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3、万能效果论:万能效果论主要指的是魔弹论,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论,或称机械的刺激反应理论,这是西方最早产生的一种传播效果模式,一种典型的媒介传播强效果论。这一理论假定,媒介自身具有无可抗拒的力量,受传者除了无条件接受和信服媒介的传播外,绝无反抗力。
4、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内在传播以外的一切人类传播;狭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发生在个人之间的传播行为,所以有人称之为面对面传播、狭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发生在个人之间的传播行为,所以有人称之为面对面传播、人对人传播。
5、全球化:全球化指的是世界上不同部分渐增的联结,这样的过程产生复杂的互动与相互依
赖的形式。
6、长期效果论:长期效果论,是与短期效果论相对的理论体系。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府与社会各界日益关注大众传播的影响,于是很多研究者把他们的注意力放在体效果问题上,而且多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心理、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而这类效果往往是长期的、延缓的、非控制的。
7、受众调查:受众调查是提高大众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内容主要是了解受众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各阶层受众对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反应。它是一种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手段及数理统计方法收集、整理、统计、报告受众意见,测定传播效果的社会活动。
8、个体传播:人的内在传播也叫亲身传播,这汇总传播形式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适应周围环境而进行的自我调节。
9、美联社:美联社成立于1848年,是美国联合通讯社的简称。最初由6家纽约市报纸为共同采访外地新闻而联合组建的合作性新闻通讯机构,以后又有更多的报纸相继加入该社而发展成现今美国最大的通讯社。总部设在纽约。
10、社会责任理论:这一理论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取代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的一种新理论。其核心内容是:主张传播媒介对政府负责、受政府控制,强调国家对媒介传播活动的干预,宣扬政府是新闻自由的保护者。
11、信息源:信息的元素—信码的集合在信息论中被称为信息源。
12、受众:受众是信息传播的对象或“目的地”,是传播过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同时又是传播的反馈信源。
13、社会类别:社会类别论认为,按照性别、年龄、种族、宗教、文化程度、收入、职业等社会要素,可以将受众划分为不同的社会体类别。社会类别论实质是对个人差异论中的文化素养、职业习惯等因素的放大和扩展。
14、有限效果理论:有限效果理论即有限效果模式,正式建立在劝服效果研究的两大流派的研究基础之上的。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其主要观点的大众传播的效果是有限的。
15、知沟理论:提契纳等人提出。这一假说的基本内容是:流入社会系统的大众媒介信息一旦增加时,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吸收信息的速度会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快,以至这
两类人的知识差距会扩大。
16、电影:电影是一种运用电影胶片记录信息的传统媒介,它在传播信息过程中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视觉性和逼真性。
17、编码和解码:我们把传播过程中产生信息的过程和行为称为编码也称为制码。而当我们把传播者传送出的语言、显像、体姿等符号再转变为思想、概念、理念时,这个过程就是解码过程,也成为译码过程。
18、媒介帝国主义:任何国家媒介的所有权、结构、发行或传播与内容,单独或总体地受制于他国,受制国却无相等的力量去影响对方。
19、反馈:反馈是指把给定信息作用于被控对象后所产生的结果再输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
20、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具体地说,它要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内容、方式、方法,传播的社会作用,传播的效果,传播的控制,传播者与受众的格子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
21、“沉默的螺旋”:不赞同大多数意见的受众,常常对有关话题保持沉默,这一现象往往会使主导性意见增强。纽曼认为“沉默的人”生活在现代社会里免不了孤独,要消除孤独感就必然地接近主导观点。而大众传播在这一方面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大众传播的巨大压力下,保持沉默的人久而久之会越来越少,其变化过程如同一个上大下小的螺旋,这就是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22、选择性注意:所谓选择性注意,指的是受众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媒介信息进行选择。
23、公众传播:所谓公众传播,指的是一种个体对体的传播活动。
24、电子媒介:电子技术的产生和运用是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25、通俗文化:通俗文化在所有的文化中产生的历史最为悠久。它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而产
生和发展的。常常以各种口传文化形式出现,如民歌、民谣、传说以及其他民间仪式活动,如傩舞、秧歌等。
