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争端下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研究
作者:郭欣然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8期
        [提要] 中美贸易争端影响两国的第二产业。汽车制造业作为两国工业生产的重要支柱极具代表性和研究价值。本文探究中美贸易争端产生的两个原因——贸易保护主义和双重标准,基于吉利汽车在面对中美贸易冲突时的路径选择与企业行为,就推动科技创新、树立自有品牌和完善售后服务等三个方面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中美贸易;汽车制造;贸易争端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6月15日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就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这过程中,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争端与摩擦。中美两国间的长期逆差对美国而言存在不少弊端。而美方对中方采取的贸易壁垒更是加剧了中美双方的摩擦,是造成两国经济
贸易关系发展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密集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都促使汽车制造业成为本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数量持续增加,有关数据表明:“截至2017年9月,我国汽车行业的企业数量达到14,620家,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3.8%”。
        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在2019年对我国乘用车市场的评价,继2018年整体销量下跌4%后,乘用车销量在2019年依然表现不佳销售量下跌10%。中美贸易争端引致的不确定经济因素使得消费者的信心恶化,以及中国各主要城市地方政府在短时间内加快实施新排放标准都是汽车市场需求下降的主因。
        一、中美贸易争端产生的原因
        探究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应对政策和发展方向,首先就要出中美贸易争端的产生原因。当下中美贸易争端产生的表面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一)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一直都对发展中国家有所限制,针对中国制造业的政策倾向尤其严重。从宏观角度分析,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来,美国在世界经济市场上大多扮演
着需求者的角,中国则是努力满足需求的优秀供给者。体现在两国贸易往来中,就是双方长期贸易差额巨大——中国处于顺差,美国则处于逆差状态。以本文所讨论的汽车制造行业为例,美国联邦政府以及各州政府为了缓解美国的汽车企业对于丢失本国市场份额的不平态度,维护美方商人的利益,采取了提高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措施。早在2009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对中国汽车制造企业进行制裁,对部分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车型加征从价特别关税,这对中国车企而言是非常大的打击。同时,绿壁垒也是中美贸易争端中,美方对于我国汽车制造企业造成的困扰。2007年吉利集团第一次希望进军美国市场时,由于在废气检测方面未达标准,计划被迫推迟。
        两国的贸易争端不仅仅使得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陷入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汽车生产过程中,各零部件的替代性很强,中国民族品牌已然具备了零部件生产和整车装配的完整体系。若两国间的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美国车企将受到来自其他各国同行在中国境内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在汽车制造行业有重大优势的德国和日本汽车企业。同时,受美方加征关税的影响,一部分原本出口至美国的中国汽车企业选择将主要市场撤回国内。来自多边的压力会使美国车企失去在中国的竞争力,业务将遭受重创。
        (二)美国偏重双重标准,希望他国对美国企业开放包容,但又不希望美国市场被他国企业占据。政治考量往往渗透在美国政府的经济决策中。从“马歇尔计划”开始,美国政府就希望借以经济手段来对其他国家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在国际上的绝对话语权。在中美贸易争端当中,美方要求中国全面推翻产业政策,不对美国单边提高关税采取任何反制。然而,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实际上包含着狭隘的重商主义,根本上是为了维护美国本土公司的利益,对改善全球贸易规则没有任何帮助。
        同时,自特朗普任美国总统以来,联邦政府秉持“美国优先”原则,奉行本国利益至上,对于多边往来并不看重。不仅退出了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和协定,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甚至宣布暂停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资金。这对国际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多边贸易体系遭到破坏,不利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美国在双边谈判中发挥其政治与经济地位的绝对优势,对贸易伙伴施以压力。在中美双方的贸易往来中,美方希望可以重振本国的制造业,改善国内就业环境,而中国长久以来依靠着丰富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开拓外国市场,双方就此产生了不一致。美国政府希望制造业工厂回流,这对中国的第二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代表的企业会出现成本增加、订单减少等问题,减产、停产甚至歇业都将会是中国汽车制造企业要面临的问题。
        二、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发展路径
        虽然没有赶上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步伐,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制造业进步明显。我国已然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新车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吉利、长城等中国品牌也明确了向世界中高端汽车市场进军的目标。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背景下,我国汽车制造业为了维持自身发展水平,需要做出一定的转变。
        (一)打造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优势,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纵观世界发展史,经济强国背后一定有技术的支撑。国际竞争背后的较量是科技创新能力的体现。从珠三角经济圈到长三角城市,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一带一路”全方位开放,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依靠着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科技创新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词,在汽车制造行业,新能源就是关键词之一。目前,各国的汽车企业还在对其进行探索,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新能源汽车仍处于试验阶段和小规模应用阶段。
