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易过,德国的罪孽难消”—— 战犯汉斯.弗兰克在纽伦堡国际法庭的一句名言。
知道这句话的中国人估计很少,而梅赛德斯奔驰,宝马,西门子,蔡司等名号则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些精美的工业制品仿佛就是一张世界强国的名片,很容易的就把人的思维引向一个威震八方的强权的存在。 但是笔者想提醒的是,历史已经过去,现在的德国是一个发达国家,是一个富国,但却并不是一个世界级的强国,我们在做研究时不要被逝去的光环所蒙蔽而对未来做出错误判读。
有些人也许仍然不同意这个论断,那我们就来剖析一下当代德国的地位和未来趋势。
换位思考:他人的罪孽
相对于中国人理所当然的把日本的负罪当作一切讨论的起点,中国人对德国更多的是看重其辉煌的一面,毕竟,德国人的令人发指灭绝人性的罪行不是施加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就把集中营里百万白骨的哭诉一笔带过而只欣赏其煌煌武功,就如同因为蒙古骑兵的屠刀砍的不是我们当代汉人的脖子,我们就把成吉思汗当作我们的大英雄。于是,德国对于中国来说
是一个具有很强审美彩的国家,帅气的党卫队制服,威武的虎式坦克,黑红相间的帝国标志,无不让国内的军迷神往,而国内学者也是着重谈论其优秀的民族素质,灿烂的文明成果和辈出的人才。
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视他国所遭受的苦难,又怎能要求别人理解和认同我们的历史记忆和诉求? 要知道,二战中德国屠杀的人数大大超过日本,其一个奥斯维辛集中营所虐杀的人类数量就数倍于日本在南京的暴行,而且这种屠杀是经年累月的以一种制度化的方式冷血的进行,而不是日军那样的更类似于历史中匈奴人蒙古人在侵略战争中的屠城, 其对人类神经的震动更加强烈。电影《辛德勒名单》其实已经是大大减低了真实中的视觉残酷性,但已经足以令人震撼落泪。
笔者在这里无意去追究和比较几个国家历史的罪行,而是想强调这种只看重自己的苦难和仇恨而无视他人的历史态度,是无法帮助我们科学客观的去分析真实的世界演变的,也就是说这样只会给自己造成损失和困扰。 记得两德统一时,国内很有一些专家学者非常热衷于鼓吹德国的复兴和崛起,认为其必将重新成为世界强国之一,甚至将是多极世界中的一极,仿佛德意志第四帝国的战鼓就要擂响一样。 这显然是很荒唐的。 要想破除这种心理魔障其实也
很容易,那就是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德国及其邻国的角度想一下,就能很准确的到现实的真相。
要想看清楚德国的未来,必须正视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德国是一个连续两次发动世界大战并最终被彻底击败并征服的原罪国和战败国,而且因为其战争中疯狂践踏国际法和人类行为的底线,可以说是既输球又输人,战后即被邻国提防,又被世界鄙视,起政治军事影响连欧洲都已经无法走出去,遑论世界,早已经失去了成为世界强国的必要政治资源。
有人会说那德国不也重新取得了很多成就,而且感觉其在欧洲过的很舒坦也很像一个正常国家嘛。 是的,表面上看英法德等似乎是很雷同的一类国家,在战略角逐中是在一个起跑线上,但这里要注意的是,之所以二战后德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重新恢复了部分尊严,是因为德国彻底接受了和平建国以及融入欧洲的方针同时又受惠于美国的军事保护及其建立的全球化经济体系,其在冷战时期的的政治军事战略是完全依附于美国为首的北约,以自保为目的,这一方面使得德国从来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领土上驻扎了多国军队的半独立的以安心成为欧洲大家庭一员为目标的国家,但同时也使得德国虽然位处冷战最前沿但其军备负担并非特别重,其经济发展环境其实非常的好,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德国人完成了在经
济上的复兴;而在冷战后,德国也是顺应时事,不去追求‘德国的欧洲’,而是安心推进‘欧洲的德国’,从而继续得到了周边邻国的理解和支持。这是很明智的,因为假如德国去追求非分的国家战略目标,那么不需要美国动手,其强大的领国如英法意等就足以组成一个压倒优势的同盟将其扼杀,现在欧洲各国只有在符合共同利益的情况下才会视法德轴心为欧洲前进的带头人, 德国如果想夹带什么霸权主义的私货是绝不可能成功的。
历史:短暂的强国梦
其实回过头看看历史,我们会发现,和英国,法国,俄国这些国际舞台上地位相当稳定的强国选手不同, 德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历史是很短暂的,几乎就像昙花,稍纵即逝。早在罗马帝国时期,莱茵河以东和多瑙河以北地区是蛮族的居住地,这里的居民民风彪悍却又政治分散经济落后,他们可以在条顿堡森林中将妄图吞并他们的屋大维的罗马军团歼灭,但是他们自己却没本事建立一个强大帝国。
到了中世纪,这个区域曾经出现过一个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但是却依旧始终无法改变其内部四分五裂的格局状况,大小封建城邦林立,最多时有1789个之多,而其周边有法国,瑞典,哈布斯堡等强国虎视眈眈,他们的军队不时在德意志大地上纵
横驰骋。 到了十七世纪,更是在法国大主教黎塞留的精心策划下,经过“三十年战争”,将德意志的分裂状态固定下来,彻底将德国人的强国梦又阻断了两百多年,直到普鲁士这个德意志边缘的小军国崛起,才最终在1870年以铁和血将德国彻底统一,真正的成为了一个欧洲乃至世界强国。
从这时起到一战爆发的1914年,短短的45年,是德意志千年历史中真正的黄金时期,国土广大(相对于欧洲的列国形势),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机械、化学等工业傲视全球,科技、学术繁荣,德语成为科技界的世界性语言,哥廷根大学等是世界学术圣地,德国陆军冠绝天下,在政治上则成为欧洲大陆的平衡国。可以说德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底子和形象就是这个时期夯实的。
