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新好莱坞”指的是: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酗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近亲繁殖的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一、“新好莱坞电影”的界定
1、狭义:“新好莱坞"—-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的美国电影。
2、广义:从经典好莱坞过渡到新好莱坞的过程是很缓慢的,也具有非确定性。大致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都处于这样一个深刻的变化之中.在这个阶段,好莱坞电影在欧洲各种电影流派的影响下,在超越了自身商业性制作的衰退,并走出了来自电视行业的激烈冲击后,对制片厂的规模性质、体质、体制结构以及影片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这个时期的影片不仅对曾经风靡一时的类型电影的近亲派生进行了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刻反思,而且,把当时的社会动荡与政治危机、电影旧体制旧观念与新体制新观念此消彼长,作为这个时期电影革命的社会背景及主要表现元素。如果说20世纪30—40年代的好莱坞是造梦工厂,那么这个时期就是变革时代.
二、新好莱坞电影产生的背景
新好莱坞诞生在一个“社会动乱,民主危机”的时代,其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无法回避.
1、 政治原因
“麦卡锡主义”的政治迫害
在政治上,尤为重要的是二战后,美国政府实施了一项名为“麦卡锡主义的政策”,这项政策在美国电影发展史上就像一场噩梦。所谓的“麦卡锡政策”—-二战后美国上层处于对苏联势力上升的担心,国内发动力量加强了对进步力量的打击,右派势力逐渐强盛。20世纪50年代,来自维斯康星州的共和党议员—麦卡锡在在西弗吉尼亚州的惠林市发表演说,虚构“共产主义威胁"和“共产党渗透”论,并且隐晦地指出美国国务院中充斥着共产党人,因此,其他的行业也有必要检测从业人员的纯洁性。由此,“麦卡锡主义"成为麦卡锡政治迫害活动的代名词,而各行各业受麦卡锡攻击的人更多,上至总统亲信,高级官员,电影明星,下至一般职员。这场大清洗运动波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对电影界的影响更加巨大。直接导致了好莱坞时期电影陷入低谷.
2、社会原因: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处境更加严酷,谋杀、越战、民权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经济衰退和政治危机.1)1962年,第一个主张同劳工对话并被南北方共同认可的肯尼迪当选
为总统,美国人民充满信心地向往着社会的改革和进步。然而,激烈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反叛,从未停止.1963年,肯尼迪被刺,“美利坚精神信念大厦”突然坍塌。一系列刺杀事件的发生(1965年4月,黑人解放运动的杰出领袖——马尔科姆遇刺;肯尼迪总统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遇刺;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70年肯尼迪兄弟的母亲遇刺)。
  2)肯尼迪遇刺的同年,越战爆发.越战—-美国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战争,使得曾经坚信美国政治制度绝对优越的人们开始产生疑问,整个社会信仰坍塌了,这是美国历史上曾经已《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扬名世界影坛的好莱坞电影,在此期间战争片几乎彻底破产,换来的是对美国精神的思索和批判。并且导致了电影界的低迷与反思.
汽车电影  3)同时,在美国爆发了由20万人参加的民权示威游行.——求民权,反战争.
  4)“水门事件”,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格局,使人们力图求得自我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3、国内经济文化:好莱坞电影工业本身也在战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
  1)十家核心的电影公司利润暴跌
  2)电视狂潮对电影观众予以分流:电视进入50年代,电视就开始威胁电影业。60年代中期,美国家庭90%以上都有了电视,这不仅吞噬了全部好莱坞的影片,还在电视上开始大量播
放欧洲影片。
  3)技术支持:美国人将宽银幕、立体电影、汽车影院甚至嗅觉电影等一系列新技术推向市场。这一措施,在企图夺回观众的同时,实际上还在维护着好莱坞的传统职能。
4、 国际影响
  1)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名族电影兴起.
