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9)03-0071-03 收稿日期 2018-01-08
禹文东 | Yu Wendong扬州汽车网
蔡 汉 | Cai Han
Summary of Research on Yangzhou Temple Garden
1 研究背景
寺观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
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
化环境,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
识崇拜服务的建筑所附设的园林,与皇家
园林、私家园林一并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三
大类型(周维权,1999[1];陈从周,2001[2])。
然而,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相比,学术界
对寺观园林的关注度远远不够,专门从事传
统寺观园林研究的学者不多,成果也寥寥可
数,尤其缺乏专著,截止到2017年12月1日,申
请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寺观园林相关的研究
论文,发现不足300篇,可见这一领域发展偏
慢,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术界对这一领域还
不够重视。
历史上扬州园林建设鼎盛,曾有“扬州园
林之胜,甲于天下”之说(金安清,清代)[3],
在叠山、理水、建筑、花木等方面取得了很高
的成就,形成了地方特鲜明的造园体系,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而与之同步的
是扬州寺观园林的兴盛。据统计,乾隆年间仅
在5.19km2的老城区内,就有寺庙260多座,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实地考察,对扬州现存的寺观园林现状进行了概述,详细分析了寺观园林的研究进展,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寺观园林文化与意境研究、寺观园林植物研究、寺观园林空间格局和营造特研究、寺观园林保护及利用研究。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针对扬州寺观园林这一类型提出了两方面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扬州园林 文献综述 研究展望
Abstrac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we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mple gardens in Yangzhou. Then we analy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emple gardens in details, and summarized the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from four aspects: the temple culture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temple garden plant research,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construction features of temple garden,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emple garden.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wo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prospect are proposed for Yangzhou temple garden.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Yangzhou garden,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prospect
其分布密度全国罕见,其中又以“八大名刹”、
“二十四丛林”最为著名,至今仍有部分实例
留存于世,具有极高的价值。
但是,扬州寺观园林的研究长期以来较
被忽视,尚无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并且,这
些寺庙及其附属园林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战乱、兵火、天灾、现代城市建设、保护
意识淡薄等各种原因,大都已经消失,而幸存
下来的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也面临诸多的困
境和威胁,迫切需要全面加强其保护工作。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对现存的扬州寺
观园林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为后
续扬州寺观园林艺术特征的研究铺垫基础。
2 现存的扬州寺观园林概况
扬州现存有始建于不同时期的寺观园林,
如始建于西汉的琼花观;魏晋南北朝的天宁
寺、旌忠寺、大明寺等;隋唐的观音寺、禅智寺、
西方寺等;宋元明的仙鹤寺、文峰寺、宝轮寺、
准提寺等;清代的高旻寺、重宁寺等;这些留存
下来的各个时期的古迹,是研究扬州寺观园林
历史源流和发展变迁的珍贵史料和活的实体,
为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了基本保障。经过文献查
阅和初步的实地调研,本研究筛选了16个保
存状态相对较好的扬州寺观作为研究对象
(表1),具体位置见图1所示。这其中琼花观、
旌忠寺、大明寺、法海寺、仙鹤寺、文峰寺、高旻
寺保存完好,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3 关于寺观园林研究的论文概述
国内学者对寺观园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寺观园林文化与意境的研究。如
金荷仙(1998)在对南北诸多寺庙园林进行
实地考察和参阅中国古典诗文、画论及园林
理论的基础上,从跨越空间与跨越时间两个
方面总结了寺庙园林表现意境的手段[4];居
阅时(2005)借助图片分析了苏州古典园林
