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在德国文化中的象征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黄艺
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鲜活生动的彩早已跨越了国界,通行于各种语言中。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的国家赋予了彩不同的理解。本文将探讨一些颜在德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期从另一个角度展示德国的风俗文化。
红(Rot)
在德国文化中,红具有截然不同的双重性格。它既代表爱情、喜悦、生命力,也暗示着魔鬼、堕落和政治上的激进派。恋人间最重要的信物———红玫瑰,它的花语便是爱情。在古希腊传说中,维纳斯爱上了人间的美少年阿多尼斯。但不幸的是,少年却在一次狩猎中被野猪咬死。女神顿时悲痛欲绝,在他的尸体上洒下甘露。后来少年的血流之处就长出了代表爱情和忠贞的殷红鲜花———红玫瑰。红代表血,而血是生命活力之所在。它被古人认为是具有增强战斗力、防治疾病等的功用。石器时代的猎人和古日耳曼的战士们会把他们的武器浸泡在强悍动物的鲜血中,甚至会向《尼伯龙根之歌》中“浴龙血”而得以刀不入的英雄西格弗里德学习,也来一
场血浴,以期获得无尽的力量。到了中世纪,德国民间开始流行红的床上用品,因为当时的大众认为用这样的方式可以预防诸如发热、出疹、流产之类的所谓“红疾病”。
在格林童话《小红帽》中,老奶奶送给心爱的孙女一顶用丝绒制成的小红帽。小女孩非常喜爱这顶帽子,因此就成天戴着,再也不肯脱下来。“小红帽”便由此得名。据说,这与当时的风俗有关:人们相信红可以避邪,因此会给小孩戴上红小帽,以使其免受魔鬼的注视和其他恶意目光的伤害。
红也是喜庆的颜。许多地方的婚庆习俗规定,新人们在婚礼上要系红带子。18世纪的纽伦堡,富裕的城市贵族举行婚礼时,新娘还会穿上红的礼服,象征着多子多孙。然而,红也并不总是褒义的。特别是在西方,它有时会和一些贬义的概念,诸如:恶魔、堕落与放荡联系在一起。地狱是红的;火红的花又被称为“魔鬼花”;神话故事里的魔鬼多长着红的毛发。那句古老的谚语”Rotes Haar, b ses Haar!”(”Roter Bart-Teufelsart!”)至今仍在德国一些乡村流传。而汉堡著名的Rotlichtviertel更是世界闻名的情娱乐场。
红还常被视为是女巫或的典型发。瑞士作家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讲述了一个美狄亚式的复仇故事。女主人公克莱尔45年前被情人伊尔抛弃,沦为。后来她嫁给美国一个
石油大王,成了亿万富翁,于是还乡复仇。悬赏10个亿,要求家乡居伦市民为她主持公道———杀死伊尔。开始,这个“有着人道主义传统”的小镇人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她。然而由于经济上的困境,居伦市民最终还是屈服于金钱的诱惑,让这位富妇的复仇愿望得以实现。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惊世骇俗、人格异化的女主人公克莱尔就有着一头红发。在西方的政治上,红一般还具有贬义彩。Rote Gefahr, Roten是指政治上的左派。在1970年至1998年间,德国曾有一个左翼恐怖主义组织,就叫Rote-Armee-Fraktion红旅。而Rote Socke则专指那些东西德合并后,脑子转不过弯来,仍保留东德思维的人。
红的其他贬义彩:
Rote Zahlen赤字
keinen roten Heller haben口袋里一个子也没有,一贫如洗
ein rotes Tuch / rot sehen某人被激怒了,怒火滔天
蓝(Blau)