  2)新浪潮的冲击:法国新浪潮影响最深的表现在新好莱坞的兴起以及新德国电影的变化。“水门事件”发生后,人民丧失了对政府的信心,这种严酷的社会现实,促使“弗洛伊德”思潮在美国盛行.这种大众的反叛心理,在客观上,为美国电影的振兴,提供了新的表现内容:嬉皮士、性自由等种种放纵的、超越规则的行为.而这些又构成了新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尤其是一大批科班出身的电影人走上社会,开始他们的创作,这些年轻人都受过完整的电影学院教育,因此受“作者电影“影响更深。他们试图用电影讲述个体的非主流的甚至边缘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故事来表达他们对社会主流文化价值的对抗、对传统的清教徒似的禁欲理念的结构,对常规成长途径的颠覆。
二、新好莱坞电影产业格局的形成
在经历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低迷之后,美国电影在60年代后期开始了电影产业格局调整的
“合并运动”.
1、 原因
1)由于1948年“派拉蒙”裁决肢解了经典好莱坞依靠“垂直整合"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托拉斯结构,原有的大制片厂制度体系纷纷瓦解.
2)电视兴起:加之电视业的全面兴起,美国电影危机重重.影片产量、观影人次和影院数量逐年下降,电影的社会文化影响力整体走低.
3)社会危机:危机孕育着好莱坞走向现代性变革的必然趋势。大制片厂制度体系瓦解之后,电影产业走向了跨类别的集团企业时代.当时,美国电影业的各大公司纷纷被并购入其他大集团,以求渡过难关。经典好莱坞时期的领头羊之一“派拉蒙"被并购入“高尔夫&西方公司"大型经济联合体。在这一联合体中并存着与电影毫不相关的其他行业,如制糖业、化肥工业、金属工业、房地产业以及电信电缆业务等等.就其实质而言,“合并运动”是传统工业资本主义向跨国资本主义转型过程中,现代资本市场运作性质的产业重组。
2 、蜕变与重组
1)“电影分级制度” 随着以制片业为核心的大制片厂体系的裂解,导致了美国电影业的整体转型和重塑.经典好莱坞时期具有强制性道德规范彩的“海斯法典”被行业自愿实施的“电影分
级制度”所取代。由美国电影协会和影院业主协会发起组成的“电影分级委员会”将影片的级别定为G, PG, PGB, R和X五级,1990年又将X级改为NC17级。电影分级制的重心已不是电影检查,而是针对影片所涉及的暴力与情内容提示未成年观众,自觉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典好莱坞时期大制片厂制度体系广泛采用的制片人、导演、演员、摄影师签约制度,也被横向开放性更强的经纪人和经理人制度所替代.制片和发行形式更为灵活,并与资金运作紧密联系.
2)兼并重组:新好莱坞的优化调整实际上,好莱坞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面蜕变为新好莱坞,并在不断发生的兼并重组之中实现着产业的优化调整。最为典型的个案当数1985年世界传媒巨子默多克的“澳大利亚新闻联合公司”,它成功并购20世纪福克斯公司,形成了综合电影、电视、广播、新闻出版等相近媒介的大型跨国集团。除“澳大利亚新闻联合公司”之外,在美国本土拥有多种资产的“华纳通讯公司”也出售了自己的非传媒产业,将经营而精简为电影、电视节目制作、音乐录制和出版业几个相关板块。1989年,“华纳通讯公司”又和“时代有限公司”合并,成立“时代—华纳"公司,形成了一个注册资金高达140亿美元的超大型媒介传播与娱乐公司。新好莱坞的再造过程中,还有效地吸引了世界范围内许多著名企业和财团的巨资.“索尼”以34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拥有哥伦比亚影片厂、三星影片厂的哥伦比亚娱乐公司。
三、“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
  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先后进入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时期,而新好莱坞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好莱坞电影与经典好莱坞的关系并非一个“否定——重建”的过程,新好莱坞并非是要打碎经典,另立门户,而更多的是利用新浪潮这样的外流,对经典好莱坞的“源头”进行破格和重组、完善与加强。事实上,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和镜头语言在一些重要特征上与制片厂时代相比并没有发生革命性德变化,这在新好莱坞之后的新新好莱坞和当代好莱坞的电影中表现更为突出。相反,大多数的新好莱坞时期的电影仍遵循了传统的经典模式,例如在表现空间方式上就沿用了“经典分镜头”原则,以便观众能直截了当地看明白演员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然而,从新好莱坞时期以来电影还是发生了重大的风格变化,这些变化不是体现在主要技术手法的创新上,而是体现在对已有技巧的加强上.甚至可以说,这种变化是对经典好莱坞叙事与技法的解构、加强与创新,是对传统镜头语言的强化。