中宗教题材的布置,以及抽象晦涩的宗教通
过建筑因素具象化并传达思想的手段[5];章
晓航(2010)专门研究了中国寺庙园林建筑
的文化内涵[6];何杨(2012)从寺庙建筑布
局、景观小品安排和植物配置等不同角度对
山林型寺庙园林空间的意境塑造进行了分析
71
Culture·History
文化·历史丨
72
HA 03/2019
表1 选定的扬州寺观园林概况
和研究[7];吴庆洲(2007)探讨了佛教文化对
中国山水名胜景观、城市名胜景观和园林艺术景观的影响[8];
方明(2006)归纳分析了湖湘寺观园林文学的表现形式、与园林意境的关系,以及禅宗下寺观园林文学的体现问题[9];杨琳艺(2011)通过禅宗美学在中日两国园林中的应用,分析了禅意创造在两国园林中存在的差异和原因[10];
周维琼(2007)论述了寺庙园林具有宗教性、人文性和景观性的特点[11];
贺赞(2007)简要介绍了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发展历史,阐述了佛教寺庙园林的生态文化特征[12]。
二是对寺观园林植物的研究。如金荷仙(2004)从儒释道对自然的态度、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方法、寺庙园林植物选择特点四个方面揭示了园林艺术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的奥秘[13];
叶海跃(2007)运用植物落学的方法,对南京地区十个寺庙园林的寺庭和寺园植物配置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评价了其植物落配置的特点和合理性,总结出寺庙园林造园艺术中植物景观与其空间构成方面所蕴含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对南京寺庙园林植物配置及植物景观的构建提出建议[14];
邵燕(2007)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镇江各寺庙园林植物典型植物落进行评价,总结了镇江寺庙园林在植物落构成方面的特点以及景观意境的表达手法,通过评价结果提出了镇江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不足[15];
陈瑞丹(2010)对北京15个寺庙园林树种进行了调查分析[16];
杨钊(2011)从植物景观营造的表现形式、彩配置、植物种类等方面,对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了分析[17];
董智伟(2008)探讨了中日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的普遍性及独特性[18];仇莉(2010)从前导空间、宗教生活空间、生活供应空间、园林游览空间等方面,介绍了佛教寺庙园林的景观特和常用的植物种类[19];王小玲(2010)总结了中国宗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特点[20];
宗桦(2015)探析了四川东部地区的寺观园林植物景观特;其他还有一些研究者对寺观园林植物进行了研究,这里不再一一赘述[21]。
三是对寺观园林空间格局和营造特的研究。如孙敏贞(1992)按园林位置、布局、功能的不同,将明清时期北京寺庙园林分成寺庙庭园、寺庙附属园林、
山林园林三种类型,
图1 选定寺观园林位置
并论述了这三种类型寺庙园林的造园手法及艺术特[22];赵鸣(2004)系统地阐述了传统思想对我国寺庙园林布局的影响[23];刘枫(2008)从福州寺庙园林的选址、造园理念、布局、建筑特、植物种类和配置手法、叠石、理水等方面,分析了福州寺庙园林的特[24];何信慧(2010)对比了江南佛寺园林与北方、岭南佛寺园林的异同,以杭州灵隐寺、苏州西园寺、宁波天童寺为例,从选址、布局、园林环境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分析了江南佛寺园林的造园特[25];潘伟(2011)运用AHP法,从道观园林的宏观格局、建筑、小品、水体、植物等层面,分析了道观园林道教特的营造手法[26];朱静宜(2012)以西湖寺观园林前导空间的形成、作用和营造为脉络,在对黄龙洞、灵隐寺、云栖竹径、虎跑寺和紫云洞等典型的西湖寺观园林的前导空间的分析比较之中,探究了前导空间的组织形式、水体和植被设计方法[27];李玲(2012)通过对中国汉传佛教山地寺庙的选址、影响寺庙环境空间的地形因素、空间布局、植物配置特、硬景元素等方面,分析总结了中国汉传佛教山地寺庙的营造特[28];魏彩霞(2012)从杭州寺观园林的选址、庭院的营造、建筑、植物、意境等方面,总结了杭州寺观园林的营造特[29];甘娜(2014)通过具象手法研究了寺观园林的选址、布局、道路、植物造景、意境等方面的营造特[30];陈一(2015)通过对雅安云峰寺空间布局、序列关系及园林设计手法的分析,总结了西蜀寺观园林的造园特[31]。
四是对寺观园林保护及利用的研究。如马云霞(2004)分析了云南寺观园林的环境特征及其保护发展策略[32];马晓强(2006)从寺观园林旅游的角度,分析了云南寺观园林保护与发展的策略[33];董小云(2007)分析了寺庙园林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归元禅寺为例提出了寺庙园林规划的方法和策略[34];陈连波(2008)分析了北京什刹海寺观的保护现状及利用方法;总体来说,这一部分的研究成果相对偏少[35]。
4 总结及研究展望
从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寺观园林的文化、意境、植物、营造特是研究者们多年来一直努力探索的热点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遗憾的是,当前在寺观园林的研究方面针对扬州寺观园林这一类型的专门研究较少,尤其对扬州寺观园林的历史源流和艺术特研究、以及系统的测绘分析比较缺乏。
因此,后续研究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对扬州寺观园林展开研究:一是对几个重点选定的扬州寺观园林进行现场调研与测绘,包括对园林整体及主体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绘制与整理,以及对常用植物种类和重点古树名木的统计、标记和分析,建立扬州寺观园林图谱;二是从选址、布局、建筑、叠山、理水、植物、文化等方面,对扬州寺观园林的景观意象、历史源流及艺术特征等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扬州寺观园林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
资料来源:
文中图表由作者提供。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1999.
