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著名的(Aon)怡安集团进行的全球风险调查表明,在2011年,20%的调查企业发生的损失是与营业中断而导致的收入损失有关,在企业关注的十大风险排名中位居第五。
营业中断损失是相对于物质财产损失而言的一种间接损失,但其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超出许多企业的风险最大容忍度,如:市场份额下降,利润降低,丢失客户,企业声誉受损,股价下跌,融资成本上升,甚至由于无法履行合同而导致的经济赔偿责任。国内企业普遍较为关注物质财产损失,对营业中断造成的间接损失重视不够,因此,在自然灾害或重大意外事故面前没有采取足够的保障措施来维持企业的持续经营,“百年传承”的梦想随之灰飞烟灭。
引起营业中断的主要风险因素:(一)财产受损因素
这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包括厂房,设备,经营场所遭受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导致停产、减产、停业等。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中,一些关键设备的故障损坏造成的生产中断损失会远远超过设备本身价值。统一企业在2005年采购了一条德国无菌冷灌装高速生产线,生产能力为36000瓶每小时,在生产过程中,其中一个价值非常小的机械零部件发生故障,导致生产线被迫停产,因该零部件属于非标,需要在德国配套的第三方企业加工生产。在夏季饮料消费高峰期,停产近一周。
(二)关联企业意外连带因素
关联企业包括主要供应商和主要客户买家。在现代化生产较为紧密的供应链模式下,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和经营依赖于外部原材、零部件或产品的采购。如果主要供应商发生意外事故无法正常供货,或主要客户无法继续购买产品,都会导致企业的营业中断损失。2011年,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主要供货商的日本遭受地震,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资料来源:
Automotive News,Manufacturing disruption re-sulting from the earthquake in Japan
(三)人为因素
由于员工的不满情绪恶意行为或操作不熟练导致机器设备损坏,引起的营业中断事故。
(四)政府的法令法规因素
如:因担心遭受恐怖活动而限制区域的进出;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消防部门需要调查而封锁现场,使得企业无法尽快自救或恢复营业导致的营业收入减少损失,等等。
汽车保险计算(五)公用事业部门服务中断因素
水、电、气、交通等公用事业部门遭受财产损失无法进而中断供应,也会给企业带来生产经营中断。
(六)基础设施服务中断因素
如:恶劣天气破坏企业的主要运输要道和桥梁,使得企业无法正常运输导致营业中断或收入下降。
二、营业中断风险的后果损失
丁欣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
企业的价值来源于未来的收益,但不可预期的重大风险事件会导致企业持续经营的中断。本文分析引起
营业中断的主要风险因素以及产生的损失后果,着重探讨了风险处置措施之一,营业中断保险的运用。藉此希望引起企业对营业中断风险的关注,并为企业的业务持续计划和投保营业中断保险提供参考。关键词:营业中断;风险分析;保险运用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3)07-24-03
营业收入下降。当前述营业中断风险成因发生并导致企业的营业中断,自损失发生之日起一直到恢复至营业前状况的这一段时期内,因停产、减产或停业对企业的直接影响表现为营业收入下降。
利润水平下降。营业收入下降会直接导致利润水平的下降。然而,在一些案例中会看到,企业通过自身努力采取应急措施来尽量避免营业中断或降低营业中断的影响,虽然营业收入最终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波动,但企业为此而投入的额外成本和人力都会使企业的原有利润水平被降低。
市场份额下降。对一些类似快速消费品和电子产品的行业,因竞争比较激烈,且购买者有比较多的可替代产品选择,任何一个营业中断风险发生的事故,都会导致市场份额被吞噬,严重时会直接被挤出市场。
融资成本上升。企业发生严重的营业中断后,盈利能力下降,金融机构会审慎评估其偿付能力,由此可能导致融资成本上升,而在恢复营运期间,企业仍需要偿付之前的融资贷款。
企业声誉受损。如今70%~80%的公司价值来自于品牌、智力资本和商誉等无形资产,严重的营业中断会给合作的供应商和客户带来消极影响,降低股东的投资回报期望值,并可能影响员工的稳定情绪。
三、营业中断风险处置
与一般的风险管理流程相同,对于营业中断风险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三种情形:风险规避、损失控制、风险转嫁。
风险规避是指通过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是最
安全的风险管理措施,但却丧失获益机会,因此可以看成是个“零和”方案。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
损失控制是指通过降低损失频率或减少损失程度来减少期望损失成本的各种行为。降低损失频率称为防损,主要是事前控制;减少损失程度成为减损,为事后控制。
风险转嫁是指将营业中断损失转移给其他方承担,适用方式:
(一)第三方合同协议
比如在供应商合同中规定供应商承担对遭遇风险事件无法及时供货而导致的企业营业中断损失的赔偿。虽然如此,合同法对于发生的不可抗力事件供货商是可以部分或全部免责。
(二)营业中断保险
企业通过有限的保费成本支出,把营业中断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以下重点讨论营业中断保险的解决方案。
四、营业中断保险
营业中断保险(Business Interruption Insurance),又称“利润损失保险”,是对被保险人指定地点的物质财产由于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企业生产停顿或营业中断而引起的间接经济损失。