        我国政府出台了很多的相关政策,以鼓励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研发,促进在新能源汽车在全国的推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吉利汽车为代表的本土汽车品牌也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努力發展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吉利大胆提出了“蓝吉利行动”战略,计划到2020
年产销量达到200万辆,其中新能源产品占比达到90%。
沃尔沃是哪国的品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索洛模型中,技术对于生产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我国车企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转变生产理念,加大R&D投入,推动企业生产技术升级。从2007年,吉利控股开始战略转型,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并将研发支出占收入比保持在5%~7%。在2017年,吉利汽车集团在R&D上的投入较上一年增加了598%,它的发展战略从“低价取胜”转向了“技术领先”与“品质领先”,顺应产业改革大势,谋求自身转型。吉利集团不仅仅把重心放在基础的汽车制造上,还在不断探索更前沿的汽车制造技术——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和飞行汽车技术。吉利汽车坚持多元化的新能源发展战略,通过与沃尔沃的技术协同,取得了数百项核心专利。为中国汽车企业实现全部自主研发的新能源体系提供了良好示范。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新技术新能源方面潜力巨大,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力。
        美国自二战以后,一直在科学技术领域享有绝对优势,特朗普政府希望美国制造业回流,会对劳动力廉价国家的就业产生一定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不仅仅有来自美国本土的竞争压力,还受到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市场的挤压。国内的汽车制造行业想要在贸易争端下提高自己的优势,必须要投入人力和资本,掌握本行业的核心技术,推动我国从整车装配为主,转而发展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更多环节。
        (二)提高制造标准建设自有品牌,争取海外市场占有率。我国汽车出口企业众多,堪称世界之最,但各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几乎是相同品类,存在同质化问题。各出口企业之间的高度竞争,在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势必会影响到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在美市场份额,进而对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产生影响。北美市场缩水,我国汽车企业转而拓展潜力巨大的亚欧国际市场。自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有15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我国签署贸易合作文件,合作领域包括交通运输、卫星通讯、金融保险等行业。我国对外经济持续发展,沿线国家的经济水平也有所提升,达到了“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吉利集团从单一产品贸易“走出去”的思维逐渐转向产品、技术、人才共同输出的产业战略布局。以吉利集团在白俄罗斯建立的“白俄吉利CKD工厂”为例,这是中国与白俄罗斯的首个汽车合资项目,也是白俄罗斯国内目前唯一运营中的乘用车生产企业。这一项目不仅让中白双方的联系更加紧密,发挥比较优势,对双方而言是互惠共赢的结果。同时,对我国汽车企业而言,扩大了市场,深度参与了当地工业化,实现了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战略布局。我国的汽车制造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利用中国首创的国际合作新模式——“第三方市场合作”,在时代潮流中顺势而上。
        中东、俄罗斯、北非和拉美等地区是我国汽车品牌的主要出口市场,与德系、日系汽车相比,我国汽车品牌也具有一定知名度,但主要依靠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高性价比是我国车企的市场标签,质量决定市场,我国的汽车制造企业应当向德国汽车制造工业标准看齐,用品质为建设自有品牌积攒口碑。吉利集团旗下的领克是目前较为成熟的自主高端品牌,然而领克搭载的仍然是沃尔沃的技术,在2013年9月双方更是在瑞典建立了一个联合研发中心(CEVT)。由此可见,我国汽车企业在独立研发上仍然存在障碍,可以通过向优质对手技术上的学习逐步转型来推动自主品牌的发展。
        (三)健全售后服务体系,降低售后服务收费。在汽车制造业的售后市场,随着上下游的不断整合,汽车制造企业通常需要直接对接不同类型的客户,包括经销商、零售店、汽车维修厂、连锁店或者终端消费者。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才生产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提出要将汽车工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整个行业起步较晚,所以当我国汽车制造业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时,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众多汽车强国如德国、美国、日本,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而我国企业面临缺乏专业的国际管理人员这一问题,在国际市场上的售后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可以用粗放型来形容,并不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
        汽车对于多数家庭而言,是一种较为耐用的消费品,除去汽车本身的质量,售后服务也是影响汽车制造行业销量的重要因素。高效、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正是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内多数企业所缺失的。在中美贸易争端中,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存在售后体系的不完整性,相对于其他劳动力廉价的国家的优势在于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客户服务能力。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企业逐渐意识到售后服务在整个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在努力提高售后质量。据最新的J.D.power公司公布的中国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吉利J.D.POWER售后服务满意度(CSI)达到735分,超过了大众、通用等很多合资品牌,也是前十名中唯一的自主品牌,连续5年保持在高满意度区域。我国的汽车制造企业应标准化与规范化售后服务团队,努力对自己的客户数据库进行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管理,把服务营销纳入企业发展的中心。服务营销所代表的后端营销,不仅是为已经建立联系的客户提供增值性服务,也是在开发潜在的客户体。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中美贸易的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给美国本土制造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因而美方坚持贸易保护主义打击中国企业;二是中国
暂时处于相对劣势的技术知识领域,美方利用技术壁垒对中国汽车制造企业进行进口管制,同时在新技术发展时期增加对中国企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