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交通科技与管理智慧交通与信息技术
1 标识系统的概念
1.1 标识系统的作用及构成
所谓“标识”就是指企业信息技术情报进行视觉设计传达的媒介和符号,其特征是形象化和符号化,易于通过识别和记忆,能够有效传达出特定的信息。标识系统由多种数据类型的标识组成,并从中可以整合企业不同的风格要素。标志系统分为显示不同类型信息的标志类型,一般分为方向、智能、标志和限制性规定。每种类型的徽标都有信息重要性的评级。
1.2 标识、标识系统和导视系统的关系
所谓“导视系统”,就是我们利用企业各种文化元素和方法,传达方向、位置、安全等信息,帮助提高人们可以了解从此地到达彼地并且他们知道路径的媒介进行系统。它是一个信息接口系统,结合了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是引导系统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寻路问题,传达的内容主要是空间信息。
标识管理系统是由多个不同类型企业标识信息进行一个统一规范化后形成,而导视系统又加入了本体彩、体型特点等软性引导。在内容上,阅卷制度大于阅卷制度,引导制度比阅卷制度丰富。
2 虹桥商务区空间的复杂性
2.1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复杂性
虹桥枢纽是现代交通方式的集中综合体。核心建筑体总建筑面积约160万m2,各交通方式之间无缝衔接。交通系统功能主义核心东西向呈轴线对称结构布局,由东至西分别是虹桥国际机场西航站楼、东交通管理中心、磁悬浮虹桥站、铁路虹桥站、西交通服务中心。交通设施建筑的各个部分构成了枢纽建筑。
一楼布局为西航站楼出发(候车)大厅、磁悬浮站大厅、火车站大厅和东西方公共通道等,一楼布局西航站楼到达大厅、磁悬浮和铁路轨道和站台等,地下布局地下隧道和地铁、磁悬浮、铁路、长途汽车地铁站大厅等,地下两三层为地铁站站台。枢纽竖向设计主要可以通过一个地下一层、垂直交通、地面二层来组织以及旅客流线,机场地面层、机场与磁浮系统之间的地面夹层起到重要辅助的作用。
2.2 商务区的空间特征
虹桥商务区的功能核心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及其延伸产业,如商务办公、商务金融、文化娱乐等。以虹桥枢纽为核心,中轴线地下空间为连接通道,虹桥商务区商业写字楼与枢纽连接方便。同时为加强电子商务发展楼宇系统之间及与枢纽城市之间的联系,另行建设了二层步廊项目和地下通道建设项目。整个步行网络分为相互连接的系统,如二楼人行通道、地下通道和地面广场,围绕虹桥枢纽西广场和商业核心区。
在虹桥商务区范围内,中心的个人银行业务使用强度最高,其次是商业核心区和中心的枢纽区,它们是商业核心区的内部区域。由于企业存在着很高的人流密度,标识管理系统的规划进行设计就非常重要了。
3 标识系统的整合
3.1 标识整合的必要性
标识统一规范成标识系统,融合是必要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更是如此。虹桥枢纽的核心建筑包括航站楼、东方交通中心、磁浮站、火车站和地铁,其中地铁和火车站在标识设计方面有较为严格的行业标准。因此,枢纽区标识设计的重点是整合各个标识子系统,强化共性,弱化特殊性。虹桥枢纽区域发展需要一个突出交通系统功能,避免企业商业广告的干扰;而进入电子商务活动区域后,也要保持人流主流线的通畅便捷,同时又可安排一些传统商业广告,以彰显商业管理功能。因此,在枢纽和商务区的行人识别系统既需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又需要一定程度的多样性。不同的开发商或商家可以把握差异,但统一性需要整合在一起,比如命名目的地、楼层等。因此,在商务区,标识管理系统(甚至我们应该可以说是导视系统)需要进行整合的内容提供更多,形式更丰富。
3.2 枢纽目的地命名的整合
识别按功能可分为目的地识别、定向识别和信息识别。
图1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楼层命名示意图
在虹桥枢纽设计上,终点站、磁悬浮、高铁、交通中心连接为一体,对于楼层代码必须进行综合命名。将相互联通
虹桥商务区人行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陈声凯
(上海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1108)
摘 要:虹桥商务区东至S20外环高速,西至沪杭铁路外环线,南至G50沪渝高速公路,北至北翟高架路,规划面积26.3 km2。虹桥商务发展区内最主要的功能基础设施是虹桥综合分析交通运输枢纽,它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陆上交通管理方式。虹桥商务区以虹桥综合发展交通枢纽为依托,构建高端电子商务区,这是因为涉及企业大量研究人员步行流动的区域。如何规划设计标识系统,虹桥商务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实施效果反馈尚佳。现就有关情况作一概述,并提出适当的讨论思考,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标识系统;导视系统;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区空间;地下空间
交通科技与管理
15
智慧交通与信息技术
的主要通过楼层命名为城市地下进行一层、一层、二层和三层,而把企业仅在中国某一处建筑内独有的楼层命名为夹层,保证会计信息的统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楼层命名见图1。
同样,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东运中心、机场航站楼连接为一体,如果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将出入口名称重复出现,造成乘客混淆。因此,标识设计对出入口进行了统一的命名,车库也根据此原则编号P5~P8,如图2
所示。
图2 虹桥枢纽对外出入口编号及车库命名
3.3 枢纽标识风格的整合
