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试车给谁看
作者:徐霆
北京汽车摇号来源:《汽车之友》2013年第16
        这个问题有点二,当然是谁看我们杂志谁就会看到我们的试车文章了。好吧,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看我们杂志的人为什么喜欢看我们写的试车。探究这个答案可能有点困难,我能够打包票的是:过去和现在大不一样了。
        我们的这期杂志是第400期,时间历经27年,在中国的汽车杂志界算得上是悠久历史了,而我们试车的历史大概要追溯到90年代中期。那时候市场上新车不多,把新车交给媒体试驾的更少,不见得是舍不得,那时候的汽车行业媒体里面有不少记者还不会开车呢。我在十五年前加入《汽车之友》的时候我们才刚刚做过了国内媒体的第一次对比试车,那时王社长、胡主编都是试车的主力,在此向前辈们致敬。
        在私人购车还不成气候的年代里,我们杂志的读者们多数都是在望梅止渴,我们利用自己得天独厚且为数不多的机会试驾了新车,拍了照片,记下文字,呈现到读者眼前,权当作画饼充饥罢了。相信不少读者朋友通过阅读我们的试车文章,学习了汽车的知识,了解到国外和国
内的汽车工业发展状况,再加上一点想象力,自己仿佛开着车徜徉在车流之中。
        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短短数年时间,我们就从开车上路的兴奋转而成为了对堵车的烦恼。在这个阶段,我们的试车文章更多是作为购车指南存在的,详实的文字,直观的图片,还有齐备的参数,这些都是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据说有很多读者看过杂志后,按图索骥去买了自己心仪的座驾。每逢此时,我们这些写试车文章的人当然会产生一点点成就感——更多的还应该是责任感,如果丢掉专业、客观的精神,就将沦落为车托儿的嘴脸。
        最近这两三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首先是一线大城市的新车市场几近饱和,像北京实行了摇号限购一年还卖出了近60万辆,全国销量已经连续几年都是世界第一,所以我估计我们的读者能摇到号的都买车了吧;还有就是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挤占了纸媒的空间,论信息量和实效性,网媒具备绝对优势,就连我们自己平时查资料都要依赖网络,想买车上网一查,图片、数据、用户口碑要多少有多少。那么,我们的试车文章该如何变化呢?我想,即便是在网络上有无数的电子书籍供人免费下载阅读的情况下,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喜爱捧起书本,享受着阅读纸张的快感,那么我们的杂志也不会消亡。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要给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快感
        我很赞同不久前我的同事朱熙写的一段话:把试驾报告看成是一个和读者交流的方式。我们的试车编辑每年有机会试到上百辆全新车、改款车,我们用感性的文字、精致的图片与读者分享我们对车的理解和感受,希望给读者解闷儿——如果能达到愉悦的程度,那我们就要沾沾自喜一下了。
        试车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稀缺资源了,想买车的话,除了网上查资料,去4S店都可以亲自试驾,甚至连保时捷、法拉利这样的奢侈品都行,所以我们的试车文章不会是居高临下的教化,而是像老朋友间的聊天和交流。这是爱车人之间的交流,不论你是否买车,也不论你男女老少。
        只要读者爱看我们的试车文章,我们就会孤芳自赏地永远写下去,直到你们懒得再看那一天。我就退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