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麵薦
设计•研究
正面碰撞中假人伤害分析及安全带系统改进研究
张蒙蒙杨诚代宁戴国梅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
摘要:通过分析正面碰撞时对乘员的损伤评价准则,研究正面碰撞中约束系 统对假人受伤的影响因素,以某款卡车为对象,对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进行分析,建
立约束系统仿真模型,对安全带约束系统进行改进及实验验证,将乘员伤害程度降
到最低。
关键词:正面碰撞安全带固定点约束系统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 加,交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如何降低事故发生 率以及事故的严重程度,保障交通安全,成为目前 研究的热点。汽车安全带是车辆被动安全的关键 部件,交通事故中安全带能够避免和减轻乘员受 到伤害,有效地保护乘员安全,因此汽车安全带的 性能一直备受关注,优化改进安全带系统尤为重 要。
2假人伤害分析
汽车发生碰撞时,乘员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 伤害。本文主要研究安全带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伤 害,通过解剖学上的 AIS(Abbreviated Injury Scale)简略损伤标准,去衡量乘员受到的损伤程度,如表 1所示。这些伤害准则主要是依靠生物力学技术,根据乘员力学模型试验中的加速度、力、位移和速 度等参数,建立乘员头部伤害、胸部伤害、大腿伤 害、完全伤害等标准。
2.1头部伤害
在碰撞前期,颈部在胸部的带动下向前做减
表1A IS等级标准
A I S等级损伤程度
0无损伤
1轻度损伤
2中度损伤
3较重损伤
4严重损伤
5危重损伤
6致命损伤
速运动并下扑,颈部对头部产生一个向后的力、向下的力以及向前的弯矩。在向前继续运动的过程 中,头部会受到一个接触外力,主要是由于胸部受 安全带拉力对头部产生作用力的结果%头部伤害 主要包括了头骨骨折、弥散性脑损伤等。我国采用 的头部伤害评价指数参照的是美国FMVSS208法 规中提出的HIC(Head Injury Criterion)头部伤害评 价指数,HIC通过头部的合成加速度响应在一定 时间段内积分求得,要求在正面碰撞过程中假人 头部伤害指数(HIC)值不得大于1000。
2.2胸部伤害
图1仿真结果图
图2
车身抗撞型结构优化图
图3
安全带固定点结构优化
正面碰撞过程中,人体胸部会受到较多的压 力,且受力过程相对比较复杂,不但受到安全带织 带对乘员胸部的勒压,安全气囊点爆对身体的冲 击伤害,还包括乘员胸部与汽车方向盘、车门、内 饰件等发生二次碰撞|21。胸部伤害评价标准主要包 括三个方面:胸部3m S 合成加速度、胸部压缩变形 量以及胸部粘性指数VC 。其中胸部最大压缩量能 够更准确地反映胸部的受伤程度,当成年人胸部 变形28% ~ 35%,儿童胸部变形在25%时,将导致 AIS 3级损伤;当最大压缩比(肋骨压缩量与胸腔 原始宽度的比值)为38.4%时,造成AIS 4级以上 损伤的几率是25%。一般在前碰撞中乘员胸部变 形量的耐受度为40mm ~ 90mm ,法规要求,在正面 碰撞过程中假人胸部挤压变形量含75mm 。2.3大腿伤害
正面碰撞时,车内乘员的臀部在座椅上会发 生滑动,两条大腿需要支撑身体的瞬时冲击力,W
此引起下肢损伤的机会较多,包括下肢被夹在仪 表板与底板之间,夹在刹车踏板下面,与刹车踏板 接触以及脚从刹车踏板上滑落并与底板接触等。 这股冲击力往往造成乘员的膝关节、大腿骨等部 分受到
严重损伤。大腿伤害标准一般选取大腿骨 的轴向受力情况作为评价依据,法规要求,在正面 碰撞过程中假人左右每条大腿骨的轴向合力均不 应大于10kN 。
3安全带系统中假人伤害影响因素
3.1安全带固定点强度
汽车安全带有两点式和三点式两种,目前大
部分汽车都采用3点式安全带。安全带的布置形 式主要分布在座椅上、车身底板上和车身侧围。根 据法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承受试验要求的载 荷情况下,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必须要保证安全 带不会出现脱落的情况,但允许固定点或者周围
区域产生永久变形或者裂纹,且规定安全带上固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力值-变形F-L  (kNiwi )