主要保障责任有:(1)毛利润损失;(2)增加的营业费用;(3)工资;(4)审计师费用。不予以保障的利润损失有:(1)由于计划不周,经营不善或违反政府法令造成的利润减少;(2)由于市价下跌,产品质量低劣,产品积压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营业中断保险具有“跟随性(Follow-up)”的特点,主要体现在:①只有投保财产险,才能获得营业中断保险的承保;②只有被保的财产发生损失并且是造成营业中断损失的原因,才能获得赔偿。通常,财产保险和利润保险安排在同一家保险公司。
(一)毛利润概念
营业中断保险中的毛利润概念与企业财务中的毛利润概念名称相同,但含义不同,主要区别:
1、财务报表中,对期初期末存货进行调整时,使用的是成本价格;而营业中断保险计算中,使用的是销售价格。
2、财务报表中,存货包括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而营业中断保险计算中,存货只是产成品。
3、财务报表中,毛利润不考虑其他营业利润;而营业中断保险计算中,需要考虑其他营业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
4、财务报表中,毛利润计算的扣减项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营业中断保险计算中,扣减项只有原材料。
(二)毛利润计算
1、加法计算法
毛利润=净利润+可承保的固定费用
固定费用是指那些在营业中断期间并不停止或减少支出的费用。
2、减法计算法
毛利润=(营业额+年终库存+在制品)-(上年库存+在制品+特定营业费用)
特定营业费用包括坏账、购入原材料、外购商品等可变成本。
3、加法计算法和减法计算法的区别和联系
(1)加法计算法是从损益表的末端项目税前利润开始,然后加上可保的固定费用;而减法计算法是从损益表的顶端项目营业收入开始,然后减去全部的可变成本。虽然计算的方向相反,但得到毛利润计算结果应该是相同的。
(2)加法计算法中,有些费用较难判断是否属于固定费用。特别是制造企业,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到制造账和损益账两本账簿,如果两本账簿下的维持费用有很多项目,则计算时费时费力,有可能疏漏,并且保单中需要列明一长串的固定费用,过多泄露企业的财务信息。
(3)减法计算法因计算方法简便,使用越来越广泛。
(三)赔偿期限和保险期限概念
赔偿期限定义:自损害或事故发生时起,到业务恢复到正常水平的一段时间。
保险期限定义:指保险合同的有效期限,即保险合同双方当事履行权利和义务的起讫时间。
两者的关系,如图:
(四)足额投保
由于营业中断保险金额是关于企业未来营业状况的预测,如果保险金额确定不当就会导致企业不足额投保,保险公司在理赔时则会赔付不足(按比例赔付)。举例来说,(下转第63页)
管理探索◎
(上接第25页)企业根据预计未来一年的毛利润设定保险金额为8000万元,在保险期间发生营业中断6个月造成损失5000万元,如果实际调整后毛利润为1亿元,则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损失金额x (保险金额/实际调整后的金额)=5000x (8000/10000)=5000x 80%=4000万元。
造成投保不足的主要原因:
1、以上一年度或历史数据的毛利润来投保,忽略了未来一年毛利润率的增长趋势;
2、对于营业中断期间长度过于乐观估计,造成其选择的保险金额存在错误。比如事实需要的最大赔偿期限为12个月,但企业可能只按10个月的损失来确定金额。
3、最大估计损失金额的估计方法不当。最大估计损失金额通常以最坏情景为假设,以上图举例,假设损害发生日在12月30日,则毛利润预估金额要顾及到未来第二年,否则很容易造成投保不足。
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业绩考核局副局长刘南昌说,仅中央企业造成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超过800亿元,中央企业近3600人伤亡。在这次地震中,法国拉法基和香港瑞安集团在华的合资子公司——
———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获得的最大一笔赔款:金额为7.2亿元,其中利润损失险占了大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企业投保营业中断保险的寥寥无几。
五、营业中断保险运用的意义(一)为企业的现金流提供保障
营业中断保险作为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保证,可以确保企业在发生不可预期的营业中断事故后避免或降低由于营业中断导致的现金流量变化。
(二)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
企业以最小的成本代价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特别是对供应链比较依赖的行业,自备大量库存已不现实,企业用保费的固定成本方式来转嫁“零库存”的风险。
(三)营业中断保险可以增加股东和融资方的信心,促进企业的形象改变;同时,在事故发生后,维持企业员工的稳定。作者简介:
丁欣,男,江苏南京人,东南大学MBA 在读研究生,现供职于中怡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2、选择适当的信用条件
为了鼓励客户及时付款,控制呆坏账比例,赊销企业可以以应收账款成本最低为原则,在做好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信用条件,对购货方提出付款的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规定购货方在折扣期限内付款可以享受现金折扣,超出折扣期限者则在信用期限内必须全额付清。
3、确定收现保证率
企业必须用现金支付与赊销收入有关的增值税、所得税及其成本费用,弥补应收账款资金占用,预付原材料价款等。因此,企业当期现金支付需求量与当期应收账款收现额之间存在差异性矛盾,并呈现出预付性与滞后性的基本特征。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对应收账款收现水平制定一个必要的控制标准,即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来满足同期必要的现金支付要求,特别是满足具有刚性约束的纳税债务及偿付不得延期或调换的到期债务的要求。企业应定期计算销售实际收现率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二)建立应收账款收账策略
当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时,企业需要考虑适当的收账策略。
1、账龄分析
