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下校园微电影创作如火如荼,奇观景象开始大量出现在校园微电影题材中,在消费文化影响下,校园电影开始出现叙事微电影和奇观景象微电影的争议。综合校园微电影发展趋势中的特点,从电影叙事出发,结合校园微电影创作中出现的状况,对校园微电影中出现的奇观景象系统地进行分析。
关键词:奇观景象;电影叙事;校园微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8) 12-0-02
校园微电影指主要创作体和目标受众为在校大学生,关注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梦想、成长、情感等校园题材的微电影类型。这就标志校园微电影是以叙事为电影核心的一种微电影题材,叙事本身是文学概念的一种范畴,在文学的角度上来说,叙事是为了完成故事的表达,讲清楚故事发展的过程,表述一个具有逻辑性的完整故事。叙事这个词汇就是指在微电影展开过
程中,完整表述一个故事,说明了叙事是微电影的主体地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电影核心地位的一种展示,即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要求叙事是电影的主要功能。这就使校园微电影必须借助电影的基本元素,借助情节设置、语言表达、故事结构、塑造任务形象等为手段完成电影的基本叙事结构。
一、校园微电影中出现的奇观景象
结合当下校园微电影中出现的奇观景象来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表现形式:
第一种奇观景象展示为非常态动作奇观,这中奇观景象可以解读为模仿香港战片或者好莱坞动作片来进行表述,简单来说通过对各种非常态的人体动作展示或者惊险刺激的画面展示刺激观众神经,如学生为电影《校园英雄》中具有大量的打斗场面,模仿香港打斗场景进行创作,使一部5分钟23秒的校园微电影中出现了3分19秒的打斗场面,校园微电影中基本的叙事情节基本全部缺失,打斗原因不明,打斗的场景展现超过了电影叙事的需要,在微电影中大量的打斗场景占据了故事表述的空间,同时人物性格也没有进行塑造,使得打斗本身成为故事看点,占据电影的主体地位,同时打斗场景的展示也成为电影的主题表达。同样在非常态的动作奇观中也有其他奇观镜头的表现,如汽车追逐、子弹速度的模仿等等,在校园
微电影中创造了大量的奇观景象,使学生创作仅仅注重奇观场景的镜头组接,利用蒙太奇手法进行视觉刺激展示。
第二种奇观景象展示为身体奇观,简单来说是身体的直接展示,当作微电影的被观看对象。可以说校园微电影作为一种影像记录,提供了一种通往展示身体奇观景象的便捷途径。电影的导演利用作为控制时间维度的电影(剪辑、叙事)和作为控制空间维度的电影(距离的变化、剪辑)之间的张力,创造了一种目光、一个世界和一个对象,因而制造了一个按欲望剪裁的幻觉,如校园微电影《女孩,女孩》中直接拍摄了女性的床戏,并对女性身体进行展示,利用蒙太奇的技术手段剪辑身体的部分,进行赤裸裸的人体展示。在这个校园微电影中女性作为一种被观赏的景象,作为观众聚焦的视线个体,满足了男性对视觉观赏的奇观性展示,同时某些微电影中也将男性的身体作为展示对象,如校园微电影中,通过展示男性的健壮身体,进行身体奇观推广。
第三种奇观景象是一种景象奇观。这种奇观景象的展示往往利用拍摄技巧和蒙太奇手法,将各种人眼无法直接看到的景象通过技术的加工,进行展现。其中包括校园微电影中出现的各种场景和具有奇特文化景观的展示。如校园微电影《印象——黄山学院》利用摄影的
延时摄影手法,对大学里的地标建筑或者是特殊文化场景进行延时摄影,用自然奇观景象和熟悉场景的特殊变化形式创造景观。这样通过技术手段加工日常景象,使其变成一种特殊的景象奇观,成为影片中的重要奇观支撑,但是在微电影叙事中,景象奇观的展示是为了服务于微电影的叙事功能的,所以就微电影的结构和价值来说,景象的奇观不能构成电影中独立的个体,必须是从属与电影叙事的。最大限度地强调景象的奇观属性,创造奇特的视觉效果,对景象奇观的制作大过了微电影本身的需要,大量延时摄影的使用使故事产生了分割,人物和故事之间无法进行有序协调,使景象奇观成为独立的个体表现,独立于微电影叙事之外,无法推动微电影叙事的进行,伤害了微电影叙事的本身特征。
二、校园微电影中奇观景象探究
首先,校园微电影中奇观景象的使用,是一种电影本身的叙事主体转换态势,这是一种正在进行中的模式变化。奇观景象的快速发展与电影影视表现手法密不可分。微电影的表现手法就是以影像为基础,是一种建立于影像中的观赏艺术。从消费社会的属性上来看,直观表现的影视奇观景象电影票房大卖,从《阿凡达》到《环太平洋》到《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发展,视觉奇观景象的票房远远大于以传统叙事为基础的电影类型,这一点也直接表现在校
