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是哪个国家的
 170年前,一位叫托克维尔的法国人在去美国实地考察之后,写出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引发轰动并成为理解美国的经典著作;今天,一位叫居伊?索尔曼的法国学者遵循前辈的路,在经过40多年与美国的密切接触和细心观察之后,写出一本《在文明与现实之间--美国制造》。托克维尔的著作早已成为大家公认的经典,然而毕竟年代久远,而且其讨论的范围也大致局限于民主制度这一范畴之内。那么时隔100余年,同为法国人且对美国这个国家抱有浓厚兴趣的居伊?索尔曼将会奉献给我们一部什么样的著作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
  一、 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写作手法
  应该说,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没有一般学术著作的艰深拗口的专业术语,而是面向大众,提出并说明了许多想要了解美国的外国读者感兴趣的话题,读来十分亲切易懂。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外界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了如指掌,但对美国内部社会又了解多少呢?”作为一本全面介绍美国文明的书,《在文明与现实之间--美国制造》从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宗教信仰,政治制度,民主到文化,移民,种族,,暴力,犯罪,死刑,再到反叛,思想感情,理想,扩张野心……几乎无所不包,全景式展现了一个法国人眼中40年来美国的社会变迁及当今美国社会生活的几乎方方面面。尽管内容包罗万象却并不显得庞杂和毫无头绪。作者从1962年初到美国是对这个新鲜的大陆的观感说起,以911事件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冲击和影响结束,共分10章,其中每一章都以一个在美国发生的典型事件说开来,通过和欧洲大陆尤其是法国的对比提出人们的疑问:“为什么美国人要这样做?”“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到了美国会变
成这样?”等等类似的问题,然后通过举例论证得出结论。当然这个结论是作者自己的结论。虽然书中的许多说法较为中肯,作者的治学态度也相当的严谨,但是受其世界观的局限,有些观点难免偏颇,一些地方看起来也是主观彩颇浓。
  本书作者居伊?索尔曼1964年毕业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5年-1997年曾任法国总理顾问,是包括斯坦福、哈佛、北大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因为其特殊的生活背景,他于40年间频繁来往于美国和法国,对其祖国法国和旅居国美国都有相当深刻地了解。本书即是记录了作者从1962年第一次到美国这40余年间对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观察与思考。该书是一本比较政治学的著作,从欧洲,尤其是法国与美国的比较中介绍美国的文明,并对比了两者的优劣之处。居伊?索尔曼认
为,美国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只是人间的一个国家,同世界上所有国家一样,是一个既有优、也有劣的矛盾体。相比美国人自己的研究美国社会文化的著作。作为一个法国人,一个欧洲人的居伊?索尔曼观察美国社会的角度显然十分独特,在中文版的序言中,作者这样说道“……我们法国人和中国人,对美国既向往,又气愤……”。两个国家在对美国的态度上的相似之处,无疑拉近了这本书与我们中国人的关系。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考模式和工作方式以及消遣中,法国和中国同样都正在引入美国文明的许多特,换言之我们正在“美国化”,而我们又都要坚守我们自己的文化个性,并意识到这些个性至少正在受到世界范围内美国化的严重威胁。这就足以解释作者贯穿于整本书的对美国文明的既爱又恨的矛盾的思想感情。
  《在文明与现实之间--美国制造》这本书读来十分亲切。在对美国的态度上,作者既没有一边倒的赞扬美国,也没有把美国批判的体无完肤,而是以一种既关心又仿佛置身事外的态度来评价美国,这是十分难得的。在相对轻松的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但加深了对美国社会的了解,其中很多章节更是引起了我进一步思考和求证的兴趣,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方面:
  二、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做秀
  “全美国都钟情于作秀,它发自内心,自然而然。”作者的这句话让我印象颇为深刻。在作者看来,美国文明的精髓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将现实存在戏剧化。首先是美国人自己加以戏剧化,张扬演绎着力图与他人保持区别的个性;美国人把大自然加以戏剧化,把自然的风景变成一个展示场,然后遵循表示好了的路线来赞叹这样的大自然的风光;而美国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更要足够的戏剧化,他们把仓储式购物中心建成一座虚拟的城市,它拥有顶盖和人造小气候;而在一些主题公园里,人工设计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人们把观看好莱坞的电影作为业余生活的重要部分,然后把自己投身于像电影一样的生活中去,并乐此不疲。
