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围
作家作品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3、《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
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
本文要点
1、主旨
在“垓下之围〞这段文字中,作者所塑造的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司马迁打破了“成者为王败者为
寇〞的总揽阶级的历史偏见,将项羽放在“述帝王〞的“本纪〞中,并给予这个失败者以较多的赞颂和同情,在当时是颇具胆识的。
2、《垓下之围》中的项羽诗歌悲剧英雄,但作者没有着力渲染他的悲剧性,而是更注重多角度错层次地来刻画、丰富他的英雄彩
东城快哉,主要是继续展现项羽一贯勇猛无比、所向披靡的主导性格;但让他反复发出“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呼告,这就把他恃勇自负的内心世界充分暴露出来。这入木三分的一笔,与其说是贬,不如说是褒,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壮,令人扼腕喟叹不已。特别是关于大方悲歌、诀别虞姬,愧见江东父老、宁死不辱,赠马亭长、赠头故人等情景的描述,让人窥见了风云英雄多情、知耻、重义、仁爱的另一面,这种内心世界的展露,在《项羽本纪》的前面章节中是根本看不到的。应该说,《垓下之围》中的项羽,表里俱现,刚柔相成,性格更丰富,个性更鲜亮、浑厚、立体。
3、本文主要描述了项羽垓下之围后的三个场景
一是诀别虞姬;二是东城快哉;三是乌江自刎;其它加上“太史公〞的一段评述。
第一段写霸王别姬。包跨两个层次:先写项王被围垓下,四面皆楚歌,渲染垂危情势,制造悲凉气氛;;然后写项王诀别虞姬,悲歌大方,表现英雄末路多情而无可奈何的心境。
第二段写东城快哉。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突围失道,陷大泽中,见出其勇而无谋;二是自认兵败被围,乃“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表现其恃勇自负;三是写东城快哉,连斩敌将,说到做到,部下叹服,展露他勇猛无敌的英姿。
第三段写乌江自刎。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因愧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南逃;二是将宝马送给乌江亭长;三是将头赠给故人,自杀。这三层主要表现了项羽宁死不辱、知耻重义的一面。
第四段是“太史公曰〞,乃作者司马迁对项羽一生的评价。
4、有血有肉、生动传神的细节
《垓下之围》主要是由一系列细节组成的:“四面楚歌〞的惊魂气氛,“虞兮虞兮〞的千古决别,“田父给曰〞的生死机缘,“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无尽雄风,“瞋目叱之〞、“辟易数里〞的超凡威力,“愧见父老〞的知耻良心,“赐马亭长〞的知恩必报,“赠头故人〞的临终义行,“五侯分尸惨烈情景。这些激情浓烈、彩斑斓的细节,不仅多角度地雕塑了一个血肉和
灵魂俱皆饱满的失败英雄形象,而且多方面地制造出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悲剧场景,其艺术光辉是夺人耳目的。
5、司马迁在“太史公曰〞一段中对项羽的总体评价还是相当扼要中肯的
首先,作者既肯定了项羽起陇亩之中、率诸侯灭秦这“近古以来未尝有〞过的历史功绩和伟大业绩,也批判了他缺少政治远见、专恃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这样的功过二分大致上是公允的。所谓缺少政治远见,最突出的表达有二:一是“背关心楚〞,即放弃关中要害,而回到楚地,建都彭城,致使刘邦得富饶之地以养精蓄锐,并最终灭了项羽。这一点司马迁是看得很清楚的。
二是分封诸侯,这是违背当时求统一、重集权的历史大势的,故而导致诸侯割据的局面,并最终联合起来逼得项羽乌江自刎。这一点司马迁有所意识,但看得并不是十分清楚。
至于项羽一生自矜武功,并企图以武力经营天下,这一致命错误司马迁也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在乌江自刎之前还让他反复呼告“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在这里,作者反对“霸王之业〞,而主张“师古〞;所谓“师古〞,实际上就是讲仁义、行王道,这无疑是继承了孔孟的
衣钵。有趣的是,作者一面批判项羽的“霸道〞,一面却在乌江自刎时让项羽又知耻又重义,这似乎有点矛盾;如果这不是作者的太多同情心在作怪的话,那就只能有一个解释:人之将死也,其言也善。
参考译文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周围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据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漂亮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大方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
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量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总算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了解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了解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局部,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觉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
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着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了解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突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对面细看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征求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王翳拿下项王的头,其他骑兵相互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由于相争而被杀死的有几十人。最后,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个肢体。五人到一块把肢体拼合,正好都对。因此,把项羽的土地分成五块: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是重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重瞳子。难道项羽是舜