•钢板3
图4安全带安装组板的拉伸性能检测
定点在受力方向的位移不得超过一定的范围I 因 此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求车身结构具有一定的抗 撞性,主要是指汽车在碰撞期间确保乘员与行人 在碰撞后有安全逃逸与救援的能力。在正面碰撞 过程中,车身结构会接受较大的动能,以此为车辆 内部提供一定的刚性14]。
3.2不同类型安全带对假人损伤影响
安全带兼具紧急锁止功能的同时,又包括预 紧和限力装置。其中预紧装置主要是通过提前消 除约束系统间隙,有效减少乘员位移空隙带来地 不必要的伤害气限力装置主要是通过限力结构在 达到一定值时,允许释放部分的织带,使得降低肩 带力值,减少乘员的伤害和方便乘员锁扣拔出而 远离事故现场。因此可以得知,在正面碰撞过程 中,没有预紧和限力的安全带假人损伤情况最差, 其次是只有预紧的安全带,再其次是只有限力的 安全带,有预紧和限力的安全带假人损伤最小%
4安全带系统改进研究
4.1问题描述及原因分析
汽车安全带本文研究选用国内某N 1类车型副驾三点式
安全带为模型,安全带的固定点分别在车身侧围 和底板上,借助有限元的方法模拟假人胸部、腰部 分别施加13500N 载荷时,对安全带固定点进行强
度分析。图1仿真结果显示该车身未达到抗撞性, 副驾驶安全带下固定点位于车身底板上,车身底 板被拉脱,导致安全带失效。4.2安全带系统优化及台车验证 4.2.1安全带系统优化
针对某车型仿真提出下列优化方案:1)
车身抗撞性优化。副驾驶座椅地板增加8
颗螺栓加强,如图2所示。
2)
安全带固定点优化。在安全带连接板支架
变形较大位置,保持原结构不变,上下各增加两块 DC 01,厚度为2mm 的加强板,如图3所7K 。经过试 验验证,安全带固定点可以达到承载力13500N 的 要求,安装组板的拉伸性能报告如图4所示,其中 拉力平均值21.805kN ,标准差0.37。安全带固定点 根据上述优化方案,仿真分析如图5所示,其中车 身应变0.1,安全带固定点应变为0.3。
3)
安全带配置优化。安全带采用限力式结构,
主要是卷收器芯轴组件中增加一根具有恒定载荷 的扭力杆,分别与轴头和芯轴刚性连接,织带拉出 时,轴头固定,芯轴转动,从而带动扭力杆扭动,吸 收能量,降低肩带力值,如图6所示。4.2.2台车验证
安全带约束系统仿真分析为台车试验提供了
1 2
钢钢3
1
5
图5仿真分析结论
图6单级限力式安全带
优化方向,本文在针对安全带结构改进优化的基 础上,采用滑台试验进行验证。安装带总成按照某 车型实际装配固定,如图7所示,要求按照标准中 50km/h的碰撞速度和35~40g的碰撞减速度,记 录假人躯干、臀部的移动距离,并且试验结束后假 人不应该出现异常姿态,安全带的承载部分不得 产生影响其他功能的变形、损坏和断裂,带扣应能 正常开启。
滑车试验碰撞速度设定为50.5km/h,碰撞减 速度设定为31g,测量假人躯干移动距离为170mm,假人臀部移动距离为115mm,停车距离为 410mm,带扣锁插入开启正常,卷收器拉出卷收自 如,基本功能未出现失效现象,相关件无损伤。
5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乘员伤害 的各项评价指标,对安全带系统中假人伤害因素 进行研究,并以某车型的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及安 全带类型为基础,对安全带系统中固定点强度和 类型进行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有助于提升整车 开发时安全带系统改进。
图7某车型安全带实际装配方式
参考文献
1黄强,李三红,李润晗,等.某车型正面碰 撞乘员颈部保护性能提升[J].汽车科技,2019, (2) :40-44.
2葛如海,肖建中,张苏秀.汽车安全带预紧 限力系统对前排乘员的保护性研究[J].重庆理工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2(2):17-23.
3 方月娇.某M V P车型安全带固定点结构 的优化[J].内燃机与配件,2019,(2) :47-49.
4肖国钰,韦慧红,杨风明.某车型汽车安全 带固定点结构优化设计[J].工业技术创新,2016,3 (3):477-480.
5曹立波,欧阳志高,郜亢,等.主动预紧式 安全带控制系统的实现U].汽车工程,2016,38(11): 1300-1304.
6王树风,李志豪,刘宗锋.不同约束下乘员 在车辆正碰中损伤概率预测〇].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29(7) :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