可惜的是,德国在出了俾斯麦这样的一个政治奇才之后,上帝为了公平又给了德国一个政治蠢材—威廉二世, 在这位志大才疏的皇帝带领之下,德意志帝国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葬送,德国的好时光就此结束,一战后的德国先是陷入恶性通货膨胀和魏玛共和国的政治混乱,接着就迎来了希特勒的纳粹党的上台,德意志民族满怀复仇的渴望在狂热准备后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被彻底碾碎。
经过一战和二战,德国永远的失去了东普鲁士,西里西亚等奥德河以东的几乎所有领土以及阿尔萨斯,洛林等当年从法国等国强占的部分领土,面积从50多万平方公里缩减到30多万,这可以说大大削弱了德国的战争潜力,尤其是德意志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和堡垒东普鲁士的彻底失去,更是意义重大。 而德国这剩下的领土又被劈为两半,东德和西德分属两个阵营而几十年武装对峙的历史成为德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一个曾经的世界强国如今连自己的命运也无法把握,只能作为第一波炮灰被别人准备着随时投入一场骨肉相残的战争。
相对于领土与人口的丧失,更致命的是德国在历史上的本质战略弱点没有消除而是更加强化了,那就是东西两线甚至是多线作战的困境, 不管是普鲁士的军事天才腓特烈大帝,还是政治庸才威廉二世,乃至狂人希特勒,无不在面对这个战略缺陷时焦头烂额,唯一顺风顺水的时候就是俾斯麦当政时期,利用克里木战争后俄国与英法的敌视而获得了一个放手西进的战略机会。
这一战略困境的本质原因在于:德国在历史中所能控制的中欧地区固然在面积和人口等国力的基础方面可以比较容易的超过单独的英国或法国,但却很难超过英法之和,更不要说妄图同时压倒西线的英法和东线的俄国,而德国如果想获得欧洲的霸权就必然会招致这几个强国
的联盟的打击,那么德国唯一的希望就在于以内线作战的速度和配合优势,快速调兵,集中力量先干掉一个方向再解决另一个, 但很显然,这一目标接近于德国国力的极限,而且其运气也不太好,当几百年来欧洲政治的离岸平衡手英国的国力不足以加上法国就能压倒德国时,另一个更加强大的离岸平衡手美国出现了, 结果造成德国在二战中迅速解决掉法国时似乎很接近于成功了,但却最终还是无法避免诺曼底登陆后依旧掉入两线作战的陷阱。
二战后,面对西方雄起的超级大国美国和东方重工业化的庞大苏俄,德国的力量已经相对渺小化了,两线作战从一种难解决的困境被升华为一种彻底无法逾越的存在,德国可以独自行事的时代彻底过去了,对此人们不要抱任何幻想。
经济复兴,但强国地位无法复原
二战后,德国在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后,很快就开始了经济复兴的快车道,尤其是西德,在60年代经济规模就超过了英国而成为世界第二,虽然在60年代末又被更加后来居上的日本所超过,但是其西方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的地位迄今一直未变。德国人继续展示其在工业和科技领域的才华,有一个时期德国的外贸出口规模甚至还超过了美国。于是很多人,包括中国的很多学者都把这作为德国重回强国宝座的证据。但这是不正确的,除了前述德国在政治上已经
破产,无法重新聚敛起足以支撑起自己强国地位的政治资源外,就国力本身来说,德国也因为有致命缺陷而无法真正发挥世界影响。
第一, 德国在国防高科技上已经被阉割,二战后的德国不能研制和拥有核武器、洲际导弹、战略轰炸机,核潜艇等大威力进攻性武器,也不再独立研制战斗机等主战装备,在喷气引擎等核心技术领域也远远落后于美英,连法国也大大不如,可以说其军事产业体系是不完整和技术层次相对较低的,而这很难在短期内改变。 我们知道,现代军事高科技需要长期投入、系统规划、和深厚的技术积累,所谓的德国或日本可以在一夜之间搞出核武器云云纯属意淫, 即使是美国,要想新搞出一款战斗机或者洲际弹道导弹,也要以十年计,更不要说严重缺乏技术积累的德国或日本。
第二,德国的技术和产业相对局限于较传统的汽车,机械,化学等领域,而在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航宇等领域上与美英等国相比则落于下风。 而世界的金融中心也是以纽约和伦敦为第一层次的中心, 德国自从欧元诞生后因为失去了坚挺的马克以及消化东德的沉重经济负担,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升反降。所以可以说德国在科学技术和经济产业领域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远不如30年代时那么耀眼。 德国人在经济上是做的不错,但是整个世界
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改变,这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德国如果安心在西方世界中扮演好自己的角,确实是一个技术先进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国家,但是它已经无法扮演世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的角。
第三, 德国就经济规模而言,对英国或法国的优势并不大,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就英法德日这样的高度发达的国家而言,其人均劳动生产率大体相当,其优势的大小正比于人口规模,德国对英法的经济优势,直接来自其8000鬼怪汽车万人口相比于英国或法国的6000万人口的优势,而其对日本的劣势,也主要在于相比于日本1.2亿的人口劣势。可见,就经济潜力来说,只要英法的合计1.2亿人口连起手来,就已经足以压倒德国。 德国所追求的国际政治目标,最好的就是以法德为轴心推动欧洲的统一,进而通过联合的欧洲来维护自己在世界上的根本利益,而不是自己去做单独的强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