园微电影创作中。学生对看到的具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直接进行模仿,创造了大量具有奇观景象的校园微电影,但是这种模仿仅仅是对看到的视觉刺激本身元素进行的表面模仿,没有对商业电影叙事结构本身进行模仿,好莱坞大片的视觉奇观景象是建构于电影叙事结构中的,服务于电影叙事结构的部分组合。但是学生无法准确剖析这个特点,仅仅是对脑海中具有冲击力的印象进行模仿和拍摄,认为这样更加符合当下消费社会的众需求。
其次,可以看出校园微电影的创作,开始由传统的叙事特征向视觉刺激特征转变,即校园微电影创作开始由注重讲述故事向注重视觉刺激转变。传统的叙事微电影注重电影内涵的深度,要求微电影讲究电影叙事的基本特征,即微电影创作过程中注意刻画人物形象,用人物语言(对白)和戏剧性情节设计将电影打造成一个具有深度的故事。这使得电影注重故事的刻画。而奇觀景象设计则忽略故事的深度,在故事基本框架完整的前提下填充的是视觉冲击力为代表的奇观景象,用奇观景象作为视觉观赏性的主体特征,特别是一些以校园暴力、校园爱情为题材的微电影,往往使用打斗场景和唯美镜头进行渲染,对故事情节进行淡化,因果关系被降低到最低的程度,甚至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降低成从属与视觉奇观景象的附庸地位,使微电影剧情完全从属于奇观景象。
最后,校园微电影中快速崛起的奇观景象,同时展现的也是一种文化的变迁,最表层的表现为,具有深度的传统电影向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消费电影转换。叙事为主题的微电影更加需要观众的耐心参与,需要静下心来了解剧情,在电影叙事上要仔细品味电影的叙事脉络和人物刻画,这使得叙事微电影和观众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性。而奇观景象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界限,它更强调影像表现特征下的直接冲击力,带给观众的直观感受,在视觉奇观景象的带动下,电影叙事变得碎片化,从主体地位直接降低为从属地位,更加倾向于观众最直接的视觉体验。
三、总论
校园微电影中出现的奇观景象其本质就在于“奇观”上,作为被欣赏的视觉刺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特征。同时奇观景象本身的展示也是电影视觉表现的重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视画面本身作为微电影叙事的主体。是影像本身不屈从于传统叙事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校园微电影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从传统的叙事角度还是从奇观景象的角度来说,都是影视文化的一种表现。但从微电影本身的讲述上来说,无论注重故事属性还是注重奇观景象,都应该在电影叙事框架的整体下进行创作。让两种表现形式达到一种完整性。
传统的叙事微电影是否开始衰落,还是奇观景象最终会主导校园微电影创作,在当下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发展时期,存在即合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是传统叙事还是奇观景象展示都有其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赵艳明.高校微电影创作与核心价值观传播[J].青年记者,2016 (20):68-69.
[2]汽车电影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张红军编.电影与新方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68.
[3]陈吕.陈斯洁.从微电影现状看校园微电影创作[J].戏剧之家,2016.
[4]魏新军.张瑞青.高校校园微电影创作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5]滕欣欣.基于任务驱动的泛在学习体验——以校园微电影创作为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6]夏娉婷.探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校园微电影创作[J]. 大众文艺,2016.
[7]陈军.浅谈校园微电影的剧本创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4.
[8]刘瑞红.杨博.李晓蕾.校园微电影的创作与实践研究[J].电影评介,2015.
[9]周鑫.论校园微电影的创作方法[J].大众文艺,2016.
[10]许子曰.大学生創作与校园微电影的关联性探究[J].艺术教育,2015.
其他作者简介:
李绅,男,汉族,山东滕州人。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