1)风格上:新好莱坞电影处于一个交汇点,即融合了法国新浪潮的电影语言和风格特征,重点对经典好莱坞模式和规则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强化。往往采用“超类型"的心理模式。新好莱坞时期摆脱了经典好莱坞时期的搭景拍摄,用实景来拍摄和捕捉不完美的现实(如凌乱不
堪的房间,阴暗不匀的灯光,无法回避的噪音等)从而增强了真实性和可信性。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欧洲真实美学对新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巡检这一时期世界电影正处兴盛的“作者电影”可以轻易地发现,拍摄于1967年的《邦妮与克洛德》与近十年前,让·吕克·戈尔达的“新浪潮”名片《筋疲力尽》(法国,1959)有着叙事(表现)策略上某种程度的同构。同样的强盗题材,同样的黑荒诞,甚至连出卖与击毙的情节与结构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一同构现象不仅揭示了新好莱坞电影与“新浪潮”直接与间接的相关,也以单片面目反映了新好莱坞电影富于革命性的一面.
2)表现上:新好莱坞电影完全解构了旧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表现准则,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现方式.新好莱坞从一开始就彻底摒弃了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理念和体系,崇尚向自然真实靠拢,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叙事模式,并创立了不同于以往的典型人物.例如:《穷街陋巷》马丁。斯科西斯的主人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追求名利的狂徒,他们因带有天生的原罪感和宗教感,更深层的动机是指向自我救赎.不再要求一切技巧都隐没在叙事之后,不再刻意为观众制造一个完美无缺的梦境。相反,新好莱坞尽可能去用一些新技巧,去强化气氛,升格、定格、跳接、黑白画面与彩画面交织都是这一时期常见技法。这些技巧的使用,在对视听形成冲击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种新情感的产生--一种自由、浪漫、躁动的暴力情绪和风格。
3)技术上:新好莱坞电影镜头的切换较经典好莱坞时期更为快速。导演偏好用广角镜头、长焦镜头.这在制片厂时代往往用于不同层次保持良好聚焦的情况。同时,新好莱坞电影在对话场景中景别也更近了,摄像机的自由移动流行起来。而在音响方面,新好莱坞时期的音响创新表现在:从无源音乐过渡到有源音乐以及对音响的变形和扭曲。这些技术使得新好莱坞逐渐将美国电影引向“强化的镜头处理"这种视觉风格。
2、新的电影类型的创生和新类型体系的形成
  新好莱坞导演整体迈向商业电影,实施“体制内生存”卓有建树的另一方面,是新的电影类型的创生和新类型体系的形成.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逍遥骑士》(丹尼斯·霍佩尔,1969)为代表,一种被称为“公路片"的新类型脱颖而出这类影片将镜头直接对准青年一代,表现他们富于冒险精神和革命性的种种举动.由于流动性强,这类影片往往结构开放,加之广泛借鉴电视灵活拍摄的手法,形成了新颖生动的视听风格.同样是在60年代末,“移民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罗斯玛丽的婴儿》,从一个富含隐喻的视角重启了“恐怖片"的噩梦.而约翰·斯莱辛格的《午夜牛郎》则是“都市流浪片"的开山之作。在70年代初,罗伯特·奥尔特曼的《陆军野战医院》首开“黑战争片”的先河。他的另一部影片《纳什维尔》又是“政治片”的全新尝试。来自捷克新浪潮阵营的米洛斯·福尔曼拍摄了《飞越疯人院》,这是一部明显具有欧洲艺术电影风
