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名校2024届高三名校9月联合测评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71年,德国学者文树德(Paul U.Unschuld)渐渐成为西方研究古老的中医疗法的著名权威。作为最早用系统、严肃的方式对待中医的西方学者之一,他认为自己更多的是在研究一种解读中华文明的方式,而不是对现代医学发起一场新世纪运动。
因为在翻译中医文献时的严谨,文树德赢得了尊敬,但有时也有人厌恶他。他身材高大,仪表威严,让人想起了一个学术研究时代。那时,研究中国的人被称作汉学家。他们广泛研究华语世界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他们自身的广泛兴趣。对文树德来说,这种研究包括收集和医学有关的神像。文树德还收藏了1100份古代医药手稿,可以为我们了解中医在中国平民中的应用情况
提供线索。文树德还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德国政府代表团前往中国考察,并撰写了多部著作,介绍中医如何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中国会崛起为全球性大国。
“如果用两个词形容文树德,那就是严谨和精确,”太平洋东方医学院圣迭戈分校的菲尔·加里森说,“但这些品质是一把双刃剑。”这是因为直截了当、言辞坦率的文树德,正处在西方围绕中医展开的一场漫长且有争议的讨论的中心。对很多人来说,中医是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工业化、化学品化医学的替代物,但在其他人看来,中医和江湖骗术相差无几,其成功源自心理安慰和民间的偏方。文树德对这两种思维方式均发起了挑战他刚完成了对中医基础著作《黄帝内经》三个主要部分历时28年的英语翻译工作。译作已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但不同于西方中医学院使用的很多教科书,文树德的著作是严肃翻译艺术的典范。他会避免像“energy”(能量)这种新世纪术语或“pathogen"(病原体)这类熟悉的西医术语,认为这两类词对古代的作者及其世界观不公平。
但这反映了文树德对中国古代作者深深的敬意,这正是诋毁中医的人有时候所缺乏的。文树德对晦涩的说法一查到底,并发明了一些前后统一的术语。它们有时候不容易读懂,但却忠实于原文。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的译文是开创性的。这是首次有人用一门西方语言的形式,
让人们能够完整地读到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中医基础著作。源自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或者盖伦的著作有很多评述版”,芝加哥大学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和医学典籍的教授唐·哈珀说,“而文树德在中文典籍领域拿出了可以与之比拟的东西,他是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人”。对西方的许多中医从业者而言,文树德博士是带领他们认识中国典籍的一位不肯妥协的向导。他的书很畅销,不过很多西方人还是宁愿译本更加通俗易懂,使用更熟悉的术语。既是作家又是中医师和中医老师的泽夫·罗森贝格说,“他说你需要接触这些原始资料和术语”。
再有就是功效问题。文树德博士以一种极冷的幽默,把中医药比作中世纪基督教术士希尔德加德·冯·宾根所配的草药药方。他说,如果人们想尝试一下,尽可以去尝试。看到自己研究的这个领域真的成为替代疗法的一个源头,他说中医在西方的流行可以追溯至冷战时期,确切地说是1971年。那一年,《纽约时报》的专栏作者詹姆斯·赖斯顿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他在中国因突发阑尾炎而就医的经历,过程中用到了针灸和艾草。那时正值尼克松、基辛格与中国和解之际,是中国重新敞开大门,在未来数十年里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开端。中医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这个国家吸引外界的一张名片。很快,中央情报局探员奎因就去拜访了文树德博士,询问针灸的军事用途;一些中医学校也在西方世界办了起来;还涌现出大量关于这种充满异国情调的东方疗愈艺术的书籍和译本。
最开始,文树德和妻子乌尔丽克一起,在慕尼黑拿到了药学学位。但他对外语也很着迷,拿到了汉学研究双学位。1969年,在投身于当时被他视为职业归宿的医药行业之前,为了提高中文技能,夫妇俩去了台湾。但文树德博士却把那一年时间花在走访100多位中医医师和药剂师上,于是就有了那篇让他走上成为中医研究专家之路的博士论文。此外,他在慕尼黑大学的医史研究所当了20年所长。
不过,文树德博士认为,把中医当成一部关于中国人心态的寓言来看会有趣得多。他最有名的一本书讲的是中医思想史,书中称,黄帝等历史人物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观念的体现。两千年前,人们总是把妖魔鬼怪斥为病痛之源,中国的这些著作却把病痛归咎于人的行为或疾病,可以被矫正或治愈。
“这是理性的象征”,文树德博士说,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中国人的态度是让个人负起责任,“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说法就体现出了这一点。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遭受外界攻击时,这种心态在整个国家层面都有所体现。中国人基本是从自己身上原因,并通过研究外国思想、推动工业化、建设现代经济来寻求具体的答案。文树德博士说,在中国,“医学和政治是相似的:不要责怪别人,要从自己身上原因”。他还说:“人们会问:‘我做错了什么?是什么让我如此脆弱?我可以做些什么来抵御它?’这就是中国崛起的原因所在”
人  (摘编自兰·约翰逊《文树德:用中医解读中国崛起的西方学者》,陈亦亭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树德是最早用系统、严肃的方式对待中医的西方学者,在他的积极推动下,西方不再对中医存有偏见。
B.“但有时也有人厌恶他”中的“厌恶”,指一些西方人不喜欢他对中医的褒扬,对他的译著颇有微词。
鬼怪汽车C.“这正是诋毁中医的人有时候所缺乏的”中的“这”,指的是对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作者的尊重与敬意。
D.作者认为文树德把中医药比作中世纪基督教术士希尔德加德·冯·宾根所配的草药药方是一种冷幽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树德不仅热爱医药学,而且对中文和中华文明着迷,特别是对中医有专门研究,称得上
是“汉学家”。
B.文树德的著作是严肃翻译艺术的典范,他的译文是开创性的,不同于西方中医学院使用的很多教科书。
C.文树德担任过许多中医从业者的导师,带领他们认识中国典籍,在接触原始资料和术语方面从不妥协。
D.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可以看作一部关于中国人心态的寓言,从自身病因是其思维方式的突出特点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中菲尔·加里森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文树德:我为什么尊敬李时珍?第一,他的知识来源广泛,从贩夫走卒到儒释道,包罗万象。他怎么可以有这样一个开放心态!
B.文树德:阅读和翻译中医经典,是要用现代英语明确又恰当地表述古代医学家的作品,一定不要将现代知识与古代知识相混合,必须弄清医学术语在几个世纪前的含义。
C.文树德:相较于其他方式,人们能通过医学更好地认识一种文化。因此翻译现代中国医学之前的重要著作让我们对中国文明和文化有了广泛的认知。
D.文树德:如果世界上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和研究《本草纲目》,那么这或许对发明新药和新的方法大有帮助。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文树德桃战的两种思维方式。(4分)
5.文树德是如何从译介中医入手理解中国文化内核、解读中国崛起的?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