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七年级(上)
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
1.(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恿(sōng    跚(pán    莽莽榛(zhēn   
B.怪dàn    伤(zhuō)    神采奕yì)   
C然(chàng  yē)      轻怕重(nián   
D怪(chēn    缈(piāo    堂大笑(hōng
2.(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的_____馈赠,是我们_____现实社会,开启未来生活的重要_____,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A.丰盛  进入  资料    B.丰厚  融入  资源   
C.丰盛  融入  资料    D.丰厚  进入  资源
3.(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B.《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的英雄事迹。   
C.通往盘山风景区的道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D.如何搞好天津旅游经济,市领导听取了广泛代表们的意见。
4.(2分)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察言观,包括对语言、手势、表情、眼神……等细心观察。   
C.《白洋淀纪事》收入的作品中,《荷花淀》《芦花荡》这两篇最富盛名。   
D.“家乡的变化真大啊!”他欣喜地说,“我终于又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
5.(2分)下面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题目,“秋思”是曲牌名。   
B.这首散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结尾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诗眼。   
C.这是一首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这首散曲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高度的统一。
二、阅读理解
6.(6分)阅读《纪念白求恩》的节选文字,完成各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③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鬼怪汽车(1)下面对本段中心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叙述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的事迹。
B.阐述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纯粹的共产党员的观点。
C.赞扬并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批评“不少的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错误态度。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作者严肃批评了“这种人”不是共产党员。
C.前文列举了“这种人”的种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句结论。
D.句中“至少”一词的运用,使文意表达更严密。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⑧句从侧面烘托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
B.选文通过正反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
C.选文运用多个双重否定句,强调了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D.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三、文言文阅读
7.(6分)阅读《穿井得一人》一文,完成各题。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常一人居外。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无井而出溉
(汲:从井里取水)
B其家穿井
(及:待,等到)
C.宋君人问之于丁氏
(令:派)
D.丁氏
(对:正确)
2)下面各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与其它句不同的一项是(   
A.宋丁氏    B.有闻而传    C.国人道    D.闻于宋君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君派人打听,是因为他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B.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分析甄别,不能人云亦云。
C.寓言中的原本事件被讹传,唯一的原因是“国人”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
D.这则寓言短小精悍,简要叙述故事情节,没有过多描写,却十分生动。
8.(4分)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逝者如斯夫,    。(《论语子罕》)
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座右铭的句子是:        
9.(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节选自《韩非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郑人有欲买          
②而置之其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不试之以足?
                                                                               
3)请简要分析郑人买履的故事讲述的道理。
                                                                               
                                                                               
10.(10分)阅读《村东铁路》一文,完成各题。
村东铁路
①老家村东有一条弃用的铁路,它紧挨着村庄。
②小时候每天早晨起来,我们便跑到铁路上,眺望东方的太阳,刚刚升起的太阳又大又圆,它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慢慢的从东方羞涩地探出粉红的脸蛋儿。金的霞光洒在大地上,
庄稼叶儿上、草尖儿上的露珠儿便如珍珠一般,闪烁着五彩的光芒。沉睡的鸟儿开始欢快的鸣叫起来,有的轻舒翅膀从地上腾空掠起,向着那羞涩的脸蛋盘旋而去。一声清脆的鞭声炸响,接着就会看见一辆马车从村子里出来,跃上了铁路口,那长长的马鞭在赶车人的手中摇来晃去,仿佛他在召唤着整个世界,鞭声仿佛就是一道命令,小小的村庄即刻便喧闹起来。
③铁路东西两边栽的都是白杨,白杨已经很粗,需两三个小孩子才能抱过来,杨树枝繁叶茂,两边的枝叶进在了一起,铁路就像一条绿的长龙在浓荫下向远方蜿蜒游去。
④中午,小伙伴们跑到铁路上,玩走铁轨或者数枕木的游戏。小伙伴们分成两拨儿,每条铁轨上站一个人,一声令下,便开始在铁轨上行走,倘若从铁轨上掉落下来,同拨儿的人马上替补上去,两拨儿的人数相等,在同等的时间内,哪拨儿在铁轨上走的长,哪拨儿便是胜利者。
⑤铁轨下面有许多枕木,它们是为了防止铁轨下沉,小伙伴儿不想玩走铁轨的游戏,便数枕木,看哪一拨儿在规定的时间内数的最多。
⑥田野里蝈蝈被晒得烦躁地鸣叫着,树上的蝉也“热死了热死了”叫个不停,然而铁路上却出
奇的寂静,只有那细碎的阳光伴随着小伙伴儿欢乐的笑声,在铁路上空轻轻荡漾。浓荫之中时而夹杂着一丝清凉的微风,爽快极了。
⑦傍晚,太阳开始下山了。小伙伴们站在铁路之上,遥望西方的田野。如火的晚霞洒落在稻谷之上,那稻谷更黄更亮了;酒在高梁上,那高梁更红更艳了;洒在尖尖的棒子上,那棒子笑得更加灿烂了;洒在一串一串的葡萄上,那葡萄更加晶莹迷人了……
⑧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拖着长长的身影,也开始越过铁路口,他们或扛着锄头,或背着笆筐,或推着小车,或挥着马鞭。天空中鸟儿也成双成对地飞进小巢。村庄里升起了袅袅炊烟,喧闹了一天的小村庄开始沉寂下来,就连那最喜欢聒噪的鸡啊、狗啊也安静了下来。
⑨吃完晚饭,小伙伴们便拿着小板凳儿跑到铁路口,伸着头,仰着小脸儿,聚精会神地的听大人们讲故事。大人们一手摇晃着蒲扇,一手拿着旱烟袋慢慢地吸着。那烟袋锅子里的亮光一闪一闪的,远远望去犹如一只只飞舞的萤火虫。大人们绝没有着急的道理,总是在过足了烟瘾之后,才开始讲昭君出塞,讲岳飞报国,讲水泊梁山,讲《聊斋志异》……
⑩村东的铁路还在,只是儿时的小伙伴们已经长大成人各奔东西,不知他们是否还记得,那曾经带给我们无限乐趣,还静静地躺卧在村东的那条铁路。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的事件。
早晨腿跑到铁路上→眺望东方的太阳;中午跑到铁路上→    ;傍晚站在铁路上→    ;吃完晚饭跑到铁路口→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金的霞光洒在大地上,庄稼叶儿上、草尖儿上的露珠儿便如珍珠一般,闪烁着五彩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