格的“政治寓言片”。马丁·斯科西斯的《出租汽车司机》被称之为“都市骑士片”,它的公映成为当年的舆论热点,引发了全美国有关“英雄与暴力私刑”的大讨论.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以新的智慧和手段重启了“惊悚片”的潜在魅力,令中小学生对电影院趋之若鹜,开创了美国院线的“暑期黄金档”。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全面翻新了“科幻片”概念,使之由经典类型序列中的小类,一跃而成为30年不衰的主打类型。此外,伍迪·艾伦以《安妮·霍尔》为代表的喜剧片,迈克尔·西米诺的《猎鹿人》、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对越战片的提升和定型,都是实施类型开发与拓展的成功范例。在经历过20世纪60年代末到整个70年岱十余年的发展之后,新好莱坞电影在原有经典类型(序列)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具有当代适应性的新类型体系。新类型的密集打造,不仅为美国电影又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开拓了坦途.而且也为20世纪80、90年代乃至跨世纪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新好莱坞电影时期的时期划分以及创作成就
1、新好莱坞电影时期的变革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时期(1960—1967)尝试变革期
2)第二时期(1969-1971)变革发展期
3)第三时期(1971—20世纪70年代末)成熟与融入好莱坞主流时期
  经典好莱坞电影强调的是:与传奇有关的电影逐日,善于塑造英雄的形象。例如:英雄的成长故事、皆大欢喜的爱情模式等。然而战后复杂多变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电影产业的巨大变化,使得模式化、类型化的好莱坞电影对观众缺乏现实的吸引力.因此,力新求变的好莱坞逐渐把眼光投向那些关于日常生活主题的影片.这类影片讲求故事的生活逻辑性,情景的真实可信,人物的个性化和其动机的可理解性。从20世纪60 年代开始,好莱坞电影就处于一种改革的尝试中,美国电影制作者的观念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有意识地利用“青年人与现存社会的矛盾”和“现存社会的危机”来打造新的影片。他们企图以“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此作为打入市场、招徕观众的主要资本。一大批导演都用这种新电影观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有:迈克。尼科尔斯的《毕业生》(1967),阿瑟.佩恩的《邦妮和克莱德》(1967),丹尼斯.霍佩尔德《逍遥骑士》(1969),西德尼。波拉克的《杰里迈亚。约翰逊》(1969),彼得.波格丹诺维奇的《纸月亮》(1972),乔治。卢卡斯的《美国风情画》(1973).1)《毕业生》—-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青年人中出现了一股反主流文化的热潮,他们认为美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过时,美国社会一直宣扬的清教徒式的抑制欲望的准则已经成为一种限制人性自由的牢笼,因此,他们倡议要对抗和摒弃以往的道德价值体系,倡导一种
新的生活方式.另一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影片是20世纪60年代晚期的先锋派导演迈克。尼克尔斯的作品《毕业生》.这部影片反映的就是这种生存状态的标本。该片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毕业之后不到自己定位的情况下,与母女两人同时发生恋情的故事.这部影片对新好莱坞流派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一鸣惊人的姿态震动了美国影坛。影片特点:带有一定的讽刺喜剧彩。影片结合人物心境,运用了丰富的长焦镜头、推拉镜头、倾斜构图、前后景变焦等。贡献:这部影片的主题还可以看成是对当时好莱坞所起的变化的影射-—一年轻的先驱导演逐渐的打破僵化的传统,走到了电影的最前沿。除此之外,随着越战的升级及对传统的中产阶级价值观的普遍失望,这部电影在表达20世纪60年代年轻人的无政府主义心绪上,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这部影片成为当时青春片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2)公路电影《邦妮和克莱德》与《逍遥骑士》-—公路电影是类型片的一种,与西部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在于西部片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片中的英雄们骑马越过辽阔的草原沙漠;而公路电影的时代背景则设定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车辆成为了冒险探索的工具。公路电影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这类影片确切地注解了当时美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既为美国电影走出经济困境和艺术困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制作模式,又成为美国新好莱坞运动的代表性著作。其中最典型的是《邦妮和克莱德》与《逍遥骑士》.《邦妮与克莱