  细想来其实的确是如此,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美国人喜爱作秀:他们拥有世界上最辉煌的电影王国好莱坞,每年制造着各种各样的梦境;他们有数不胜数的文体明星每天在镜头前上演着真真假假的个人生活秀;他们有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一连几个月的时间人们可以观赏到总统候选
人轰轰烈烈的口水战;他们还有最发达最完善的各种媒体来推波助澜……然而有了这些还不够,美国人更是创造出来一种将作秀发展到
登峰造极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并将这股“秀”风吹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我也曾看过和听说过很多真人秀节目,像《美国偶像》像《极速前进》像《幸存者》像《如何嫁给百万富翁》,节目中的美国人不管美貌与否有实力与否都充满了自信和十足的个性,他们在镜头前毫无畏惧也不知道什么叫胆怯,仿佛自己是天生的明星。这样的表现欲和张扬的个性不能不让我们这些天生羞怯又讲求谦虚的中国人自叹不如。而华裔美国人William Hung的成功就是美国人将作秀的欲望与对张扬的个性的崇拜发挥到极致的一个例子。
  不知道是不是也看多了好莱坞的电影,决心要跟美国开一个黑的玩笑 。“9.11”的袭击的实施就颇具戏剧性,不逊于任何同类的好莱坞大片。同样的,当美国军队进犯伊拉克时,战争也一样进行了精心的安排,美国电视台进行了准备,使得战争变得像英雄主义的电影大片。看起来美国人还会继续自导自演,秀给自己看的同时也秀给世界看。在这方面上,美国人是从来不缺乏幽默感的。
  三、 明天,我们是否都会成为美国人?
  乍看起来,这是一个有点荒谬的问题,似乎还有点的意味。作者在开篇的第一章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对此做出了明确地回答:“对美国方式的一切抵抗都是徒劳的,而这种方式决定着我们自己的生
活。应当想得到,我们明天的日子将更加美国化,而不是保持昨天的样子。”这个答案是不是有点过于危言耸听了呢?可是细想起来,又似乎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一百多年以前,托克维尔在实地考察了美国以后,描绘了美国文明的独特之处并称之为一种“新文明”,他因此坚信“美国是未来世界的象征。”其时美国刚刚独立,国力尚弱,也没有经历过内战的洗礼。而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美国虽不复二战之后的一枝独秀的绝对霸主的地位,短时间内却不可能有国家能与之匹敌。美国文化影响着世界各个角落的方方面面:“在20世纪初叶,世界就开始与美国相仿;民主,个人主义,机械化,市场,寻求个人幸福。美国社会的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征服了所有的国家,改变了其他文明。与此相悖的意识形态,或者被粉碎了,或者被征服了;……”
  如果说托克维尔是从美国的先进的民主制度预见到了美国未来的强盛与辉煌,那么本书作者居伊?索尔曼则是亲眼见证了美国文明对法国,对欧洲以至于对整个世界文明的影响与冲击。他写道“我们这里一切现代化的东西,诸如牛仔服,比基尼泳衣,健身跑,计算机,……这不都是来自美国的吗?”反观中国,不也是如此吗?事
实上,现在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像美国:遍布全球的麦当劳快餐,可口可乐无论在哪个国家的销售量都极其巨大,好莱坞大片几乎占据了全球几乎所有地方的影院,年轻人喜欢用美国的名牌,听美国的流行歌曲,崇拜美国的明星,向往美国式的生活方式,追求个性和自由……“现代化”“全球化”就意味着
“美国化”,这几乎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看待它,如何去对待它。是把它妖魔化,当成洪水猛兽加以抵制呢?还是全盘接受,甚至高唱赞歌呢?似乎很难到一个折衷的态度来面对。前一段时间十博士联名上书呼吁抵制圣诞节从而引发的大讨论就是一个例子,说明在中国人们还没有完全做好如何应对外来文化入侵的思想准备。
  四、 结语
  欧美同宗,在国际舞台上又是盟友,东方人习惯称之为“西方”,然而,“9?11”以来欧洲反战、反布什的呼声异常强烈,给外界的信号是欧洲反美,尤其是法国。那么作为一名法国人,他眼中的美国是什么样子呢?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法国人对美国的真实感想:“美国的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不能也不应该和欧洲文明混为一谈;很久以前,美国人就不再是欧洲人了。”“美国文明仍然是一种西方文明,但却不再是一种欧洲文明,欧洲人更愿意把美国人看作欧洲人的表亲,”索尔曼写道。而作为一本比较政治学的著作,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美国社会表层繁华下面的真实面目。
  阅读《美国制造》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新鲜的过程,看多了美国人笔下的美国和中国人笔下的美国,再看一个法国学者观察美国的视角的确是非常独特,不但新鲜而且值得回味。不能不说是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