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大都市地区经历了以郊区蔓延为主要模式的大规模空间扩展过程,逐渐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1990年代初,基于对郊区蔓延的深刻反思,美国逐渐兴起了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新传统主义规划(Neo-traditional Planning),即后来演变为更广为人知的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的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的、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顺应了美国社会注重文化传统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得到了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在商业上也颇为成功,可以称为是近年来美国城市设计领域的主流流派,其影响已远不止于美国国界。
Peter Calthorpe是新城市主义的核心人物之一。作为以美国加州为基地的开业设计师,他数年来一直致力于大都市地区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986年曾与他人合作出版了《可持续发展的社区》(Sustainable Communities)一书。1996年他被《新闻周刊》列为25个“最锐利的创新者”之一。Peter Calthorpe所著的《下一代美国大都市地区:生态、社区和美国之梦》
一书是新城市主义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该书在分析郊区蔓延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及其根源的基础上,结合保护生态环境和营造宜人社区的理念,建构了大都市地区的新发展模式——公共交通主导的发展单元(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该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强调采取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在区域的层面上,整合公共交通与土地使用模式的关系,以形成更为紧凑的区域空间形态。
全书正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下一代美国大都市地区”,开宗明义,提出了以TOD替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并在剖析蔓延导致的问题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的同时,论证了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第二部分“准则”,为TOD制订了一整套详尽而又具体的准则,包括定义、指导原则、生态与保护区、商业中心区、居住区、次级地区(Secondary Areas)、公园、广场与公建、街道与交通系统、步行与自行车系统、公交系统和停车场地配置要求等十一项内容。第三部分“工程实践”,介绍了采用TOD模式的若干应用实例,包括区域规划、车站地区规划、新邻里规划和城镇与新城规划四种类型。
从二战期间开始,美国人为了拥有私密性、机动性、安全性和私有住宅的梦想而大规模迁往郊区。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以郊区蔓延为主要方式的增长过程之后,美国大都市地区的
经济、社会和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追求郊区生活方式的美国之梦和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都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生活的要求,出现了增长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①郊区蔓延往往呈现为大片单调同一的土地细分、千篇一律的建筑形式、散布各处的公共建筑和小汽车主宰的街道空间等不良现象,导致了社区的瓦解和场所感的丧失;②无节制的蔓延不断吞噬大都市地区边缘的农业用地和自然开敞空间,带来烟尘、硬地、有毒废物和污水等不利影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冲击;③随着人口和就业岗位大规模转移到郊区,使得郊区与郊区之间的交通出行逐渐成为主导(占总出行40%),而且通勤交通的距离和时间都大幅增加,郊区已经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由于过度依赖小汽车的交通方式,导致石油等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大气污染的加剧;④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家庭平均财产缩小,能够支付得起一幢中等价位郊区独立式住宅的家庭已大幅减少,而可支付的住宅往往位于更偏远的郊区;低收入家庭甚至支付不起高度依赖小汽车的交通开支;⑤此外,在区域的层面上,由于郊区无节制的开发,导致城市与郊区发展失衡,人口与就业持续大量地由城市流向郊区,城市税源大为减少,财政入不敷出,继而不可避免地产生经济衰退、犯罪上升、种族隔离等一系列问题。
作者指出,发生在大都市地区的内城、郊区和自然环境三个组成部分之中的这些问题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必须从区域层面制定整体性的发展策略才能得到有效解决。而在邻
里层面,如何建构取代蔓延的社区发展模式?作者将目光转向二战前的美国传统小城镇,试图重新认识蕴藏于其中的永恒不变的文化与社区的特质。作者主张,把多样性、社区感、俭朴性和人性尺度等传统价值标准与当今的现实生活环境相结合,以之为基础重塑美国之梦和美国大都市地区的新图景。
“公共交通主导的发展单元”是以区域性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包含中高密度住宅及配套的公共用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等内容的复合功能的社区(如图1)。这一发展模式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在邻里的层面上,注重营造复合功能的、适宜步行的社区,减少对于小汽车的依赖程度,同时达成良好的城镇生活氛围。在区域的层面上,引导空间开发采用TOD模式,沿区域性公交干线或者换乘方便的公交支线呈节点状布局,形成整体有序的网络状结构;同时结合自然环境要素的保护要求,设置城市增长界线(urban growth boundaries),防止无节制的蔓延,平衡内城与郊区的发展要求(如图2)。
TOD模式中的关键因素是适宜步行的环境。一方面,通过步行系统强化各种公共空间的品质,提供人们交往的场所,营造社区生活的氛围;另一方面,将各种公共活动中心布局于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之内,有利于支持步行和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减少小汽车的使用。虽然TO
帝豪rs福特蒙迪欧2013D模式注重步行和公交的出行方式,但并不排斥小汽车的使用,TOD模式所倡导的是增加包括步行、自行车和公交等各种出行方式的选择机会,与小汽车的主导地位相平衡。
讴歌4s店 复合功能是TOD模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将商业、公园、公共设施等各种公共活动中心布局于适宜的步行距离之内,有利于促发步行活动,增强社区的活力与多样性。TOD模式提出了三种新的土地使用类型:城市型TOD(Urban TOD)、邻里型TOD(Neighborhood TOD)和次级地区(Secondary Area)。三者在功能的复合比例、与公交的关系和密度上均有所区别,但每一种类型本身都是混合住宅、就业和公共用地等多种功能的空间单元,TOD模式试图以此有效地达成复合功能的目的。
具有可支付性是TOD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作者认为,TOD具有多重意义上的可支付性:TOD采用高效率的土地使用模式,有助于保护开敞空间、减少空气污染,对于环境来说是可支付的;TOD提供多种不同类型、价格和密度的住宅,对于各种不同阶层的家庭来说是可支付的;TOD具有复合功能和适宜步行的特点,减少了对小汽车的依赖程度和相关开支,对于低收入家庭是可支付的;由于得利于劳动力从交通堵塞、高昂房价中解脱出来,对于商务机构是可支付的;TOD使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公共领域使用方便舒适,对于公众纳税人是可支付的。
作者还指出,现行的管理法规与规划文件大多基于现代主义思想,奉行功能分离的、汽车主导的和忽视公共领域的原则,这必然导致蔓延的后果。因此,必须按照TOD的模式加以彻底改造。作者也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区域发展战略,TOD模式的实施有赖于区域性政府及区域性土地使用管制的建立。
风范本田 作者以20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大都市地区为背景,在深入分析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模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当然,正如作者所言,并不能将之作为一个普遍适用的模式。通观全书,没有深奥的理论诡辨,也没有繁冗的文献引论,作者以直观形象的图解和简炼平实的语言,十分鲜明地表述了自己的主张,显示了作为规划设计实践者十分务实的作风。我国的大都市地区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的郊区化现象,但也必将经历这一个客观存在的发展阶段。对于如何避免别人已走过的弯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都市地区发展模式,该书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标致206cc报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