德》阿瑟。佩恩——是一部最重要的“新好莱坞"影片,对美国影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容:表现的仍是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和一个美貌风流的姑娘之间的爱情故事,但豪华的服饰掩饰不住他们的真实身份:两个手持弹、抢劫银行的“雌雄大盗"。这是美国银幕上首次出现的与传统好莱坞电影经典形象迥然不同的新型人物,与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很多形象相似,如《四百下》中的安托万,《筋疲力尽》中的米歇尔。他们是十足的无政府主义者的代表,是现存社会秩序的破坏者、颠覆者,遗憾的是这些破坏者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建构一种新的秩序,于是只能在已经毁掉的世界里继续彷徨。影片片头采用的字幕资料和照片都强调了人物的历史传记彩,表明了影片叙事的真实性和记录性。这也同《四百下》中主人公被询问时所采用的时空非同步的剪辑手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部影片也是“新好莱坞”时期最为重要,最富争议的影片之一。它归属于犯罪、强盗片,却糅合了喜剧、惊悚、爱情、暴力等多种元素。这部富有革新精神的电影可以看成是犯罪、强盗类型的浪漫化和重新定义.同时暴力在银幕上的呈现也大为改观.这部影片的风格及自由的精神特质,受法国新浪潮的影响很深.从故事上来说,这部影片的创新并不在于它创造了某种新的类型、新的情节,而在于它用新的方式对旧的类型惯例加以融合,从而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电影技法上:这部影片大胆向新浪潮借鉴,人物动作迅猛,对话简洁,表演干脆利落,呈现出强烈的风格特征。贡献:影片
中对社会充满深刻怀疑性的汉角是对经典好莱坞中成熟、坚韧、优雅的正面形象的嘲讽与颠覆,代替他们的是自由、散漫、荡不羁、靠本能冲动行事的一人,已透射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那些不融于社会、对社会部慢得人们的处世方式.这部影片中,两个俊美的年轻人成为浪漫的逃亡者、反文化的代表以及民间英雄.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这一类引人同情的、革命性的主人公与富有社会批判意识的题材对反权威的美国年轻人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这时的他们正处于反文化的洪流之中,对越南战争、腐败的社会权威及美国政府都给予了激烈的抨击。所以,美国社会的历史在这部影片中得以写实性地再现,这部影片也因此成为“新好莱坞"时代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
3)1969年,《逍遥骑士》横空出世,这部荣获当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新人奖"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充满惶惑、否定、叛逆性质的存在主义式的悲剧故事。影片中两个留着长发、穿着奇装异服、带着、骑着巨型摩托四处游荡的主人公,最后也像蓝烛光一样,骤然熄灭在参加完一场者的聚会以后。贡献:这部影片不仅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垮掉运动”的经典符号之一,更是开创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分水岭。《逍遥骑士》的成功,在当时就如同一场狂风骤雨席卷了整个好莱坞.各大公司和制片商都请来顾问研究这一现象和对策,发现这一时期将近一半的观众是16到24岁的年轻人。调查的结果,使好莱坞几乎在一夜之前淘汰了整整
一代编剧、导演和行政人员,而换成了新一代的年轻的制作者.这部影片带动了一大批以年轻人与现存社会的矛盾为表现内容的影片顺时产生,使得新好莱坞运动成为一道风景,格外醒目. (划时代意义作品的贡献总结)时代风云的变幻,使美国观众原有的“趣味原则共同体”被打破,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观众的观念,从总体上来说处在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状态下。大多数观众已经厌倦了经典好莱坞时期惯用的“大团圆式的结局”。于是这个时期的影片开始努力迎合观众的需求,创作全新的故事结局。总之,这个时代的这些影片之所以取得了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开始从心理层面逐渐接受对原有正面形象的巨大否定,同时也顺应了在动乱的社会形势下观众的心理,开辟了全新的电影类型-—公路片。
