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过比亚迪早期的燃油车,体验非常一般。不过,比亚迪一直没有放弃自己造燃油车的初心。一边搞电池和电子代工,一边搞汽车产业链,一边做燃油车,一边做电动车。疫情期间,连口罩都做,而且很迅速地形成了巨大的产能。
如今的比亚迪,已经是今非昔比。不仅已经停产了燃油车,而且电动车也越做越好。不仅有安全度很高的刀片电池,还有各种混合动力平台,各种驾乘感受、车机系统,也越做越好。—— 没有悬念,比亚迪将会长期位居国内汽车排名前三的位置,常年位居冠军,也并不奇怪。
比亚迪的成长,当然是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圳也收获了巨大的回报。比亚迪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目前是全球汽车行业市值前三,未来应该毫无悬念,保持新能源汽车时代全球一哥的位置。
这些,不必深入多说,前面已经说过很多次。这里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新能源汽车,做经济意义的分析。如果新能源汽车在南方应用更有优势,那么未来南北经济失衡可能进一步加剧。
先说结论: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南方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珠三角的经济运行,在物流和出行成本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本优势,成本优势也会转化为效益优势。
前几年,疫情还没有传播开的时候,我常常在全国行走。我和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往往会聊得很多。早在5-6年前,那些开电动车的司机,通过大量的对话,我大概得出的结论:
—— 无论是开网约车,还是出租车,在车价大体相等(都是十多万的车),份子钱差不多,
每天载客业务差不多的情况下,仅凭燃油开支的成本,对比电动汽车充电的成本,电动汽车每天要比燃油汽车少花150-250元。
省钱就是赚钱!中国的石油大部分来自进口,但是电力全部都是国内生产。电动车节约下来的钱,实际上就是多出来的利润。
如果按照现在的汽油价格计算,这个利润更大。但是考虑到疫情这几年,网约车生意也不好做。可能整体收入,大家的收入还是下降的。这时候,燃油车的成本劣势,更能够体现出来。
实际上,在日常运行的时候,低成本的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些潜在的优势。我一位开滴滴的朋友,他说自己就可以根据打车的“热点”,在很长距离内,玩“转场”操作,简单地说,燃油车转场10公里空跑的话,这个燃油成本需要几元钱,而同样的操作,对他来说电费成本不过几毛钱。所以,他不需要考虑成本,哪里客人多就去哪里。
几年前,我在广州番禺就留意到了,绿牌照的小汽车,在路上占比已经相当高。而这几年下来,广汽埃安以及深圳比亚迪,由于广东是“主场”,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度应该更高。
广东人常说“头啖汤”,就是敢为天下先,往往能够获得第一把红利。改革开放如此,新能源汽车,大概也是如此。
新能源汽车,将会为广东经济,带来巨大的成本红利。假定不过多考虑面子问题,假定日常运行的新能源汽车,采购价格和燃油车相当。那么从实际出发,广东的经济中心,其实就是在珠三角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基本上都是新能源汽车(包括物流汽车)的使用范围。
每一台日常出行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运营,物流,货车,载客,公用车),平均每个月都能够节约下几千成本。每一台车,运营的效率越高,节约的成本就越明显。商业运行的车辆,每天运行200-300公里很正常,每个月节约的燃油成本,可以达到几千元。
新能源汽车排名几千元的日常运营成本差价,这个足以形成巨大的成本优势,如果在相同的收益下,因为成本的开支减少,运营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因为气候原因,还有产业链、地方保护的各种因素,在北方地区,新能源汽车短期内,很难普及起来。
这就意味着,假如有司机二人,分别在东北和广州开出租车,差不多每天工作同样时间,假
如营收差不多的话。那么在广州开燃油车的,将会比在东北地区的兄弟,多赚几千元。 —— 几千元,已经相当于一个壮劳动力的月收入。更不要说,广州的人气更高,东北的人气更差,广州每日的业务量,肯定要大得多。
本来就失衡的南北经济,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背景之下,将会进一步的扩大。因为南方地区的低出行成本、低物流成本,综合下来,会让南方地区的产业,形成更为巨大的优势。
如果不能正视这个差别带来的潜在影响,很可能在5年、十年之后,这个潜在的成本优势,将会导致全国经济的更大失衡,南方地区的区域低物流成本吗,将会形成碾压式的优势。—— 经济学要看宏观,更要注重细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