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
作者:***
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第01期
        摘要:政治社会化本质上是统治阶级主导的,传播主流政治文化的过程,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政治社会化在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灌输和确立新的政治文化;推动社会政治化,维护和保持主流政治文化;整合亚文化,促进社会政治文化趋同主流政治文化;顺应社会政治变迁,实现主流政治文化的自我变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本质;功能
        中国分类号:D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08)01-0031-04
       
        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即使在我国当下也不是什么时兴和前沿的事情了,但是从实践层面上看,政治社会化的效果仍有待于提高。在我国,公民的政治意识仍然不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
与程度仍然较低。因此,加强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客观地揭示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全面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对于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一、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政治社会化研究最早发轫于美国,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一种着重研究人们怎样获取以社会政治文化为基本特征的政治信念、政治准则和政治价值,以及社会怎样实现其特有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理论。
        研究政治文化问题的学者们认为,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心理、政治信仰、政治认识、政治理论等,这些是不能遗传的,任何人也不能把他自己所具有的政治文化通过生理途径传给他的下一代;一般来说,政治文化都是后天得来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政治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政治社会化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较为经典的界定就是“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
        实际上,政治社会化无非是指:一方面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实践,—个自然的人转变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另一方面,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将普遍的政治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等政治文化内容,通过适当的途径广泛传播的过程;通过这种传播,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传授给新一代社会成员。
       