蓝是继红之后,德国人最喜欢的颜之一。同时,也是德语中含义最丰富的彩。它既可以表示尊贵,渴望,也可以表示醉酒、旷工和不吉利。蓝有地位高低之分。只有明亮闪光的蓝才是贵族的专用。最漂亮的蓝被称为“帝王之蓝”。中世纪时的德皇海因里希二世特地命人用当时最贵的染料———从印度进口的靛蓝,制成一件用星星点缀的深蓝华袍,以此彰显自己至高无上的皇权。人们还常常用blaues Blut蓝血来形容贵族。这并非因为贵族的确拥有与众而不同的血液颜,而是因为贵族生活富裕,多闲赋在家,不需要起早贪黑地外出劳动。因此肤白皙,以至于可以看见皮肤下青蓝的血管。蓝血贵族便由此得名。在德意志文学中,蓝也享有很高的地位。在浪漫派先驱诗人诺瓦利斯未完成的小说《海因里希-冯-奥夫特丁根》中,主人公为寻一朵梦中看见的蓝花而离家漫游。最后,他终于大彻大悟,明白自己的天赋使命“就是当一个诗人,一个构筑像中世纪基督教那样和谐、宁静、充满诗意情趣的天国的诗人”。自此,“蓝花”便成了德国浪漫主义的精神图腾。她代表着一个心灵所能渴望的一切无限的事物和一个神秘的世界;象征着完全的满足和充满整个灵魂的幸福。这种蓝花只存在于我们没法看见的地方,存在于我们的梦中。在这种意义上,蓝被更多地赋予了遥远、虚无缥缈和渴望的含义。一脉相承的是,艾兴多夫也曾吟哦过“Ich suche die blaue Blume, /Ich suche und finde ?我追寻一朵蓝花/可永远也不到她……”(艾兴多夫《蓝花》),四处流浪,企图寻这蓝的幸福。
到了“黑暗诗人”特拉克尔那里,蓝又变成了神圣的灵性的象征,是母亲玛利亚的象征。“童年安静地栖息/在蓝的洞穴里……”(《童年》),这是特拉克尔自从出生那天就开始做的梦,也是最终一直没能实现的一个梦。在德语中,蓝还有一个独特的用法,即形容醉酒。这还得从中世纪时蓝的印染说起。这项工作需要三个必要条件:阳光、户外和酒。这样的工作环境对印染工来说还是十分惬意的。他们终于可以离开面积有限的印染厂,置身于阳光灿烂的户外。同时,为了获取印染工序中必不可少的“化学液体”———富含酒精的新鲜人尿,他们还可以开怀畅饮。因此如果在大白天看到印染工醉倒在阳光下,大家就知道他们正在印染蓝。直到今天,若谁喝得酩酊大醉,我们还会说:“Er ist blau wie einVeilchen.”
而口语里经常使用的blau machen则是旷工、旷课的意思。它与blauer Montag还有些渊源。以前,每逢封斋节(复活节前的四十天)中的礼拜一,教堂里就会挂起蓝或紫的布巾作为装饰,并规定人们在这一天不得工作。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短语不再特指封斋节中的礼拜一,而成了泛指。blauer Montag就有了翘班的星期一,无精打采的礼拜一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还衍生出了一句谚语:Montag blau, DienstagHunger。
蓝“不吉利”的含义则源于十九世纪普鲁士王朝内阁文书的颜———蓝。这些文书多涉
及对贵族的处罚。在今天的德国,还保留着一种说法:若一个人收到了blaue Briefe,就是说他要留级了,或是被解雇了。
黄(Gelb)
德语中的黄也具有多层含义。既可表示爱的回报、温暖和富裕,也常作为歧视和烦恼的代名词。在德国传统的彩象征中,黄代表爱情所获得的回报,表示成熟的爱情。这也许是从希腊神话中身着黄衫的爱神维纳斯身上得到的灵感,以致于传统的德意志新娘们多披上黄的头纱,与心爱的人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此外,黄还代表着永恒和财富。在日耳曼神话中,土神Ing就认为黄是富饶的土地和茂盛的庄稼。黄也可以象征阳光和欢乐。歌德曾在《颜论》中谈到,黄鲜亮、明快,能带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在灰蒙蒙的冬日里,若透过黄的玻璃,举目四望,顿时,心旷神怡,神采飞扬,整个人便已沉醉在这片温暖中……
特定名词Gelbe Engel黄天使则是全德汽车俱乐部公路服务中心救助人员的昵称;而德国邮政的代表也为黄。加略人犹大背叛耶稣时穿着黄的衣服。因此,黄还带有贬义彩。比如,她是受社会排斥者的识别。1445年汉堡曾规定所有娼妓必须戴上黄头巾;异教徒被处决时会被挂上黄的十字架;受歧视者住所的房门要被涂成黄。历史上,犹太民族常常受到其
他民族的歧视欺侮。12世纪,由于基督教的一项规定,犹太人受到被迫头戴黄帽子的羞辱;