枢纽内铁路虹桥站的标识系统设计发展要求学生遵守中国铁路蓝进绿出的用原则,地铁站进行标识则遵循上海市一贯的白进黄出的设计,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地铁运营线路2号线的绿企业标志及10号线的粉标志。枢纽标识系统设计的彩可以整合将这些具有特殊环境彩的使用管理范围限定在火车站大门的内部和地铁付费区的内部,保证社会公共交通换乘区的标识以黑白为主,通过对用的限制中国避免了衔接时可能需要引起的混乱。同时,通过彩突出了公共换乘区域的重点,并通过彩突出了三个主要换乘终端--航站楼、磁浮站和火车站。3.4 商务区标识系统的整合尝试
虹桥商务区管理工作委员会编制了标识导则和标准化手册,对标识信息系统可以设置原则进行了相关规定。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相关性,引导标志应按等级顺序排列在:主要目的地、街道、公共广场、公共设施附近、人流交叉口的水平和垂直流动、主分布水平流、地下空间轴通道和主、次通道和交汇点交叉口、分流口。同时规定地下通道应保持相应的引导密度(20 m~30 m),以保证信息与视觉可达性的一致性;
公共通道以公示为主,同时兼顾商业标识。
3 地下空间命名
图4 地下空间局部分层命名
由于电子商务区核心区空中、地面、地下发展空间异常情况复杂,以及社会人们在行进过程中对空间认知的局限性,有必要对自己相应区域活动进行命名编码。如地下空间(地下通道)名称见图3,地下空间局部层名称见图4。
4 标识系统的重点分析
4.1 标识系统的设计原则
一般来说,导向标识系统的规划布局有四个原则:功能导向、连续导向、层次导向和适量导向。在这个社会基本原则基础上,根据适用地点的具体实际情况,考虑侧重点,提出问题进一步的规划进行设计教学理念。
一套社会科学完备的导向标识管理系统,应该使首次进入我们使用网络环境的每个人可以借助该系统的导向指引功能轻松地在空间发展环境里进行相对应的活动。调查表明,高效、完善的导标系统可使环境
空间运行效率提高30%[1],在空间运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衡量每个要素的重要性时,标识的效率应该始终是第一位的。4.2 标识引导要突出重点
虹桥枢纽的设计中始终没有强调把交通系统功能可以放在中国首位,把标识的可识别性放在世界首位,保证一个重要的主流程标识垂直于流线视线方向,占据最居中的位置,广告、店面应处于不同流线一侧,或者其他平行于流线问题设置。在颜、亮度等方面,尽量让主要流程信息最醒目。
5 问题探讨与建议
5.1 从导视系统的高度规划设计标识系统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公共步行空间的流通不能充分体现出路线的识别性和便捷性。同时,公共步行空间的多个国家开发学生主体并未进行严格遵循导则实施。最终使用反馈很差,尤其是在地下空间。主要原因是地下空间更难导航。
因此,建议标识管理专业学生参与设计方案前期,在建筑总平面和空间结构布局时进行研究视线分析,优化流线和空间发展规划,提高学习空间的识别和标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公共步行区域政策建议流线见图6)。同时,建议从视角系统高度设计识别专业,从复杂巨型系统规划阶段或人流聚集的城市功能区(如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引入指导系统。标识系统和导览系统的应用适应性和需求
如图7所示,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拟导览系统的设计内容如图8所示。导览系统对建筑彩、设计特、材料等方面的识别提出了更多要求和建议,以提高空间运营效率。
16
交通科技与管理
智慧交通与信息技术
5 虹桥枢纽换乘流线示例
6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公共步行空间建议流线
汽车徽标
7 标识系统和导视系统适用性和要求
图8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导视系统建议内容5.2 标识系统的受众与环境要求
公共文化空间标识管理系统要考虑的因素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目标人。说到底,标志系统设计的初衷应该是以人为本,让人们可以在没有信息概念的情况下掌握方向信息、位置信息、文字信息和数据信息。就公共空间标记制度而言,并没有特定的目标体。标识管理系统的类型风格要考虑受众分析问题。如果是针对没有文化的人,颜可能比文字和符号更重要。对于有一点文化的人来说,文字和符号有更清晰的含义。对于企业文化发展程度具有较高的人,更加全面的信息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而公共空间引导系统,更多的是信息沟通与设计美学的有机结合,这是实现设计的最终目标,自然其受众是素养和体验的人。
6 结语
在标识规划布局的设计中要注意与空间环境的要求相匹配。例如:交通枢纽人流量大,要求学生快速发展高效地使用,此时的导向标识管理系统更注重功能性,设计的各节点均以提高我们使用工作效率为主,系统的规划布置要做到醒目、易识别,快速、行之有效地将人流引导到相应目的地;商业网络购物
市场空间学习环境问题与其他类别空间分析不同,除了需要保证我国部分没有必要功能的使用教学效率外,在顾客消费活动过程中的引导效率方面可以选择适当减弱,以增加顾客在空间的停留时间,提高中国商业购物的购买机率。
参考文献:
[1]全球经典标识与导视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
注:图1、2、5、6、7、9直接引自有关规划设计文件。
(上接第9页)
道运营部门的集中管理,相信在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推用。
参考文献:
[1]李亚.移动支付在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3):70+74.
[2]王志刚.移动支付在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通信,2020(3):253-254.
[3]王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互联网移动支付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11):122-123.
[4]李皓东.移动支付在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通讯世界,2019,26(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