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尔夫高等教育的开路先锋
2005-12-22
--------------------------------------------------------------------------------
战略的眼光
惊世的抉择
浪淘沙·鹏城创业
改革起骤雨
红尘滔天
伟人故里拨球传
一时神州风云动
文化波澜
往事越千年
宁志书言
捶丸史迹有遗篇
鹏城儿女当自强
敢为人先
注:“伟人故里”指广东中山,“拨球”中国唐朝时期的“步打球”,此处特类指“高尔夫球”,宁志,《丸经》作者,生于中国元朝。
1995年,是中国高尔夫运动发展进程中永载史册的一年。被誉为西方“绅士文化”组成部分的高尔夫运动,带着它儒雅文化的底蕴,走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神圣殿堂。而迈出中国高尔夫运动历史性一步的开拓者,就是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独领风骚的深圳大学。
1994年,时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李铁映考察深圳。鉴于深圳是中国高尔夫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当时深圳市委和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提出拟在深圳创办“深圳国际高尔夫管理学院”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思路。李铁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为刚刚启蒙的中国高尔夫运动培养行业专门管理人才的一种具有开创性的战略举措。
在李铁映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深圳市政府成立了筹建“深圳国际高尔夫管理学院”领导办公室。当时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厉有为担任主任,李广镇、林祖基等担任副主任,深圳市高尔夫球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张景纯担任常务副主任。中国高尔夫高等教育史由此拉开了序幕。
1995年,在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高尔夫球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经深圳市政府同意在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首先创建高尔夫运动管理专业。
1997年初,为提高办学层次,满足高尔夫行业对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深圳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成立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的文件,原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运动管理系,正式更名为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从此,在中国高等院校队伍中,有了独立的高尔夫专业学院。深圳大学再一次以她敢为人先的创举,为中国高尔夫历史书写了一笔浓墨重彩,深
圳大学高尔夫学院也因此成为中国高尔夫高等教育的“擎旗手”。
十载的艰辛探索,十载的春华秋实。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在中国高尔夫高等教育这片“处女地”上,勇于探索、辛勤耕耘,他们为推动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为高尔夫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谱写了一篇又一篇的“英雄交响曲”。当我们不断聆听到来自国内外高尔夫行业和社会各界对深大高尔夫学院的交口称赞之时,再一览深大高尔夫学院为中国高尔夫运动的社会发展所填补的多项空白,以及创立的多项第一:
★1997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具有民办公助和独立法人资格的高尔夫专业学院;
★1997年,创编了中国第一套高尔夫专业教材;
★1998年,中国第一届高尔夫管理专业大学生(专科)毕业;
★1999年,与国外高尔夫专业学院(苏格兰爱姆伍德学院)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创出中外合作的先河;
★2001年,与深圳市龙岗区政府、深圳市高尔夫球协会合作,并参与投资建设的深圳龙岗公众高尔夫球场,是中国第一个公众高尔夫球场;
★2003年,九八级学生柏俊桐是中国高尔夫专业大学生担任国内俱乐部副总经理的第一人;
★2003年,吴亚初教授所著的《高尔夫概论》,是国内第一个获得国家体育总局资助的高尔夫科研项目,也是国内第一部高尔夫综合理论研究成果;
★2004年,创办的“深圳市高尔夫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是国内第一个由政府批准和管理的高尔夫职业培训机构;
★2004年,九八级学生朱国祥是中国高尔夫专业大学生在中国大陆之外担任副总经理级别管理人员的第一人;
★2004年,九九级学生廖一臻是国内高尔夫专业大学生中,担任国际高尔夫赛事执行官的第一人;
★2005年,九九级学生阮彩仙是国内高尔夫专业大学生中,考取职业教练资格的第一人,也是国内高尔夫专业女大学生中,考取职业教练的第一人;
★2005年,二00一级学生张锦、罗素梅是我国高尔夫专业本科生中第一批应届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在校学生;
★2005年,中国第一届高尔夫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毕业;
★2005年,第一次在中国举办 “R&A裁判培训班”(北京),在所通过考试的9人中,来自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的学生占据其中4席;