而法西斯专政时期,纳粹份子更是强迫犹太人佩带黄的Davidsstern六角星标志,目的在于羞辱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近年来在德国不断升级的中国威胁论,不禁使人重新忆起19世纪末
和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曾广泛传播和流行的“黄祸论”。黄祸GelbeGefahr一词是西方人出于极端仇视和恐惧的心理而对黄种人的一种蔑称。它的起源众说纷纭。比较有说服力的一种说法是:黄祸是由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发明的。当时正值德国的传教士在山东被杀,并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德皇威廉二世绘制了《黄祸图》,并命人大量散布。其目的是借着宣扬来自亚洲黄种人的威胁,把其他列强的视线引向亚洲,趁机抢占世界版图。
黄还是所有烦恼的代表。嫉妒也是黄的。当一个人为他人的所有物而烦恼时,常常会“忌妒得脸发黄Gelb vor Neid”。
绿(Grün)
绿位于光谱的中间,是平衡。它象征着希望、生命、爱的萌芽,反之,亦代表着讨厌和青涩。在德国政坛上,“Die Grünen”绿党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顾名思义,绿是她的代表
鬼怪汽车。而她最重要的宗旨就是保护环境。早在古代,漫漫寒冷的冬日里,日耳曼人的祖先们会在屋里摆放常青树或它的枝干。因为他们相信,常青树中住着善良的神仙,会保佑他们远离妖魔鬼怪,帮助他们熬过寒冬。在他们眼里,绿的确是春天和希望的象征。
绿还会让人联想起旺盛的生命力。歌德曾在《浮士德》中借着梅菲斯特之口道出如下真理:Grau, teuer Freund, ist alle Theorie, und gründes Lebens goldner Baum.(亲爱的朋友,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而生活的金树常青。)
中世纪宫廷文化盛行之时,人们常用绿形容处于萌芽阶段的爱情。曾有一首宫廷恋歌唱道:
“Grünist allem meinen SinnIst der lieb ein anfing.Grünsoltn allezeit haben wert,ob dein Herz dir lieb begehrt.(...)Grünsoll niemant tragen,der in lieb will verzagen.”是的,爱开始的时候总带着希望、信心和蓬勃的朝气。同时,爱情也会慢慢成长,褪去青涩的外衣。好感是爱情产生的前提。反之,就变成了厌恶。在中世纪的一部圣卡特琳娜受难记中,这位忠诚的基督徒曾对她的敌人们———迫害基督徒的罗马帝国统治者说道:“Was gegen ir vil ungrune”。后来,jemandemnicht grün sein就表示对某人没有好感,不友好。除此之外,绿还有青涩,幼稚的意思。Grün hinter den Ohren sein/Grünschnabel就是形容某人不成熟,没有经验。在俗语中,
绿多以贬义的形象出现。如:die grüne Minna是囚车的谑称; am grünen Tisch entschieden意即不切实际;sich grün und blauargern形容一个人气得脸发青;Grün ist die Gier / Grün vor Neid则表示嫉妒、眼红。
灰(Grau)
灰几乎是没有个性的彩,代表一切混沌的情感。它是毁掉生命欢乐的一切不幸的颜。《浮士德》中,四个“灰人”去拜访年老的浮士德。她们分别代表着“忧虑”、“缺陷”、“过失”和“困苦”。而在米切尔·恩德的小说《毛毛》中,也有一“灰先生”。他们鼓吹大家将无意义的、浪费时间的行为(例如关心别人、作梦、游戏、休息等)省略掉,让周围的人整天只为工作而忙……其实,“灰先生”们偷走的不仅是时间,更是生活中无尽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