的后代吗?不然为什么发迹得这样突然呢!秦朝失却了能治国的政道,陈涉首先发难,豪杰们蜂拥而起,相互之间争夺天下,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没有尺寸的封地,乘势兴起于田间陇亩中,经过三年的时间,结果就率领五路诸侯的军队灭亡了秦朝,分割天下,而封王封侯,一切大政由项羽制定,号称为“霸王〞,他的职位虽然没有善终,但在近古以来也是未曾有过的。等到项羽离开关中而怀思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又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样想成绩大事就难了。他自己凭借着功绩而骄矜,按照他个人的想法办事而不师法古代,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制服来治理天下。五年后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身死东城,仍旧不能觉悟不能自责,这实在是极大的失误。他却用“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失造成的〞作为借口,难道这不是非常荒唐的吗?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历史著作,属于纪传体的是〔〕
《左转》《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
2、《垓下之围》中,表现英雄末路时无可奈何的心态的场景是〔〕
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  东城快哉中连斩数将
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  五汉将瓜分项羽尸体
3、因愧见江东父老而乌江自刎这一情节,所表现的项羽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无可奈何  勇猛无比  知耻重义  专恃武力
4、“东城快哉,连斩数将〞所表现的项羽性格是〔〕
无可奈何  勇猛无比  知耻重义  宁死不屈
5、《垓下之围》中,表现项羽至死仍不知自己失败原因的细节描写是〔〕
“虞兮虞兮〞的大方悲歌
“天之亡我〞的反复呼告
瞋目吓退汉将杨喜数里
将宝马赠送给乌江亭长
6、以下文章中,描绘悲剧英雄形象的是〔〕
《冯谖客孟尝君》《垓下之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宝马c2
7、以下文章中,主要通过场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是〔〕
《冯谖客孟尝君》《马伶传》《垓下之围》《张中丞传后序》
8、以下文章,特长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是〔〕
《垓下之围》  《冯谖客孟尝君》  《马伶传》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9、“太史公曰〞的“太史公〞是〔〕
《史记》作者司马迁的自称
《史记》点评作者的自称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迁的自称
《资治通鉴点评者的自称》
二、多项选择题
1、《垓下之围》中的场面描写有〔〕
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
反复弹剑而歌求知己
东城快哉中连斩数将
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
瞋目吓退汉将杨喜数里
2、《垓下之围》中的细节描写有〔〕
“虞兮虞兮〞的大方悲歌
瞋目吓退汉将杨喜数里
东城快哉中连斩数将
“天之亡我〞的反复呼告
将宝马赠送给乌江亭长
3、《垓下之围》所表现的项羽的主要悲剧英雄性格特征有〔〕
无可奈何的心境  勇猛无敌气概  知耻重义心理  宁死不辱性格
至死不知失败原因
4、从《垓下之围》中所引申出来的成语有〔〕
四面楚歌  狡兔三窟  功亏一篑  霸王别姬  窥见江东父老
三、词语解释
1、项王军壁垓下 
壁:
2、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
3、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从者:                    直夜:
溃围:
4、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
5、田父绐曰:“左。〞
绐:
6、项王自度不得脱   
度:
7、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所当者:            败北:
8、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卒:            亡我:
9、令四面骑驰下,期X为三处。
期:            X:
10、汉军皆披靡
披靡:
1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瞋目:              辟易:
1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            王我:
13、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
1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邑万户,吾为假设德。 
为假设德:
15、自矜攻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自矜:                私智:
师古:
16、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引:
四、简析题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工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大方, 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假设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