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尚未超过信用期,有的已经逾期拖欠。一般地说,拖欠时间越长,收回款项的可能性越小,形成坏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企业可以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将应收账款划分为未到折扣期、未到信用期和以30天为间隔的逾期应收账款,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企业对逾期应收账款应给予足够重视,查明具体属于那些客户,这些客户的资信情况如何,发生拖欠的原因何在,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效益。
2、确定收账方式
对于不同拖欠时间的应收账款及不同信用品质的客户,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式,制定出相应的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和收账方案。对于附加信用条件的应收账款提前提醒客户享受现金折扣的优惠政策,鼓励客户在折扣期限内付款;对于资信良好,拖欠时间不久的客户可通过电话提醒对方付款;对于资信水平一般,拖欠时间较长的客户可先通过信函催收,无效后再通过电话催收;对于信用品质差,拖欠时间长的客户,可以委派专人上门催收,态度要逐渐强硬。
3、修订信用政策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定的坏账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在修订收账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当账款被客户拖欠甚至拒付时,企业需要反思现有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重新对违约客户的资信进行调查、评价,将信用品质恶劣的客户从信用名单中删除,并考虑修订信用政策。企业应收
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损失与管理成本及折扣成本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一般来说,理想的修正效果就是财务管理人员权衡成本与效益所制定的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信用政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王业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销售分公司;束礼菊,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经论坛◎
file:///E|/新建文本文档 (3).txt
一带一路(国家级顶层战略)
编辑 锁定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
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                      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                      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                      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                      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                      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                      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                      体。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                      、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                      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                      动》。[1-2]
“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                      突破3000个。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                      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                      ,投资额同比增长18.2%。2015年,我国承                      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                      额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5%。
2016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881列
,其中回程502列,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70                      亿美元。2016年6月起,中欧班列穿上了统                      一的“制服”,深蓝的集装箱格外醒目                      ,品牌标志以红、黑为主调,以奔驰
的                      列车和飘扬的丝绸为造型,成为丝绸之路                      经济带蓬勃发展的最好代言与象征。[3]  file:///E|/新建文本文档 (3).txt2017/6/24 8: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