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记录仪专利技术综述
作者:***
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24期
        【摘 要】行车记录仪因为能够及时记录当前情况,划清责任归属,为交通现象或事故提供重要依据,因而成为重要的车载设备之一。本文对行车记录仪相关领域的专利进行了数据分析,对该领域的技术脉络进行梳理,充分解剖了各重要申请人对于市场发展和专利布局的战略。
        【关键词】行车记录仪;专利;综述
        中图分类号: U4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4-0223-002
        DOI:10.19694/jki.issn2095-2457.2018.24.107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汽车保有量的日渐增加,相关的电子设备也随之发展,其中,行车记录仪因为能够及时记录当前情况,划清责任归属,为交通现象或事故提供重要依据,因而成为重要的车载设备之一。在2010年之后,面对庞大的市场基数和用户需求,行车记录仪的发展也进入了井喷期。
        本文对行车记录仪相关领域的专利进行了数据分析,了解相关领域涉及的技术分支。并对各技术分支的技术发展路线、申请趋势、申请分类、重要申请人等进行了分析,充分解剖了各重要申请人对于市场发展和专利布局的战略,希冀对该领域业者提供一些参考。
        1 行车记录仪相关专利总体分析
        1.1 申请量趋势
        在2010年之前,全球关于行车记录仪的专利申请量一直没有超过50个,其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即专利的萌芽期。在2011年之后,关于行车记录仪的专利申请量以上一年的若干倍数增长,其处在一个爆炸式增长阶段,尤其在2015年,相关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达到了665件的顶峰状态。并且在2017年进一步增长到800余件。
        1.2 IPC分类号分布
        本领域所有申请涉及的IPC分类号的分布[1],其中,有38.2%的申请涉及分类号G07C5/08,此分类号下的申请主要以与运载工具相关的部件和参数读取模块,诸如行车记录仪、车载音响和导航仪的绝大部分申请均在此分类号下。排名第二的是H04N7/18,与图像处理算法相关的申请(如对采集的图像曝光过度进行亮度处理、对大雾天气下采集的图像进行图像去雾处理等)有相当一部分隶属于这一分类号。B60R11/02和B60R11/04分别位列第3和第4,此分类号下包含与车辆部件结构相关(如行车记录仪、车载音响和导航仪的固定装置、供电装置或通话装置的结构等)的申请。
        由此可见,本领域的专利主要包含装置结构和图像算法/流程/模块处理两个较大的分支,其中第一分支还包含行车记录仪的固定装置或方法、行车记录仪外形适配修改等。在第二分支图像算法/流程/模块处理下还包含对采集图像的优化、对数据处理流程的优化[2]。
        1.3 重要申请人概述
        通常来说,申请的专利数量较多的申请人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强,或具备相当的技术优势。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与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以27件并列第一。排名第二的是深圳车宝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凯立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占据,其分别申请了26件申请。排名第三的是Smartdrive system Inc(智能驾驶系统公司),是来自美国的汽车公司,其在世界范围内申请了23件申请。
        不难得出,申请量前三的申请人均为我国企业,这意味着我国在行车记录仪相关领域的专利申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行车记录仪相关专利重要申请人分析
        2.1 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均为奇虎360有限公司CEO周鸿祎旗下的公司。需要说明的是,该公司在业界闻名的并不是行车记录仪,而是网络安全相关的软件研发。一直到2014年,该公司才在行车记录仪领域提出了第一个申请,关于行车记录的传输方法、行车记录仪及系统(申请号CN201410408834),在2015年-2016年期间,该公司开始大规模提交相关领域的申请,其中有28件涉及图像算法/流程/模块处理,仅有4件涉及
装置结构。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该公司以计算机网络相关产品作为其市场发展的重点方向,因此在图像优化或是功能模块优化上具备一定的技术储备,由于该公司的申请集中在2015-2016年,考虑到专利审查的滞后性,这些已经公开的申请有可能还尚未进入实质审查状态,因此,其在本领域未来的专利布局中可能占有一席之地。事实上,该公司旗下的360行车记录仪系列产品已经在国内的行车记录仪市场中有一定的地位,在2016年的行车记录仪销量市场占比达到了7.4%,排行高居第4名,仅次于凯立德(11.1%)、泰鹿(10.9%)和中恒(7.7%)[3]。
        2.2 深圳车宝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奔驰宝马
        深圳车宝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该公司主业涵盖了几乎所有与车辆后装相关的设备与方法,是车载GPS、显示器、后座娱乐、行车记录仪的制造商和供应商。2013年,该公司开始了对行车记录仪和导航仪的相关研发,并在2015年开始提交相关领域的申请。该公司相关领域专利无一例外全部涉及装置结构技术分支。也因此,该公司的相关申请除了一件涉及画面投射的申请尚处在公开状态之外,其余申请已全部授权。从统计数据来看,该公司的申请主要针对不同车型挡风玻璃,设计不同的适配固定件。如申请号CN20152
