决存在的缺陷问题,反而因为了“解决”缺陷,反而增加了汽车更多的问题。
    问题没有被解决的车主,再次要求售后的时候,厂商往往以已经“召回”而拖延或拒绝。
    乱象六:“三包”成为4S店强制消费的好帮手
    汽车三包政策是零售商业企业对所售商品实行“包修、包换、包退”的简称,是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后,卖方对买方所购物品负责而采取的在一定限期内的一种信用保证办法。
    而所有的汽车4S店把“三包”作为强制消费的好帮手。违反国家开放汽车后服务市场的规定,在“三包”期内,所有的保养维修都只能在指定的4S店,否则出现质量问题“不包”。
    乱象七:“天价”的配件
    买得起车却养不起。一些汽车品牌“天价”的配件价格大幅度提升了消费者购车后的养车、修车成本。汽车召回
    “零整比”是一辆车全部零部件的价格总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通过这个系数可以判断一辆车后期维修保养的成本高低,进而了解各品牌、各车型之间维修成本的差异,让消费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更换零部件的维修价格与整车价格的关联。
    如把一辆某品牌汽车以零部件的形式拆开卖,其总价格最高可以买12辆整车。
    乱象八:生产商与4S店推诿扯皮
    汽车作为商品不可能不出现问题,有问题解决问题,既维护了商家品牌形象,又保护了消费者。
    但是汽车出现问题时,消费者常常反映,生产商与4S店互相推诿扯皮,消费者变成皮球。
    乱象九:400变成“挡箭牌”
    400电话是一种主被叫分摊业务,即主叫承担市话接入费,被叫承担所有来电接听费用,目前广泛用于多行业售前售后服务咨询方面。
    400电话本来是为了方便消费者售前售后服务咨询、反映问题,是消费者与厂家沟通的重要桥梁与纽带。而一些厂家的400电话,机械甚至有些奇葩的问答,流程式的推诿,是消费者无法到实际解决问题的部门和相关的人,400电话变成消费者反映问题的“挡箭牌”。
    乱象十:漏油异响顿挫异味自燃老生常谈
    ……
    对此,我们也希望每一位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不再沉默,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讲述你自己的消费体验,共同面对汽车产销领域存在的乱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我们一起“听其言,观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