五、新好莱坞时期的代表导演和作品
  除了三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影片之外,在当时引起社会反响的影片还有很多,当然也随之涌现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导演,导演的人员构成较为复杂,大致而言,有三个层面:
  其一,是一些已在艺术电影创作中树立了名望的欧洲“移民导演”,如米洛斯·福尔曼、罗曼·波兰斯基、伊万·帕塞尔、约翰·斯莱辛格、杰克·克莱顿、肯·罗素等;
  其二,是来自本土电视、戏剧界和独立制片领域的导演,如罗伯特·奥尔特曼、斯坦利·库布里克、保罗·马尔佐斯基、迈克·尼柯尔斯、阿瑟·佩恩、丹尼斯·霍佩尔等;
  其三,是更为年轻、数量庞大的一批导演,他们大多出自美国高等院校的电影专业和“B级片"阵营,如科波拉、卢卡斯、斯皮尔伯格、斯科西斯、伍迪·艾伦、波格丹诺维奇、罗麦洛、拉菲尔森、卡本特、麦利克、米利尔斯、许德瑞、西米诺、罗伯特·本顿、詹纳森·丹姆、大卫·林奇等。其中将焦点转向欧洲与美国、艺术与大众平衡点的导演,以弗朗西斯。科波拉和马丁。斯科西斯为代表;以及向主流、商业好莱坞电影回归的导演,以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为代表。这些新好莱坞导演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整个70年代,推出了一大批富有影响力的新作品:        1、马丁.斯科西斯:出生在纽约“小意大利区",他曾经做过短片,从事过剪辑、助理导演等多种职业。斯科塞斯充满苦难的少年时代的记忆,成为他投身电影事业的基础,那段经历也是他影片的重要表现内容。他得电影风格可以用“自由的间接视点”来形容,表现为他的影片中大量使用双重性镜头——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既是人物的观点,又是导演的观点.《谁在敲我的门》1968-—处女作 《穷街陋巷》1973-—强盗片 《出租汽车司机》1976——多少带有实验性质的影片《好家伙》——纪实性的剧情影片此后他一直坚持走拍摄艺术电影的艰难路途。他得执着追求,成就了他在美国电影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
  2、 弗朗西斯.科波拉:《斗鱼》1983——沿袭了《公民凯恩》中反复出现的基本风格技巧,
如深焦、升降镜头、倾斜角度等。特殊的镜头视角与高度主观化的彩穿插进来,造成了一种全新的认知角度.《现代启示录》-—运用了主观与客观,共谋与对立之两级观点的叙事方法.《教父》——从严格意义上讲,这部影片已经偏离了新好莱坞的破格与反叛,而更像是对传统好莱坞的回归和复兴。在新好莱坞分期表中,它应该被划归到第三阶段,即他已经开始向主流、商业的好莱坞电影回归。
  3、 斯皮尔伯格:对经典叙事的遵循与加强他的电影传承了好莱坞的经典风格,并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风格。在对好莱坞经典叙事的遵循上,斯皮尔伯格把我了最外在的模式和最深刻的精髓,并把它们加以发展、变化.在叙事策略上,他的影片遵循了窜通的线性戏剧结构,严格遵循“开端——中段——结尾”的情节结构模式,但同时又有将叙事线索进一步简化,将类型中的人物性格与人物冲突进一步凝练的趋势.从而确立了一条更为明晰的情节线.如“琼斯系列”中的“寻宝”《大白鲨》中的“捕鲨”。除此之外,他得表现手法也充分运用了好莱坞经典形式元素,并且加之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影片具有极强的保守性.《大白鲨》1975
  4、斯坦利.库布里克:熟练贯彻传统的三段体结构方式,又采用各种夸张变形手法给传统的组织结构植入了现代派的叙事风格,如叙事的逆转、翻新重组及画外音的运用。他将美学、技艺和叙事三者趋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叙事上,他的影片又存在着一种非传统走向。《洛
丽塔?1962 《发条橙》1971
  5、 伍迪.艾伦:早期他的影片都存在着“抗拒叙事"的倾向,然而在新好莱坞时期,他的喜剧渐渐回归到叙事和情节的重视上。《爱情与死亡》1975 《安妮。霍尔》1977
  6、 迈克。尼克尔斯:《第二十二条军规》改编自反战小说“黑幽默” 采用非线性叙事采用非传统技法,赋予影片以超出理解力意外的力量,以展现现实世界的荒诞。《猎爱的人》(1971)展现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性解放运动所带来的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崩溃和人性观念的变化.