0644079适配宝马车,CN201520642025适配奔驰GLK车,CN201520642024适配奥迪车等。在2016年期间,该公司又陆续申请了能够适配其他车型的行车记录仪,绝大部分均是基于卡接装置对行车记录仪与内后视镜进行固定。
        综上所述,该公司申请的主要方向还是在装置结构技术分支方面,与奇虎公司注重图像算法/流程/模块处理不同。但需要指出的是,该公司目前在我国行车记录仪市场中的占比并不高,其主体发展方向依然在于车载导航仪、车载娱乐装置和行车记录仪之间的结合。
        2.3 深圳市凯立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凯立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比前述的几个公司早将近十年,是国内最早的电子地图、导航系统和车载智能终端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其连续十一年取得车载导航地图市场占有率第一,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车载设备实际用户超过3000万。且其在2016年行车记录仪市场的占比达到了11.1%,是当之无愧的业界第一把交椅。该公司在行车记录仪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达到了72件,其中绝大部分专利都是专注于流程算法处理。
        综上所述,凯立德在相关领域中的各个技术分支均有涉及(如CN201420419497用于遥
控操作行车记录仪、CN2015101991788用于使用智能手机操作行车记录仪、CN201610489939用于自动化调整摄影角度),且主动结合其他领域的先进企业以进行技术整合(如在2014年,凯立德与中国平安与小米科技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获得前者的车辆相关险种的用户大数据的同时,也完成了和小米的相关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2017年1季度,凯立德在行车记录仪的市场占比已经上升到13.4%,凭借着如此优渥的市场份额,并伴随着更多相关申请的公开和实质审查,有理由相信凯立德在本领域的地位应该在未来的3-5年内不会受到太大的威胁。
        2.4 Smartdrive system Inc(智能驾驶系统公司,美国)
        Smartdrive system Inc(智能驾驶系统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关于行驶安全和燃料管理控制的公司,致力于运载工具(包括轿车,火车和卡车等)零部件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其在世界范围内申请了31件与行车记录仪相关的申请,是本领域实际申请量最大且申请时间最早的申请人(该公司早在2005年就已经提出了相关申请)。该公司早期申请都是关于对现有行车记录仪的存储问题进行的改良,如关于应急视频录像存储(GB20080011338)、视频上传(US20050296906)等。2012年后,该公司开始研发从第三方的系统捕获图像以及
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不过大多数依然是基于前述申请的同族申请。不同于其他公司的是,该公司没有任何关于装置结构的申请,全部都是关于图像算法/流程/模块处理的申请,其中有21件授权,21件尚未授权,包含了在各方面的优化。
        该公司主要申请都是在2010年之前,中间经历过3年的蛰伏期,在2014年从新开始递交相关的专利申请,但后续的申请量远不及其他几个重要申请人。这是由于该公司的研发重心依然在于安全驾驶和燃油管控方面(其在行车记录仪相关领域投递的申请大约在总申请量中占比为50%),因此该公司在未来的关于本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并不会太可观,但该公司相较于其他公司早将近十年开始专利布局且其中大部分已授权,专利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因而我国相关业者在进行专利布局时,该公司应该是一个较为难缠的对手。
        3 结语
        本文对与行车记录仪相关的技术分支发展、专利申请趋势、专利申请分布和重要申请人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行车记录仪经过了将近50年的发展,从过去单纯的作为行使数据的记录装置,渐渐演变成与手机、电脑或其他智能电子装置相关的多装置整合的联合系统。虽然早期申请以外国申请人为主,且核心技术绝大多数也是由外国申请人提出的。但就
目前而言,早期的外国申请人在当今并没有以行车记录仪领域作为其重点发展方向。我国相关申请人起步较晚,经过近几年的专利申请和市场布局,已经具备一定的专利布局规模,并成功成为了该领域市场的中坚力量。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相关专利大多是在既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或革新,缺乏进阶性的创新技术。这还需要相关业者继续努力,提高自身专利申请质量。
        【参考文献】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专利分类表[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指南[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3]丁兆威等.智能行车记录仪市场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安全》.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