        二、政治社会化的本质
       
        尽管西方政治社会化理论提出,为了保证研究的“纯客观性”和“精密性”,在研究中要保持“中立”、“公正”,摒弃意识形态,去除“价值偏好”,但即使研究者真能做到中立和公正,也不能否定和掩盖政治社会化本身的意识形态倾向。第一,从政治社会化的目的看,政治社会化的最终结果或目的就是维持特定的政治体系,或者建立新的政治体系。政治社会化,从根
本上说,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统治,在特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渠道将其政治文化传授给其社会成员的过程。其本质是政治体系包括国家、政党、政治社团等有目的地将该政治体系所确认的政治思想、观念、意识、行为方式等传授给社会成员,使他们形成特定的政治心理、政治信念、政治价值观,并使他们产生政治共识,规范政治行为。有研究者认为,政治社会化就是使政治从少数人的专利,从少数人活动,变成为大多数人所从事的活动,使大多数人介入政治过程,使政治成为社会行为。我觉得这种说法过于笼统,因为它忽视了政治社会化的真正目的。在一切剥削阶级社会里,政治社会化的真正目的绝对不是要让所有人都来参加或参与政治,而是通过民众的政治感情的释放来达到对现实政治体系和国家政权的默认和支持,可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况且,民众参与政治的方向、方式和方法等都是由政治体系规定或设定的。
        第二,政治社会化不过是由统治阶级或政治统治者主导和控制的政治社会化。从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看,尽管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是,国家政权主导或控制下的学校、大众传播工具和社会政治组织无疑是最根本的。任何一个国家政治体系或执政当局都把学校看成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途径和场所。而学校作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机构,或者是由国家创办的,或者是由国家资助的。因此,国家政权可以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有计划、有目
的地使学校贯彻国家的政治意志、政治意图和政治方针。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毫无疑问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政治信息的重要渠道。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谁掌握了大众传播工具,谁就拥有了政治文化的领导权;而所有统治阶级都会毫无例外地、牢牢地掌握和控制着这一舆论阵地的领导权。除了学校和大众传播工具或国家意识形态机器外,由国家政权掌握和控制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所有的政治组织和机构中,政党是最重要的社会化途径。它通过宣传党的纲领、政策主张,影响社会大众的政治态度;通过发展新成员,使他们在党组织中受到社会化的培训;通过党的各项活动,来实现其成员和拥护者的政治参与。由此可见,政治社会化不过是由统治阶级或政治统治者主导和控制的政治社会化。
        第三,从政治社会化的内容看,政治社会化所要输出的并不是全人类普遍意义上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而是有关政治制度的信仰系统以及关于政治活动和政治运转模式的认识体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文化,而是政治体系中主导的、观念形态的政治文化,是一种以反映统治阶级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为核心的国家意识形态。其中,
政治思想代表着主流政治文化的根本属性,规定着主流政治文化的质,构成主流政治文化中最活跃的层次。政治文化中的政治思想通过与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的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而实现其功能。因此,任何政治社会化不可能不具有阶级倾向性;统治阶级主导的政治社会化必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总之,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政治社会化不过是各国政治精英改造政治大众、精英政治文化改造大众政治文化,使社会发展的趋向按照精英政治文化的要求而进行。而所谓的政治精英不过是统治阶级集团的简称。社会主义国家和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是性质上根本不同的两类国家。政治社会化,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是要传播政治知识,培养公民政治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政治,从而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第一,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灌输和确立新的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不是在一张白
纸上进行的,它首先面对和必须接受由社会继承下来的既定的政治文化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也就是说,政治社会化首先碰到的将是同过去政治制度和社会相联系的旧的政治思想、政治规范和政治理念等政治文化,因而政治社会化的首要功能就是对旧的、过时的、腐朽的政治文化进行改造。改造旧的政治文化的有效手段,就是要对公民或国民进行新的政治文化宣传和灌输。新的政治文化就是同现行的政治制度、政治系统相一致的主导的政治文化。一个新的政权系统,如果不能及时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和渗透新的政治文化,使人们思想在主流的政治文化下统一起来,它就不能有效巩固其统治。主导政治文化是统治阶级政治意识的集中表现。政治体系总是根据自身的政治需要,确立符合自身利益的主导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通过传播。使之得到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实现政治文化的新旧更替。政治社会化的重要目的就是使社会成员认同国家的主导政治新文化,因为,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只有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同,政治权力才有支配力和影响力。“对一个政治制度来说,没有人们对它的信任和支持,政府就没有权威,法律就无人服从,税收就无人交纳,政治就不能稳定。而对于一个政治团体来说。没有人们对它的信任和支持,纲领就无法实现,领袖就无人追随和拥护,
它组织的政治活动就无人参加。”因此,任何一个希望能够巩固和维持下去的政治体系,都要努力使它的社会成员接受新的政治文化,从而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它的政治价值标准、政治规范,承担起他的政治责任和义务。如果一个国家或社会不能使其成员及时接受其新的政治文化,“那么必定会出现政治文化的断层,人们将会对现存的政府产生严重的认同危机,导致大量的政治不服从行为,社会因此而动荡不安,甚至政治统治将不能继续维持下去”。
        第二,推动社会政治化,维护和保持主流政治文化。确立新的政治文化的统治地位和主导地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维护新的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更非易事,丝毫也不能懈怠;因此,政治社会化不是一劳永逸的。统治阶级必须通过持续的政治社会化才能达到新的主流政治文化的巩固。持续的政治社会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造成社会的政治化局面。在这种宏观的社会政治化背景下,国家强力政权机构,通过国家的意识形态机器,运用各种宣传政治文化的手段和方式,对国民进行舆论造势和政治信息传输,施加政治影响,将一定的政治文化传授给公民。而公民个人也正是在这种无所不在的政治文化的氛围中接受主流的政治文化,获得并维护符合主流要求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模式。可以这样说,一个人从诞生之日起,就置身于政治社会化或社会政治化之中,当他能够与外界交流信息以后,他周围的人们和周围的环境就有意无意地向他传递某种政治观念、政治思想、政治信仰和政治感情。
从这个角度看,政治社会化就是公民个体适应社会政治现实的一种方式。社会政治化的结果,也造成了政治文化在人际之间的传播和代际之间的延续,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内形成、确立和维护新的主流的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
大众是哪个国家的        第三,塑造合格的政治人,扩大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就现代民主国家而言,任何政权的巩固,任何政治系统的运行,都必须要有符合统治阶级或执政当局要求的合格政治人;否则,政治统治者就成了“孤家寡人”,也就失去了统治的基础。因此,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之一,就是要塑造出符合现行政治系统要求的合格政治人。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达尔在《比较政治分析》一书中指出,“处于一个政治体系之内的个人,对政治生活的关心并不完全相等。有些人漠不关心;其他人则深深地卷入了政治。甚至在那些深深卷入政治的人中,只有一些人积极地谋求权力,在谋求权力的人中,有的人比别人得到了更多的权力。”也就是说,政治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政治人的。但是,政治系统需要政治人;于是。政治系统就要通过政治社会化来造就、塑造能维护主流政治文化的政治人。能否培养出合格的政治角,关系到社会政治生活能否正常运行。因此,“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对公民的政治影响和公民在社会中进行政治学习的辩证统一过程,它的本质要求就是塑造与一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政治人。”
        第四,整合亚文化,促进社会政治文化趋同主流政治文化。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人利益需求存在差异性,以及地域的、语言的、教育的等因素的影响,在同一政治文化体系中,会形成不同结构、不同层次的政治文化。一个社会无论多么发达或多么落后,其政治文化都不可能是清一的。特别是随着政治、经济的相互渗透,更使政治文化充满了异在的因素。我们可以将与主流政治文化不同的各种其他性质的政治文化称之为社会中的亚政治文化。在任何社会中,亚政治文化都是客观存在的。亚政治文化与主导政治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往往导致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的矛盾和冲突。一旦这种异在的因素在数量上形成一定的规模后,亚政治文化就会合成一股力量很大的社会政治心理导向。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弘扬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整合各种亚政治文化,也就是政治体系通过政治社会化手段引导和促进各种与主导政治文化并存的亚政治文化向主导政治文化趋同。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消灭亚政治文化,但是可以利用主流政治文化改造亚政治文化,遏制亚政治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从而维持政治体系有效运转和稳定发展。
        第五,顺应社会政治变迁,实现主流政治文化的自我变更。就同一个社会或国家而言,主流政治文化或政治意识形态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其核心理念和思想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保持不变。当然,由于生产力总是发展着的,社会总是在进步
的,社会现实与人们追求良好生活的愿望之间也总是存在矛盾的,因此,国家的主流政治文化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也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矛盾的积累所造成的压力对社会生产关系做相应的调整,对上层建筑做出细微的改良和完善,这一切必然要反映到国家的主流政治文化中去,并通过国家的宣传舆论工具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由统治阶级所导向的实践活动中去。另一方面,任何—个成熟的、制度化的政治体系应当具有“适应性、复杂性、自治性和内部协调性”,也就是说具有自适性和自我变更的能力。当社会政治体系不得不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因素进行调适以后,反映和维护政治体系的社会或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或主流的政治文化也会进行自我更新。由此可见,主流政治文化本身并不是绝对停滞不变的,甚至“某些重大的和戏剧性的事件可能使整个国家经历一场突然的再社会化,一次大的战争或经济衰退,会给成百万人带来一次强烈的政治震动,从而重新形成一种政治文化。”一旦主流的社会或国家的政治文化发生变迁或进行自我变更以后。统治阶级或执政者又面临着对新的主流的政治文化进行传播和灌输的任务,以使社会适应、认同和接受新的主流政治文化。因此,每当政治现实或政治体系有了某种历史变革或政治选择时,统治阶级或执政者就必须要进行再次的政治社会化运动,变革社会政治文化,并使社会化顺应社会政治变迁,实现主流政治文化的自我变更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