  7、 阿瑟.佩恩: 《爱丽丝餐厅》1969--投射出反权势,反越战的年轻一代的心声。《小巨人》1970-—佩恩最为平易朴实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印第安人,关于西方文化和美国梦的故事。
  8、 萨姆。佩金帕: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导演,他擅长拍摄西部片,在其中注入更多的暴力与道德的复杂性.《午后声》1962——第一部西部片《日落黄沙》1969——无论在角发展还是在叙事上,都对传统的西部片类型造成了很大地破格.在佩金帕的影像世界里,他摒弃了传统的虚假的道德评判,好人和坏人的评判标准受到了很大的颠覆。
  9.乔治。卢卡斯: 《美国万花筒》1975 而80年代之后,罗伯特·杰米基斯、詹姆斯·布鲁克斯
、布鲁斯·贝尔斯福特、罗伦斯·凯斯丹、朗·霍华德、蒂姆·伯顿、詹姆斯·卡梅伦、约翰·修斯、巴里·莱文森、奥立佛·斯通、罗伯特·雷德福、芭芭拉·史翠珊等一批导演则是新好莱坞导演体的新生力量。从总体上看,新好莱坞电影运动和新好莱坞导演体既有“新浪潮”作者电影、青年电影个性张扬追求艺术理想的一面,又体现出十分浓郁的美国文化特,与欧洲艺术电影(运动)有着全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现实归宿.早在新好莱坞电影运动兴起的60年代末,新好莱坞导演体就经历了体制内生存和体制外独行的分化。像斯坦利·库布里克就选择远走英国,拍摄了保持个性和一贯风格的《发条桔子》;而阿瑟·佩恩则重戏剧舞台;丹尼斯·霍佩尔干脆停止了拍片活动.相反,绝大多数异演在经历了艺术表现与商业规程的内在冲突和电影业界的坎坷沉浮之后,成为新好莱坞商业电影体制内的骨干和中坚.应该说,正是这些新好莱坞导演在个人化的艺术追求与商业化的大众路线之间接续了经典好莱坞的丰厚遗产,又不遗余力地创造了新好莱坞的电影神话.
六、意义
  从经典时期到新时期,电影在好莱坞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演变,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人物形象或是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一套手法在当代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而更善于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新好莱坞电影却悄然占据了观众的视线。
  好莱坞电影通过自身的调整完成了向后工业时代的过渡,至今仍雄踞世界电影工业金字塔的顶端,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对好莱坞的全面考察,有助于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电影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电影的判断。对一般观众来说,可以作为娱乐方式看待好莱坞电影;对电影创作者来说,可以学习好莱坞式商业电影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规则;对于制片人来说,可以从好莱坞式的商业规则中,学习好莱坞的电影理念和运作方式;而对理论家来说,可以通过对好莱坞特性的认识反思的历史和问题。考察好莱坞的电影史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可不说是有所裨益。
  新好莱坞时期描写人物的典型手法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善恶分明的类型化人物,而是具有更加复杂的内心世界。新好莱坞注重人物的立体化与心理化,增加了影片的层次与深度。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特点,即在继承好莱坞善于讲故事传统的基础上,将影片的故事纳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为影片融入真实性与社会性,使好莱坞电影较之以前更加具有社会意义与深度.
  新好莱坞电影还受到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商业电影艺术化、艺术电影商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电影发展的一个趋势,许多欧洲艺术电影的处理方法被用于好莱坞电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