26、内在传播:人的内在传播也叫亲身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
要,是人为了适应周围环境而进行的自我调节。
27、拉斯韦尔模式:拉斯韦尔认为,描述传播行为最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个问题:谁;说了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
28、使用—满足理论: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反向的研究角度,即以研究人们如何为达到某种需要的实现和满足而使用媒介,一改以往研究媒介如何影响受传者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典型的受众中心模式。其基本观点是:(1)心理与社会需求的满足。(2)透过大众媒介的消费。
29、新华社:新华社创建于1931年11月,其前身是红中华通讯社,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家通讯社。它是中国最大的新闻中心,是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舆论机构。
30、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就是利用传播工具,借助传播媒介,把某种具体的思想、观点、信息传播给大众的一种传播模式。
简答:
1、简述电视媒介的特点:
(1)电视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视听兼备
(2)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3)电视媒介更能使观众产生参与感
2、对于"依附理论的批评"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1)"依附理论"用经济决定论去解释国家发展问题显得过于狭义;
(2)就概念来说,在一个世界体系里面,每个国家都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中心国家本身也相互依附,并不仅仅是第三世界国家衣服发达国家;
(3)"依附理论"把第三世界不发达的原因归咎于西方世界的剥削,而不检讨本国文化是否是一个导致不发达的原因;
(4)"依附理论"所谓切断与中心国家的联系,实际上并无多大意义;
(5)这一理论的论点过于宿命。
3、简述社会责任论的主要内容:这一理论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取代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的一种新理论,其核心内容是:主张传播媒介对政府负责、受政府控制,强调国家队媒介传播活动的干预,宣扬政府是新闻自由的保护者。
4、试述受众对于传播的影响和控制:(1)抵制 (2)评定等级 (3)来电、来函 (4)质询
5、印刷媒介的特点有哪些:
(1)读者可自由控制阅读
(2)可重复阅读
(3)可充分提供某一问题的相关信息
(4)能满足读者的特殊兴趣和需要
(5)能够形成一定的权威性
6、传播者的任务和责任有哪些:
(1)搜集信息
(2)对信息进行筛选、取舍
(3)加工、制作信息
(4)对传播内容和方式加以控制
(5)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
7、涵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电视文化可以涵化、建构受众的世界观
(1)电视有涵化功能 (2)电视是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工具
涵化理论可以显示为以下几个层次:(1)看电视较多者会比看电视较少者更觉得世界是丑陋的、令人不舒服的 (2)电视所描绘的世界与真实世界迥然不同 (3)看电视较多者对世界的认知与电视所描绘的情形十分接近
8、简述网络媒介的特点:
(1)从传播的速度来看,网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2)从传播的范围、覆盖面来看,网络媒介消除了地理疆域的界限
(3)从传播形式来看,多媒体传输时的信息量更大,更具有吸引力
(4)网络能够实现传播着与受众之间的互动
(5)从媒介的使用代价和易得性来看,网络媒介成本较低
9、简述传播研究的五大要素:(1)控制分析 (2)内容分析 (3)媒介分析 (4)受众分析 (5)效果分析
10、法兰克福学派:这一学派得名于它的诞生地—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卢卡契,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有一个普遍的倾向,即都以宣传人道主义异化理论而著称,由于对"文化工业"保持一种批判姿态,因而也就是这一学派形成了带有锐利批判锋芒的研究风格
11、简述行业或团体组织对传播的影响:(1)游行、集会 (2)罢工 (3)大众传播媒介宣传 (4)组织会议或党内活动
大众是哪个国家的12、极权主义传播理论在世界上表现的形式有哪几种:(1)新闻自由遭到完全控制 (2)新闻批评政治虽然是可能的,但检查制度仍然发挥作用 (3)以特殊法律歧视性的立法加诸编辑人员,随时可以逮捕与控制他们 (4)运用非正式的办法,削弱报界所形成的反对力量
13、简述霍尔于1973年提出传播不同文本解码方式的假说,他区分了哪三种解码方式:(1)优先的解读 (2)协商的解读 (3)抵抗式解读
14、简述国际传播不平等的几种现象:(1)媒介发布不平等 (2)传播信息量和内容上的不平等 (3)资源利用的不平等
15、试述个人差异论的主要内容:霍夫兰提出的,这一观点的核心认为,媒介信息包含了特
定的刺激性,这些刺激性与受传者的个性特征有着特定的相互作用,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受众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6、简述麦克卢汉理论价值:(1)大胆思考,富有创新意义 (2)开拓了人们的媒介研究思路 (3)强调了受众在媒介接受中的作用 (4)积极的思考 (5)独特的思维方式
17、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认为,人的需求可分为五类:第一层次是生理需求、第二层次是安全需求、第三层次是归属与爱、第四层次是被尊重、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