[2] 陈从周.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M]. 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1.
[3] 欧阳兆熊,金安清. 水窗春呓.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4] 金荷仙. 寺庙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J]. 浙江林学
院学报,1998,15(4):450-455.
[5] 居阅时. 图解苏州古典园林宗教主题布置[J]. 中
外建筑,2005(2):66-69.
[6] 章晓航. 中国寺庙园林建筑的文化内涵[J]. 上海
城市管理,2010(1):81-83.
[7] 何杨. 山林型寺庙园林空间的意境塑造[J]. 浙江
万里学院学报,2010,25(4):67-70.
[8] 吴庆洲,吴锦江. 佛教文化与中国名胜园林景观
[J]. 中国园林,2007(7):73-77.
[9] 方明. 湖湘寺观园林文学研究[D]. 长沙:中南林
业科技大学,2006.
[10] 杨琳艺. 寺庙园林的禅意创造[J]. 旅游教育管理,
2011(10):50-51.
[11] 周维琼. 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景观探微[J]. 广东
园林,2007(4):5-7.
[12] 贺赞. 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生态文化特征及现实意
义[J]. 广东园林,2007(6):8-11.
[13] 金荷仙.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J]. 中国园林,
2004(12):50-56.
[14] 叶海跃. 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研究[D]. 南
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15] 邵燕. 镇江市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研究[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2007.
[16] 陈瑞丹. 北京15个寺庙园林树种调查初步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S1):
153-155. [17] 杨钊. 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研究[D]. 哈尔
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18] 董智伟,刘星. 探讨中日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的普
遍性及独特性[A].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全国会员
代表大会,2008.
[19] 宗桦,崔珩,傅娅. 四川东部地区寺观园林植物景
观特探析[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6):
107-112.
[20] 仇莉,王丹丹. 中国佛教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特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9(1):76-81. [21] 王小玲. 中国宗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初探[D]. 北
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22] 孙敏贞. 明清时期北京寺庙园林的几种类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4(4):67-76. [23] 赵鸣,张洁. 试论传统思想对我国寺庙园林布局
的影响[J]. 中国园林,2004(9):63-65. [24] 刘枫. 福州市寺庙园林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
大学,2008.
[25] 何信慧. 江南佛寺园林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
2010.
[26] 潘伟. 道观园林道教特评价和营造研究[D]. 泰
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
[27] 朱静宜,沈朝栋,柴明良. 杭州西湖寺观园林前导
空间分析[J]. 中国园林,2012(10):93-97. [28] 李玲. 中国汉传佛教山地寺庙的环境研究[D]. 北
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29] 魏彩霞. 杭州市寺观园林研究[D]. 杭州:浙江农
林大学,2012.
[30] 甘娜,陈其兵. 具象手法在寺观园林中的应用实
例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4,32(1):
117-120.
[31] 陈一,罗雨雁,赵春兰. 西蜀寺观园林景观空间解
析[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6):113-116.
[32] 马云霞. 云南寺观园林环境特征及其保护与发展
[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4.
[33] 马晓强,查昕. 云南寺观园林的保护与发展浅析
[J]. 建筑与规划,2006,20(1):19-23.
[34] 董小云. 基于旅游发展的寺庙园林及规划研究
[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35] 陈连波,郭倩. 北京寺观园林之什刹海寺观的保
护及利用[J]. 山东林业科技,2008(3):102-
103.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编号:17KJD220001)
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项目支持
作者信息:
禹文东,博士,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讲师, wdyu@yzu.edu
蔡 汉,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
(通讯作者)
73
Culture·History
文化·历史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