······
艰辛的探索
铿锵的足迹
菩萨蛮·为高球教育之士而作
泱泱中华九万里
小小银球飞东西
天地风尘转
弹指二十年
伯乐何处去
教育风雷激
方略定乾坤
无处不忠臣
高尔夫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国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中叶,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刚刚开始。1984年,在中国第一家高尔夫球会开张时,中国不仅没有与高尔夫相
关的教育和培训,就连高尔夫用品生产都全部依赖国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高尔夫运动的管理专业人才全部依靠海外的输入。
深大高尔夫学院创办的困难是专业教师缺乏,没有现成的教材,国内这方面科普读物极为罕见。除了基础课可以依靠深圳大学的资源之外,当时专业课仅仅有3名教师,而这3名专业教师的肩膀,却要承载开拓中国高尔夫高等教育的历史重任,其难度和压力可以想象。
但是,创业者依靠自己的智慧拓展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学院没有在这样“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茫然,而是很快确立了教学运行模式和机制:
★ 民办公助的体制。这使得学院建设相对灵活;
★ 基础理论课依托深圳大学,具备了强力保障;
★ 以我为主,请进来走出去,教学相长,循序渐进;
★ 实践课及实操课程可以面向企业或相关机构临时聘请。
与此同时,学院教师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高尔夫的资料,编写教材。教师们凭着有
限的资料和信息,为中国的高尔夫教育奉献出了切实可用的、适合国内教学需要的系列教材。比如:吴亚初教授的《高尔夫概论》,马宗仁教授的《高尔夫草坪护养与管理》、《高尔夫草坪基础教程》《高尔夫专业英语》,耿玉东讲师的《高尔夫挥杆原理》、《高尔夫经典技法100篇》等,不仅成为目前国内不少高尔夫专业院校的专业教材,而且他们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国内高尔夫行业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他们也成为国内高尔夫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
从零起步的深大高尔夫学院,在学院建制、体系确立、教材编写上,实现了超常规发展,不仅满足了自身教学的需求,而且对后来其他地区开办高尔夫高等教育的机构起到了示范与借鉴作用。
1998年,第一届高尔夫管理专业大学生(专科)即将走向社会。他们是否被社会接受,是否被社会认可,将面临挑战。
1998年初,在学生实习前,学院先后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十几个球会发出了希望派毕业生前去实习的商请函。学院希望通过学生实习,让球会认识学生、认可学生。球会对学生实习的态度反应不一,多数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有球会根本不把学生当回事。
东莞一家球会的总经理见了实习带队教师连椅子都没离开,也没让座。虽然答应了实习,但事先声明没工资,住宿只能在工棚里。没问题,能留人就好,师生心里想法一致。到实习快结束的时候,那家球会的总经理完全改变了当初的态度,不仅对派来实习的学生表示了高度的赞赏,而且主动要求学生能留在球会工作。就这样,第一届毕业生实现了全部就业。
高尔夫平台 第二届学生毕业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企业主动提出人才需求意向。
这是一个信号,即高尔夫学院的人才供需,已经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了。抓住这个契机,学院决定及时改变原来的请求实习的模式,不再发函寻求实习机会,而是请企业进来,与毕业生见面,现场落实学生的实习;不仅如此,学院还要求,此次实习相当于企业的试用期,一旦试用期学生表现合格,即转为企业正式员工。这样,改实习模式为就业模式,实现了毕业———就业的直通。
结果,那届的毕业生反应盛况空前,一共来了13家球会,把那年的应届毕业生“一抢而光”。
为了使高尔夫学院的学生不断增强专业能力,学院加大了学生社会实践和提高专业能力的培养,从VOLVO中国高尔夫公开赛、OMEGA亚洲高尔夫职业比洞赛,到中国球员挑战泰格·
伍兹比赛、“皇后杯”亚洲女子高尔夫锦标赛、中国职业球员、职业教练员资格考试比赛等赛场中,到处可以看到深大高尔夫学院学生社会实践的身影。学生们优良的精神风貌,令人称道的专业素质,使国内外高尔夫行业对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培养的学生,不断打出高分。自深大高尔夫学院第一届学生毕业到现在,深大高尔夫学院的毕业生实现了100%的一次就业率,而且一直呈现“卖方市场”的供需现象。深大高尔夫学院从初创时人们的担忧和褒贬不一,从冷门的专业发展起步,到今天人们的交口称赞和社会对深大高尔夫学院毕业生的需求热门,折射出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从籍籍无名的专业教育,到今天张扬品牌效应的发展历程。
听听这些从深大高尔夫学院走出来的学子们对母校的评价吧:
“深大高尔夫学院,是培养中国高尔夫专业管理人才的摇篮。”
———黄艺欣,1998届毕业生,现任深圳大学高尔夫球练习场经理
“春雨催竹竹成林,润花着果果丰硕。深大高尔夫学院是催竹的春雨,育果的园丁。”
——— 柏俊桐,1999届毕业生,现任北京龙熙顺景温泉高尔夫球场常务副总经理
“老师们的精心教育与培养,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力量。”
———梁颖,1999届毕业生,现深圳名商高尔夫球会竞技部经理
“无悔的专业选择,难忘的校园生活,快乐的社会职业。”
——— 张锦,2005届毕业生,应届考取深圳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母校使我终身受益,高球使我一生快乐。”
——— 朱国祥,1999届毕业生,现澳门国际高尔夫球场总经理助理
“中国未来的高尔夫专家将从这里走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