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A.沉郁的表情 悄悄地细声吟唱
B.顶天立地的脊梁 斩钉截铁地演唱
C.温热的土炕 毫不犹豫地拒绝
D.满目琳琅的电器 茁壮地成长
2.下列对古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边塞”
B.“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句描绘出宫廷宴饮时豪华的场面,富有西域特
C.“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两句诗借歌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句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加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突出强调 B.表特定称谓 C.表直接引用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还(huán) 琵琶(bā) 项羽(xiànɡ)
B.鬼怪(ɡuǐ) 出塞(sài) 胡子(hú)
C.亦可(yì) 将来(jiānɡ) 堵塞(sài)
5.给带点的字选取恰当的解释。( )
斩钉截铁
A.到一定期限停止。 B.割断,弄断。 C.充满。
二、填空题
6.看拼音写词语。
bào fù tuī jiàn guī fàn hè cǎi róng qià
( ) ( ) ( ) ( ) ( )
7.先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说说自己的发现。
眉( )目秀 亭亭( )立 ( )眸皓齿
文( )彬彬 ( )貌堂堂 ( )风凛凛
膀大腰( ) ( )眉大眼 白( )苍苍
鹤发童( ) 慈眉( )目 ( )履蹒跚
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综合实践。
大自然是充满奇迹的,右边的漫画叫《生命的力量》。看了这幅图,你想:
对这个神奇的生命说:
_________________
鬼怪汽车对斧子的主人说:
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句子。
1.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0.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的回答是“为___________而读书”“为________而读书”“为_____________而读书”周恩来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联系全文完成练习。
(1)课文写了三件事,请简要概括,将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 地点 | 主要人物 | 事件 | |
第一件事 | 新学年开始了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第二件事 | ________ | 东北奉天 | ________ | ________ |
第三件事 | ________ | ________ | 中国妇女、中国巡警、围观的中国人、周恩来 | 目睹“中华不振” |
我发现,这些事情中,第________件事是结果,第________件事是原因。我能用“之所以……是因为……”来连接这三件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这样写的作用是( )A.制造悬念 B.总结全文 C.点明中心
14.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关于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崛起”的意思是兴起
B.从“清晰而坚定”可以看出周恩来是经过认真而充分的思考才立下远大志向的。
C.其他同学读书目的是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而周恩来是把个人的学习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起来
D.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是因为不相信“中华不振”的状况能改变
课内回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wàng( )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chì( )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7.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字。
指wàng( ) 训chì( )
18.节选的段落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请你展开想象,此时中国人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1.书面表达
习作芳草地。
从童年到少年,你接触了许多人,认识了许多人,但真正在你心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人并不多,除了自己的亲人,老师还有谁呢?请回顾以往的日子,哪个同伴、邻居、同学使你难以忘怀,写一篇记人的文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