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
作者:王德禄
来源:《中关村》2015年第03期
作者:王德禄
来源:《中关村》2015年第03期
我比较欣赏的经济学家是熊彼特和哈耶克,现在又出现一个费尔普斯。他对当代经济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比较准确。
费尔普斯在《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中举了三个例子:20年代的英国、60年代的美国和现在的中国。上世纪20年代,英国处于工业化时期;60年代,美国达到工业化的顶峰。之后很快,在硅谷就出现了新经济;而现在是体验经济或者说新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第一个核心是创业,第二个核心是科技园区或叫集。虽然书里没提到集,但是他的认识比集还高,一下就上升到了熊彼特和哈耶克的高度:到底是技术重要,制度重要,还是企业家重要?结果费尔普斯还是犯了经济学家的通病:强调这个重要,那个就不重要。
所以在《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这本书里,费尔普斯认为制度不重要、技术不重要、企业家不重要。什么重要呢?想法最重要。想法重要,这个和我的认识很一致;但是他认为制度、技术、企业家都不重要,我不大能接受。经济学家为了把自己的观点写得更鲜
明,容易走极端。因为在西方,思想是市场,如果写得什么都好,就不显眼了。
我认为,想法和制度、技术、企业家之间的关系是问题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在想法之下起作用的,想法是刺激制度的,同时想法又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所以要剖析它们的内部关系来进行分析。
什么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创新生态和大众繁荣?《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这本书认为就是现在。
根据创业的动力,中国的创业可以归纳为三种:生存式创业、发展式创业和变革式创业。生存式创业是中国人创业的不竭动力,因为中国太大了大众是哪个国家的;发展式创业,或者说小资型的创业,是用来满足人的体验的。这种创业在中国刚刚诞生,而且现在越来越火。现在出现的商场和实体店的转型就是最明显的代表:现在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将商场做成一个平台,就能成功;如果商场只卖东西而不提供体验,是不可能成功的。单纯买东西,越来越依赖线上的电子商务,反而是体验,越来越倾向于实体店。茶馆、咖啡厅、特餐厅会越来越多。这就是体验经济。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愿意回家,另一方面人也越来越需要更好的社交。
体验经济的发展,在全世界来看,中国是最好的。圣诞节前夕,美国和欧洲出现“圣诞购物潮”,超市和商场里人山人海。现在这个时代了,还去商场排队,实在跟不上时代。相比之下,中国的“双十一”是最领先的,我们是走在时代前头的。
体验经济,或者叫社交化经济,又或者叫生态经济。如果时代一下子给了中国这个机会,中国突然达到了经济形态的最核心,那么中国能不能把握好这个机会?《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这本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表扬中国,给中国开药方。
所以,我认为这就是写中国的书。比如说,最近很多人开始不看好金砖四国,经济学家们都在炒作东盟,认为印度尼西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增长点无一例外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而且都把中国的增长当作模板。但是人口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有意义?并不是单纯在人口基数上,而是在社交化的意义下才更有意义,因为社交化必须要人多才能玩起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